首页 > 教育 > 别拿“孩子还小”当挡箭牌了,教育小孩,父母要遵循“漏斗法则”

别拿“孩子还小”当挡箭牌了,教育小孩,父母要遵循“漏斗法则”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表妹家的小朋友今年3岁了,表妹觉得孩子的教育要从小抓起,她从孩子开始能走路的时候,就开始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管教。比如说,在孩子发脾气摔东西的时候,她不会惯着孩子,而会告诉孩子这是不对的,并要求孩子把扔掉的东西的放回原位。这样的要求其实并不过分,但她的丈夫和婆婆总是觉得她大题小做了,没等孩子开始行动,他们就先三两下把东西收拾干净了。不仅如此,婆婆还常常说道她:"孩子现在还小呢,不懂事,对孩子管这么严干什么?"表妹觉得很委屈,又因为丈夫和婆婆的态度开始质疑是不是自己做错了。

到底是该严管还是应该放养,是很多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难题,其实,孩子的教育不能一概而论,过于放松或者过于约束,都会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

近些年来,因父母对孩子疏于管教或是过度管教造成的悲剧层出不穷,在这其中,有一类案件的发生让许多公众感到可怖而又触目惊心——孩子弑母案件。前有北大弑母案,后有湖南阮江12岁少年残忍杀母……这些案件的发生,让公众寒心又不解,这些弑母的孩子,究竟是天生冷情,还是遭受了什么颠覆人生的经历?

只要稍稍深入调查,就会发现,这些孩子,他们匮乏的家庭教育以及他们前半生的人生经历,确实令人扼腕叹息……

身为家长的你,还在拿"孩子年纪小"当借口而忽视对孩子的正确教育吗?

爱不是放纵,培养孩子需要父母给予孩子恰当的情感

爱是希望孩子变得更好,是用正确的方式成全孩子。

1.不恰当的情感附赠,家庭关系表面和谐内在紧张

很多孩子不懂事不懂感恩,其实是归根到底是家长在孩子年幼的时候过度放纵孩子,让孩子认为自己拥有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这样的想法显然是错误的。不懂感恩的孩子只会索取不会向家长反馈爱,家长一再放纵维持的所谓和谐家庭,实际上不过是孩子坐在顶端的小王国罢了。

当然,有的家长总是帮孩子做决定,不断地插手孩子的人生,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一点一点地抑制自我的想法,变得越来越听家长的话。孩子变得"懂事"了,家长自以为对孩子好,实际上孩子早就已经变得麻木了。

2.内需情感不达标,孩子向外界寻求刺激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导致孩子情感内需不达标,出于本能,孩子学会了从外界寻求刺激,以弥补自己内心的空缺。也有一些父母过度管教孩子,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越是父母希望的,越是想要对着干。当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时,孩子就会逐渐远离父母。

3.孩子心理产生缺陷,影响孩子的人际社交

过于懂事的孩子没主见、在溺爱下长大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家长教育不当导致孩子的产生心理或性格上的缺陷,这些缺陷会对孩子的人际社交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孩子不懂得去他人交流,不懂得尊重理解他人,久而久之,其他人就会因为他们表现出来的"不合群"慢慢地疏远他们。

"漏斗法则"是家长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必要的教育理念

那么,想要让孩子变得更好,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做呢?首先,家长需要了解什么是教育孩子的"漏斗法则"。

1.先紧后松的"漏斗法则"

我们都知道,漏斗有两个口,一个口大,一个口小,我们平时使用漏斗的时候,都是由大口入,从小口出,教育孩子的"漏斗法则",则是要求父母,从小口入,由大口出,要做到先紧后松。

孩子的教育要从小开始培养,孩子年纪小时,父母更应该对孩子进行管教,要约束孩子的行为,防止孩子形成一些不好的坏习惯。而在孩子逐渐长大的过程中,父母要慢慢地放手,放松对孩子的管教,让孩子学会独立,给孩子更广阔的成长空间,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2.不同的年龄阶段应制定不同的教育规则

"漏斗法则"要求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教育时,要根据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为孩子制定不同的恰当的教育规则。

对待1~3岁的孩子,父母可以通过共情、接纳、认可等方式,引导孩子学会定义并控制自己的情绪,也可以通过简单的交流互相沟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年纪小,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父母要"紧"着教育,发展孩子的认知能力。

对待4~10岁的孩子,父母不要只是一昧地管教,也不能过度地放纵。家长最好从自身出发,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成为孩子的榜样,让孩子知道何可为何不可为。千万不要抱着"孩子年纪小,长大了自然就懂事了"的想法,孩子做得好可以鼓励,做得不对则应明确指出。

对待11~18岁的孩子,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已经开始由稚嫩转向成熟,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他们需要更多的自由空间。父母可以开始"松"的教育,不要在小事上给孩子设置过多的限制。

教育孩子,家长应学会正确运用"漏斗法则"

"漏斗法则"运用得当,对孩子而言将会受益匪浅,那么,在运用"漏斗法则"的时候,家长应当注意些什么呢?

1.自由不是盲目的,孩子需要从小开始培养"规则感"

常言道:"无规律不成方圆"。很多孩子的不懂事,可以说是孩子缺乏规则意识的一种体现。举个简单的例子,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是不一样的,一个在客厅涂鸦的孩子,如果家长纵容孩子的行为,孩子长大后就敢在他人的门前涂鸦;如果家长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告诉孩子不可以在客厅涂鸦,因为客厅是属于大家的,但可以在自己的绘本上图画,因为绘本是属于他自己的,那么孩子从小就建立起了"私人"与"公共"的观念。

2.当孩子触犯规则时,家长的强化教育反馈很重要

孩子做错事情时,父母一定要立刻明确地指出孩子的错误,给予孩子反馈,让孩子知道他的某个行为是不正确的,不要以"孩子还小"作为借口而继续纵容孩子。与此同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改正的方式,或者鼓励孩子思考,要怎么改正才是正确的。父母总是纵容孩子错误的行为,孩子就会认为这样的行为是没有问题,若是等到出事的时候才对孩子约束,孩子就会觉得是家长在无理取闹,因为在他的认知里,他没有做错。

3.撒手"放养"不靠谱,要建立"情感连接"满足孩子的感情需求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的爱。家长不要吝啬于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爱"的表达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建立好"情感连接",亲子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的温暖融洽。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3877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