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市场还在暴跌,还在熔断,大家都恐慌,这次大衰退,超过2008年次贷危机,直逼1929年大萧条。
才两天,市场就来个大逆转。一根大阳线,就改变信仰了?
暴涨前一天,发生了什么?暴涨当天,又发生了什么?谁策划了这次反弹?危机过去了?
美联储?不是!
日本?也不是!
这个消息,被大家忽略了。
全球暴涨前一天 发生了什么?
全球市场暴涨的时间是,3月24日,前一天是3月23日。
3月23日,发生了什么?
大家刷屏的事件就是,美联储无底线QE。
3月23日,美联储启动危机管理条例,绕开美联储法律限制和国会,直接向信用市场投放流动性。
采用了三个新工具,都是危机管理工具:
新工具一:一级市场信贷安排(PMCCF),设立SPV向投资级公司发放贷款(提供为期4年的过渡融资,借款人可选择前六个月推迟支付利息和本金)。
新工具二:二级市场信贷安排(SMCCF),设立SPV在二级市场上直接购买投资级美国公司债券及ETF。
新工具三:定期资产支持证券贷款工具(TALF),设立SPV向AAA级ABS的发行商提供支持,ABS的标的资产包括学生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贷款、小企业管理局担保贷款以及某些其他资产。
再联系之前美联储的两个政策工具:
3月17日,美联储重启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的货币政策危机工具箱,建立商业票据借贷便利(CPFF)及一级交易商信贷便利(PDCF),以期支持信贷流向美国家庭和企业;
3月18日,美联储继续推出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流动性便利(MMLF),为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注入流动性。
这些工具只有一个目的:绕开商业银行,直接向市场投放流动性。
原因我们已经在《只有美联储看见了“真正”的魔鬼!》中讲了:
以前美联储降息,启动qe等等,都是向商业银行注入流动性,并且希望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往下发放。
但是危机时刻,商业银行受制于风险管理规则,不愿意下放流动性。
况且,这些商业银行还有一些小心思,我干嘛冒这么大风险救你呢?我救你顶多赚个协议的钱,我还不如等你倒了,我去收购你,这样我赚的更多。
美国货币流通机制出现了大问题,所以美联储出手了,你们这些自私自利的家伙,都给我靠边站,我自己来!
美联储,自己充当了商业银行角色!
可以说,这一次,美联储真的找到了市场真正的痛点!直击核心,对症下药!
市场怎么表现的呢?很不给面子。
刚开始,全球股市、黄金同步强势拉升,美股三大指数期货全线转涨,纳指期货涨超4%。
美联储在美股开盘前,放入如此重大大利好,就是想把美股拉起来,恢复市场信心!
尴尬的是,市场狂欢了没一个小时,就开始往下走。果然,美股开盘的时候,全线低开,道指跌近300点,标普500指数跌1.3%!
当天盘中,美股三大指数一度又暴跌5%!
很显然,3月24日开始的,这轮全球金融市场大反弹,跟美联储关系不大!
全球暴涨当天 发生了什么?
既然不是前一天,美联储推动全球反弹,那么就看3月24日当天发生了什么。
这轮反弹,最先举起大旗的是,日本股市。
美联储无限QE的第二天,也就是3月24日,亚盘开始的时候,日本股市像疯了一样。
日经225指数收盘暴涨超过7%,创2016年2月中旬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这太诡异了!
美联储无限QE,美股盘中还暴跌,但是第二天,日本股市暴涨,咋回事?
难道是,美国和日本金融市场,乾坤大挪移?但是看看美元指数和日元汇率,并没有变化啊。
日本到底发生了什么?
最大的变量就是,宣布东京奥运会延期至2021年。
这是一个折中的方案,没有取消,也没有如期举行,在大多数人预期之中。
再说了,即便奥运会取消,日本也能拿到巨额保险赔偿。
这会有什么影响呢?
最直接的就是,日本新冠肺炎确认人数会迅速上升。
以前为了如期举行奥运会,日本不给国内病人检测。
更“变态”之处是,日本很多老年人都默默的死在家里,不给国家填“麻烦”。他们认为,这是对国家的贡献。
所以,大家现在都不相信日本公布的数据。
现在,日本取消奥运会了,接下来加大检测范围,日本确诊病例可能会迅速攀升。
这样只会让日本金融市场暴跌。
所以,基本可以排除,这次暴涨,日本不是上涨推手!
中美关系 最大的“变量”变了!
这就奇怪了?美联储不是推手,日本不是推手,全球市场为啥突然暴涨?!
最大的变量在哪里?
在三天前的文章《堪比1929年大萧条!极端情况下 市场还有多少抛售空间?》中,当下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就是:
全球以邻为壑,相互开炮,没有合作和团结意愿。不合作,不团结,经济衰退程度一定加深。
先看看这个矛盾是怎么起来的。
3月17日,特朗普首先开炮,把矛头指向中国,称新冠病毒为中国病毒。
细节是,本来演讲稿写的是,新冠病毒,但是特朗普亲手改成了,中国病毒。
病毒溯源是个非常专业和漫长的事情,记者或政客,根本无法下结论,这当然引起了我们的反对。
问题是,特朗普根本不理会。
即便被质问,这种说法已经让亚裔美国人受到了几十起攻击,特朗普仍然变本加厉的说,中国病毒。
这就好像,别人给你起外号。如果你不在意这个外号难听,别人叫你外号,也没啥。
但是如果你觉得这个外号难听,告诉对方别叫了,而他还天天在你耳朵边叫你外号,这就是侮辱和挑衅。
这就是对立!
这个时候,你怎么做?当然是反击。
3月20日,新华社官方Twitter发布了一条推文,文中首次出现 Trumpandemic(特朗普瘟疫),这可是中国官方媒体第一次把矛头指向美国总统本人!
全球大国的不团结,中美关系的对立,就是全球市场暴跌的深层次原因。
3月23日,有了什么新变量呢?
G20财长和央行行长23日晚上(亚洲市场开盘前)召开视频会议,就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进行讨论,同意协调行动,共同应对疫情带来的全球挑战。
会议由G20轮值主席国沙特阿拉伯主持。
另外,我们的领导人也密切跟,巴西、波兰、哈萨克斯坦等等通电话。
这就是最大的变量!
这改变了过去全球以邻为壑的做法,开始联合起来,共同抗击疫情!
顺便说一下,G7。
24日美国市场开盘前,G7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也发布了一个联合声明,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帮助经济增长,保护就业和金融系统的运行,G7财长将每周协调工作进展。
G7这个声明,纯粹抢风头。
市场反弹最主要的因素,还是G20峰会,因为中国也参加了,中美双方对抗缓和了下来。
另外一个中美关系缓和,全球联合抗疫的证据是:特朗普改口。
3月24日,特朗普在接受福克斯电视台(FOX)采访时表示,他决定不再使用“中国病毒”这一说法。“我决定不再用这一点大做文章了。”(I decided we shouldn't make any more of a big deal out of it)
毫无疑问,这场百年一遇的疫情冲击,以邻为壑,只会让事情朝着更糟糕的趋势发展。
只有全球联合起来,才是唯一正确出路。
所以,全球市场,报复性反弹。
这就是这次全球大反弹,最重要的因素。
另外再延伸一下,现在中美这种暧昧关系,很多人都猜测,双方应该是私底下达成了某些“协议”。
所以,中美4月份的谈判,可能会有一些好的预期。
接下来,市场会怎么发展?
当下,影响全球市场的直接因素就是,全球疫情的发展。
中层因素就是,全球经济发展情况,尤其是短期经济的发展。
最底层、最核心的因素是,中美关系,因为这个影响深远,波及面也非常大。
先看美国疫情。
3天前,美国确认人数急剧飙升,非常夸张,已经达到2.5万个了。
我们当时预计,“美国感染人数已经全球第四了,估计过些天,还会往上爬。”
果然,美国现在累计确诊人数已经达到5.5万,排名全球第二。
2月底的时候,美国卫生部长阿扎尔表示,美国库存的N95有3000万个,但总的需求量要3亿只,缺口高达2.7亿只。
如今这3000万只口罩消耗殆尽,美国疾控中心还不建议普通民众佩戴口罩,否则口罩的缺口还将扩大。
3M公司一直吹,每个月能生产几亿只口罩,可惜统计口径是全球合起来。
现在,美国不少医院物质仍然非常紧缺。
美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呢?还是美国网友看得通透。
当然,这些都只是玩笑,真正的是,中国卫生防疫物质,援助全世界。
中美达成“协议”后,中国生产的大量医疗物质,也会援助美国。
另外,中美肺炎疫苗,相继进入临床阶段,预计4月中旬就能大规模普及。
这也就意味着,疫情最凶险的时候,差不多要过去了。
再看短缺经济状况,主要看美国的就业。
其实,这次暴跌,真正让美国市场恐慌的是,就业问题。
谷歌“Unemployment失业”这个关键词的搜索热度快速上升。
美国上上周首次申请失业人数达到28.1万人,环比前一周增7万人,创下2017年10月以来新高。
现在市场普遍预计,二季度美国经济将大幅负增长。
美国是怎么应对就业问题的呢?
为了保就业,美联储已经放弃底线,甘愿充当商业银行角色,大放水,前面已经说过很多次了。
美国经济最新的变量是,美国国会达成协议,2万亿财政刺激来了!
根据美国财经媒体CNBC的最新报道,民主党和共和党已经就以下项目达成一致,包括:
1、现金支付,已婚夫妇最高2400美元,每个孩子最高500美元
2、设立规模为3500亿美元的小型企业基金,以缓解裁员和支持薪资的状况
3、2400亿美元的医疗救助
4、750亿美元的医院援助
5、200亿美元用于退伍军人的医疗保健援助
6、200亿美元用于紧急公共交通救济的援助
7、100亿美元用于机场救助的援助
8、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45亿美元的援助
8、加强失业保险,这可能会在一个州给受益人的基础上每周增加600美元,最多四个月
9、监察长将监督5000亿美元的联邦救助不良行业资金。
再看一下全球各国的财政刺激情况:
当下,以及未来,看看哪国经济恢复的快,不要看只货币政策,还得看财政政策。
这次危机爆发后,像澳大利亚、美国、德国、法国、韩国、意大利、巴西等国,采取的财政刺激政策,都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候。
财政刺激上,比较保守的是,中国、韩国、日本、英国等国。
总之一句话,如果真的经济恶化,全球各国还能再努努力,把经济救回来。不过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最核心的问题,全球的劳动生产率,依然很低,没有解决。
所以,刺激的副作用就是,股市泡沫、企业杠杆、制造业外迁、产业空心化、收入差距拉大、贫富分化、社会撕裂等等,会继续恶化,风险继续累积,陷入恶性循环。
最后,看中美关系。
我们在《美联储看见魔鬼》这篇文章中已经明确了,美国战略发生了重大变化,首要“敌人”不是俄罗斯了。
贸易战最激烈的时候,国内很多智库也判断,这次中美关系,甚至比美苏冷战时候更严峻。
因为美苏主流群体,精英群体,毕竟都是白种人,信仰都是基督教大类,他们“本质”上是一样的人,认同感相当强。
中国跟美国呢?很不一样。
举个例子。
当年二战的时候,美国和日本关系恶化,美国舆论开始攻击日裔美国人,民众也抵制日裔美国人,不卖给他们牛奶,不给他们汽油。
罗斯福甚至签署命令,将11万日裔美国人押送到集中营,没收他们的投资和财产。
日裔美国人可都是美国人,是美国国籍,照样进了集中营。对比之下,德国裔,意大利裔,没有收到如此严格的管制。
为什么差别如此大?就是因为人种不同,信仰不同。
这些例子就是为了说明,这一次美国对我们的敌视,“矛盾”非常深,可以说前所未有。
这是底层判断。
所以,中美任何缓和的动作,都只是暂时的,或者说是美国迫不得已的。
比如这一次,特朗普对中国缓和态度,主要还是因为美国疫情失控,医疗物质紧缺,经济危机加重,他迫不得已这样做。
等这轮危机过后,美国肯定会继续打击中国。
这下就清楚了,这一轮暴涨,不是因为美联储无底线QE,更不是日本推动,而是全球开始联合起来,抗击疫情了。
同时,全球还有不少手段来恢复经济,但是这些也都是饮鸩止渴,短期有效,长期埋雷。
另外,中美关系缓和,也只是短暂的,根本矛盾没有解决。
反映到金融市场上,本轮反弹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是未来仍然会随时暴跌!
回不到过去了,做好准备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34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