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这5个惩罚孩子的妙招,比打孩子管用10倍

这5个惩罚孩子的妙招,比打孩子管用10倍

转眼间寒假到了,没有了上学的束缚,孩子们就如像脱缰的野马,调皮捣蛋根本停不下来,而假期正值春节走亲访友之时,在亲人长辈的无限宠溺下,孩子们就更加放飞自我、肆无忌惮了!

当孩子犯了错,该不该惩罚?不惩罚怕对其行为起不了警示的作用,惩罚又怕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伤害亲子感情。这不禁令家长们犯难。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说:“光靠鼓励是不能完成教育的,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没有惩罚,培养不出优秀的孩子。”

关于惩罚,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也不止一次地说过:人的成长过程中,除了爱之外,还要有敬畏。如果孩子犯错了,惩罚实际上是一种保护,让他以后不犯更大的错误。

言下之意,正是强调要让孩子知道有些规矩不能违背。如果孩子犯了错,挑战了“红线指标”,父母们千万不能放任其发展。

3—6岁是幼儿养成遵守规则的关键时期,对于一些问题行为我们必须要给予一定的惩罚,否则不良习惯一旦养成就难以纠正了。

惩罚≠体罚

面对熊孩子的犯错行为,有些家长本着“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念,忍不住“教训”孩子一顿。

这些家长一般都会这么说:

“如果不打,他们就更加无法无天了。”

“打一顿就长记性了,以后才不再犯错了。”

“只有惩罚,他才明白自己做错了事情。”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鞭笞是惩罚儿童的方法中最坏的一个,我没有见过一个家庭施行体罚会有好处的。”虽然惩罚很重要,但并非是单纯的打骂或以暴制暴,此举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得不偿失。

那么孩子犯错了,该如何有效惩罚呢?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才是有效的惩罚?

有效的惩罚既是温柔的教育,也是最深入心底的教训,它比“体罚”更有效。以下几种有效的惩罚方式大家不妨一试。

1、自然惩罚法

卢梭曾说:“如果他有冒失的行为,你只需要让他碰到一些有形的障碍或受到由他的行为本身产生的惩罚,就可以加以制止。”这种方法就是自然惩罚法,即孩子犯了错,家长可以让他独自承担事情的后果,吃点苦头比说教会更加有效。

适用情况:迟到、拖拉、丢三落四等等

案例:如故意损坏玩具、故意打翻饮料等,导致没有玩具可玩、地毯被弄脏等后果,当孩子看到结果的严重性,便不会再这样任性了。此外,迟到、拖拉、丢三落四等行为被批评,孩子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后,下次也会更加注意。

建议:实行自然惩罚法时,家长不要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进行挽救,而是在可控的范围内,放任事件发展,让他“吃一堑,长一智”,通过这种惩罚方式,孩子学到的是内化的规则,所以会自发地愿意遵守。

2、禁止孩子的某项权利或要求

没收孩子心爱的玩具,做他不想做的事情,是加强孩子记忆的惩罚方式之一。孩子为了能早点达到要求,势必会努力遵守规则,学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适用场合:吵闹不休、乱丢东西等。

案例:孩子只顾看动画片而不睡觉,家长可以没收玩具,关掉动画片,告诉他必须要睡觉,否则以后都不可以看动画片了。如果孩子哭闹,可以提前警告“第二天不能看动画片”,并严格执行。

建议:对孩子来说,最严厉的惩罚莫过于不让他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得不到自己最想要的东西。家长在执行时,态度一定要坚决,事情的严重性一定要说清楚。

3、给孩子创设一个反思区

为孩子创设一个安静的反思区,设定好闹钟,计时处罚,让犯错的孩子安静地坐在或站在那儿反思自己的行为,等时间到了再和孩子来谈。

适用场合:没完没了吵闹、对人没有礼貌等。

案例:春节走亲访友时,因为长辈的宠爱偏袒,孩子越来越没规矩,不但行为举止没有礼貌,还会“口出狂言”,对长辈很不礼貌,这时需要通过惩罚,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建议:有时,孩子的言行可能是无意识的,家长这时要做的是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想想为什么会被惩罚。等孩子想明白了,让他先去和长辈道歉,然后家长再和他好好谈。这样做能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形成一定的威慑力,而且又能起到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作用。

4、取消孩子游戏的权利

当和小伙伴在一起玩游戏时发生冲突,如果孩子仍然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那就有必要及时取消其游戏的权利。

适用场合:与同伴吵架、抢夺玩具等

案例:带孩子到公园玩,结果小孩和其他小朋友为争夺玩具吵起来,还推了别人一下。如果是自己孩子的问题,家长可以立刻取消他游戏权利,让他回家反思自己的行为。

建议:孩子之间游戏时发生争吵是很正常的事。家长不应为了“面子”,不问缘由就要孩子主动认错或是打孩子,而是应该问清楚原因和事情经过,对事情有客观的评判后再采取行动。

5、让孩子做家务

饭粒撒了一桌、牛奶洒了一地、玩具扔了一屋……家长每次都要跟在后面收拾,心累。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尝试让孩子做些家务作为惩罚。

适用场合:乱涂乱画、乱丢、不爱收拾等

案例:让孩子做拖地、发放碗筷、叠衣服等家务,以此来作为惩罚,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分配具体的任务(孩子能够完成的),而且这个过程中,家长不要帮忙。一方面能让孩子知道犯了错要承担后果,另一方面也能培养他做家务的好习惯。

建议:父母应该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较小的孩子可由父母一起带领做家务。训练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询问孩子在帮忙做家务时学习到什么。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孩子进行惩罚时,最忌讳家长嘻嘻哈哈或无所谓的态度。家长们要让孩子感受到这是一件严肃的事情,跟孩子对话要有眼神的交流,态度要尊重,口气要坚定,才能达到有效惩罚的目的。

以上几种惩罚孩子的方式学会了吗?事实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淘气和犯错的时候,这恰恰说明孩子正在成长。所以家长们不必着急,科学处理即可。

谢谢阅读,我是小刘老师,记得点赞和关注我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3445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