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亿年前,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有点儿特别,它们没头没尾,长得还特别抽象和写意,这些动物以圆盘形、叶片形、圆球形等各式各样的样貌在海底飘飘荡荡。20世纪50年代,地质学家最早在澳大利亚的埃迪卡拉山发现了它们的化石,并将之统称为“埃迪卡拉生物群”,其所处的时期为“埃迪卡拉纪”,距今有大约6.35亿年到5.41亿年。
最近的研究表明,埃迪卡拉生物群中,有一种只有米粒大小的蠕虫状生物,它可能已经出现了两侧对称的特性,所谓“两侧对称”是指,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切面将动物分成了左右对称的两部分,这种对称性对于动物的演化至关重要。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埃迪卡拉生物群虽然是复杂的多细胞生物体,但是由于它们的身体没有前后两端、左右两侧、腹背两面,也没有进行进食、消化、吸收、呼吸、排泄的独立器官,因此与现如今的动物没有太直接的关系。然而,这并不是盖棺定论,因为科学家早在2005年,就曾经在埃迪卡拉纪沉积物上找到了一些“爬痕”,弄清楚这段“爬痕”是谁造成的,有助于了解“埃迪卡拉生物群”的演化。
今年,在NASA的资助下,一支由生物学家、地质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对“爬痕”进行了三维激光扫描。结果表明,“爬痕”应该是由一种类似“小蠕虫”的生物造成的,这种生物长约2毫米到7毫米,宽约1毫米到2.5毫米,大小与一颗米粒近似。
从扫描结果看,它可以通过收缩肌肉进行蠕动,已经具备了定向移动的能力,通过钻到海底获取更丰富的有机物质,而区别于与之共存的其他生物。它不仅有了头尾之别、左右之分,还因此具备了嘴、肠道以及肛门等器官。这种小蠕虫被命名为“Ikaria wariootia”,Ikaria在澳大利亚土著阿德亚曼塔哈人语言中意为欢聚地,wariootia是其发现地附近一条河流的名字。
如果这个研究结果得到确认,那么Ikaria wariootia便会成为目前已知最早的双侧生物,那么,包含人类在内的所有动物的祖先都能追溯到这Ikaria wariootia这种两侧对称的“小蠕虫”。因为具备了两侧对称性,生物的移动从漫无目的到有明确目标,又由于具备了腹背、头尾,它的身体感应能力增强,身体组织和器官功能开始分化,生物体也变得更加具有适应性,成为动物生命演化的重要一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34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