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大脑的成长历程
2个月,宝宝对身体的控制力会明显增强,在反射功能上体现的最为明显。
3个月,大脑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在这个年龄神经胶质细胞会开始大量的分裂。
4个月,大脑中的梭状回开始快速发展,这个部位能帮宝宝初步识别爸爸妈妈,是孩子开始对“别人”产生初步认知。
12个月,大脑开始飞速生长到1000克。脑部重量比出生时重出一倍,达到成人脑重量的50%
2岁,大脑中的每个神经细胞都与一万个以上的细胞相连,每秒钟能和相连接的细胞传达一百个以上的信息,孩子已经能接收并储存大量的信息在大脑中。
7岁,大脑生长到1300克,基本处于成熟状态,普通人大脑成长到最终状态为1350克。
宝宝独立吃饭的“黄金期”
萌芽期:8~10个月
宝宝8个月的时候大多都已经吃辅食了,这时候家长会发现每次喂孩子吃饭,孩子就会用手抓着吃,或者跟妈妈抢餐具,这是孩子进入独立吃饭的第一个阶段——萌芽期。
黄金期:12~18个月
宝宝从一周岁开始,手眼协调能力都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孩子已经可以独立使用勺子吃饭了,虽然很容易将饭菜弄的哪都是,但是家长只要在黄金期积极正确的引导孩子,孩子独立吃饭不用2周就能做到。
巩固期:2~3岁
孩子2-3岁已经基本具备独立吃饭的能力,并且孩子还会表现出很强的模仿能力,经常会模仿大人吃饭的模样,这时候跟孩子一起吃饭不用喂,孩子就能自己吃饭。
孩子错过黄金期的弊端
1、厌食
如果错过了吃饭的黄金期,容易让孩子对吃饭这件事不感兴趣,孩子就会产生厌食的现象,容易造成营养失调,2岁左右就出现营养失调的问题很容易就造成孩子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等等。
2、容易自卑
当孩子开始接触到幼儿园的孩子时,经常会来会比较,比谁更厉害,比谁会的多,当其他孩子炫耀自己能独立吃饭时,自家孩子不会独立吃饭,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容易造成很严重的影响。
“三不”
■不担心孩子挨饿
很多长辈都担心孩子自己吃饭,吃不饱会饿着,不间断地给孩子喂饭,导致孩子养成了被喂饭的习惯,认识不到“吃饭”是自己的事情。
其实让孩子挨饿并不是件坏事,更不必担心,只有孩子感受到“饥饿”才会主动要求吃饭,因为维持生存是所有生物的本能,孩子自然也不例外。
■不让孩子吃饭时离开餐桌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第6版)中提及:当孩子能够独自坐起来的时候,你可以给他一些用手拿着吃的小食物,让他学着自己吃。当孩子6~7个月大的时候,他已经能够使用高脚椅吃饭了。大多数孩子在大约8个月大的时候可以学着自己吃东西。
当孩子可以用高脚椅吃饭时,家长们就要让孩子乖乖坐在餐椅里,防止孩子离开餐桌。
如果孩子实在不愿意老老实实坐在餐椅里吃饭,可以让孩子绕着餐桌转两圈,但要在餐桌附近,孩子转悠两圈后让他重新回到餐桌上吃饭。
这个过程家长不要急着喂饭,也不要训斥孩子。
■不催孩子
吃饭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新奇又好玩的事,更像是一种冒险。
孩子在吃饭的过程中,会对蔬菜的形状、味道、口感等产生好奇,慢慢感受食物带来的新奇体验,所以孩子吃饭就会很慢。
家长不要急于催孩子吃饭,更不要直接喂孩子,不仅会破坏孩子的胃口,还会失去对食物的注意力。只要孩子是在认真吃饭,时间在40分钟以内是可以的。
“两要”
- 要让孩子参与到“做饭”过程中
2岁左右的孩子都会喜欢“厨房游戏”,这时让孩子参与到真正的做饭过程中,会大大提升孩子对食物的兴趣,还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动手能力。
做饭的过程会让孩子体验到食物变化的过程、做饭的辛苦、味道的变化等,孩子会对食物产生不一样的感受,增加孩子自主吃饭的兴趣。
- 吃饭自主权要交给孩子
孩子1岁后,就已经有明显的自我意识了,开始有“我”、“我的”、“他的”等概念。
渴望自己像大人一样可以用勺子、筷子吃饭。家长想要帮助孩子,还会遭到拒绝,这是因为孩子已经感受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
莉莉作为妈妈,曾经也被这个问题困扰很久,后来无意间买了两套培养孩子好习惯的绘本,确实是帮了我大忙,家长总是逼孩子做这个做那个,孩子根本不愿意,可通过绘本的方式向孩子传达,孩子就很愿意接受,这个东西真让我很纳闷,自从孩子看了绘本之后自己就跟我说:“小熊都有好习惯,我也要有”
重点是孩子对这种可爱的画风非常喜欢,像莉莉这种上班族每天也没什么时间陪孩子,只能给孩子买一些他愿意看的绘本了,最重要的就是这两套绘本是完全贴合0-3岁编写的,孩子很容易理解。
点击下方,即可购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12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