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鱼奶爸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有了孩子之后,家长便被玩具的恐惧支配了。
孩子刚出生的那段时间,给他们买玩具的心情是兴奋雀跃的,只想给宝宝最好的。等到宝宝萌发了自我意识,懂得提要求时,家长就不堪其扰了。
每次路过超市以及玩具摊,孩子总是迈不动腿,各种撒娇哭闹说要买,即使家里已经有很多类似的了。
尤其是奇趣蛋这种,前两天才刚听朋友吐槽道:价钱倒是不贵,偶尔买一个两个也可以,可孩子每天都要买,里面开出来的东西也无非就那几种,花钱也不带这么花的呀。
这简直就是广大父母们的心声,真不是嫌弃玩具贵,主要是确实浪费。几乎都是重复的,孩子买回家新鲜两天就又扔到一边去了。
01为何家里玩具多得摆不下,宝宝看见新的却还想要?
首先,我们要理解的是,孩子看到玩具就想买,而且为达成目的会用哭闹、撒娇等各种行为使父母妥协,都是极其正常的现象,并非不听话、不懂事。
家长需要有同理心,就像你自己尽管知道钱很难赚,但想买当季的漂亮裙子、大牌包包、换手机、和朋友一起出去吃饭时,不也一样剁手吗?
成人对自己的欲望也不是一味压制的,我们也不应当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何况孩子本身自制力就有限,认知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又使他无法听懂父母的大道理。
再者,孩子不断要新玩具,其实与家庭教育也脱不开关系。
比如孩子无聊,确实喜欢这个玩具,其余的小伙伴有他羡慕了很久,父母陪伴的时间太少,孩子从前用撒娇和哭闹的方式赢得了父母的让步和妥协,父母总喜欢拿新玩具敷衍和贿赂孩子……
总而言之,孩子对玩具的要求都是可以理解的,无论多或少。也许在你心里这些玩具都是重复的,但对孩子来说这就是发自内心的愿望。
了解这一点之后,我们就可以用更加平和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的玩具问题了。
02孩子真正需要的玩具有哪些?
玩具这样东西对宝宝来说也是“多则惑、少则得”,换句话说就是玩具太多了,反而会影响孩子的玩耍体验。
事实上,真正有价值也适合孩子玩的玩具,只有6大类。
1)球类
6月龄的宝宝开始对这个圆圆的东西感兴趣,并会伸手触摸。
这时为了促进宝宝的精细运动发展,建议父母准备一些外形可爱质感不同的球,布球、按摩皮球、纹理球都可以。
12月龄的宝宝开始喜欢玩滚球游戏,家长要加入进来,可能再过段时间宝宝就会开始迷恋扔球游戏了,这是认知发展的必经过程,这时主要考验耐心。
18月龄的宝宝已经有了一定力气,因此家长可以带他一起玩相互传球的游戏。
2岁的宝宝投掷球越来越精确,建议把扔的球换成用脚踢的足球,等到3岁有足够的能力玩正规篮球或足球时,就可以带他去运动场上一展身手了。
小贴士:
小宝宝进入口欲期,都喜欢把身边的东西放进嘴里,因此家长最好选择那些素色的球。
那些颜色鲜艳、弹性十足的橡胶球,以及玻璃球都不要买,球类直径也不能太小,否则会导致宝宝吞咽窒息。
2)积木
积木可玩的年龄阶段还是比较广的,质量较好的积木应当由木材制成,即使时间长一点也不容易出现裂纹或碎片。
6月龄的宝宝除了喜欢用嘴品尝积木之外,还会紧紧抓握住,到12个月会尝试着把两块积木撞击在一起听声音,18个月才开始堆积木,不过能控制的个数比较少。
2岁后,宝宝开始掌握堆积木的高度和平衡能力,还能对积木进行颜色分类。
宝宝3岁后不妨多带他出门,看外面的建筑物,以提高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拼图
6个月时宝宝对待拼图,就像喜欢吃的饼干一样,总爱尝尝什么味道。一直要到18个月,才会在家长的指导下试着拼拼图。
2岁左右,宝宝开始拼简单的拼图,到3岁之后能力又会进一步提升。
小贴士:
父母要定期检查拼图,若是带木钉了,要看看它有没有脱落可能,以免给孩子带来危险。
4)蜡笔
宝宝一岁时就能用蜡笔涂鸦了,当然这时只不过是些杂乱的线条而已。
等到18个月时,宝宝就能模仿大人的图画了,由于进入敏感期,此时家中的墙壁、被子可能也会出现宝宝的杰作,为避免困扰建议购买可洗蜡笔。
2~3岁的宝宝开始爆发艺术才能,这时的家长要适当给予指导,教宝宝认识颜色,并提供能模仿的图画。
5)毛绒玩具
毛绒玩具是孩子萌发泛灵意识并发展内部语言的重要媒介,他们通常将其朋友,甚至还会有依赖现象存在。
不过,家长也没必要太过担忧,一般宝宝到了3岁后就会对一动不动的毛绒玩具丧失兴趣,移情别恋到可活动的玩具上。
小贴士:
毛绒玩具易沾染灰尘和过敏物质,因此需要定期清洗晾晒。
6)音乐玩具
无论小鼓、木琴还是其余可以播放音乐的玩具,除了能培养宝宝的乐感之外,也能促进四肢运动。
03面对宝宝的购买需求,家长如何教育才好?
如果宝宝想要的玩具是以上这6类之一,且家中没有,建议满足他的需求,毕竟这些玩具是值得付出的。
若家中已有,或孩子总想买没什么意义的玩具,父母要如何打消孩子的欲望黑洞呢?
建议父母曲线救国,先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大部分孩子之所以会无止境购买玩具,是因为他不知道付出和获得是成正比的。
这里谈谈我的个人经验吧。
当时我拿出了家里的围棋,把白子和黑子分开,然后当面告诉孩子这些都是奖励:
每当你完成一件相应的好行为,比如早起、按时刷牙……就奖励1~5颗不等的黑子,每10颗黑子能兑换一颗白子,一颗白子代表5元人民币。
由于这些棋子是可视化的,孩子很快就兴致勃勃地加入到了这场游戏之中。
并且,为了把白子黑子和花钱联系起来,我跟妻子商量了,除日常花费外,孩子自己提出的购买需求都需要用这个小金库。
适应了一段时间之后,孩子已经能把玩具的价格与白子黑子的多少对应起来了,之后遇到太贵的或家里已经有的类似玩具,都懂得思考价值、控制自己了。
年纪再大一些之后,我取消了白子和黑子的制度,直接按月给零花钱,零食、玩具等这些需求都从这里面出,孩子对欲望的管理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04其他辅助手段
当然,上述我的例子是一个长期过程,父母也要适当配合其他手段才能让孩子坚持下来。毕竟看见新鲜的玩具就想要,是孩子的本能。
①家里的玩具不要一股脑放在一起,每次给孩子玩之前,都只拿出一批,其他的放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这样进行交替,能让孩子最大程度上保持新鲜感。
②增加对孩子的陪伴,无论带他多探究家里已有玩具的玩法,还是外出去公园玩耍散步,都能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③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对那些价格稍贵的玩具,要明确告诉他等到过生日时再送,会更有意义。
④多带孩子和同龄小朋友玩耍,进行玩具分享的环节。
总结一下,孩子看见玩具就想买是种正常心理,家长不能过分抑制,否则孩子长大后会形成报复性补偿。
必须有的那6类玩具要给孩子买,且要真正参与到玩耍过程中,指导孩子开发更多的玩耍方式。
但满足需求一旦过量也是有害的,因此父母要制定规则帮孩子形成自控力,包括价格、总数、个数等种种限制。
二胎奶爸一枚,擅长儿童心理和教育领域,跟大家分享我的育儿心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06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