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11岁进哈佛大学,后被送进精神病院……天才倒下的背后

11岁进哈佛大学,后被送进精神病院……天才倒下的背后



1910年前后,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鲍里斯·西迪斯不遗余力地推广自己的育儿方式。

很多人说他的儿子威廉·詹姆斯·西迪斯可能是有史以来最聪明的人。他是这个天才传奇的创造者。


01

1898年,小西迪斯出生在美国波士顿。在很小的时候,他就表现出惊人的智力,被称为20世纪初的神童。

他有多聪明?2岁可以读《纽约时报》;4岁的孩子能用希腊语读《荷马史诗》,用拉丁语读《高卢战争》;6岁自学解剖学和亚里士多德逻辑学;8岁通过麻省理工学院入学考试;精通英语、拉丁语、法语、德语、俄语、希伯来语、土耳其语和亚美尼亚语。当他11岁的时候,正式进入哈佛大学,成为学校历史上最年轻的学生之一,可以说这是一个真正的“神童”。

1910年1月的一天早晨,数百名学生和教授聚集在哈佛大学的讲堂里。11岁的西迪斯站在舞台上向大家展示了他对四维数学的研究成果。台上的每个人都对明日之星的未来成就充满期待。

在人群中,最自豪的是鲍里斯·西迪斯的父亲。

鲍里斯·西德斯是20世纪早期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妻子莎拉是个医生。那时,很少有女性能获得医学学位。两人都是乌克兰犹太移民,由于政治和宗教迫害逃离乌克兰,决定在纽约定居。

西迪斯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只要结合鲍里斯和莎拉的基因,我们知道他们的孩子必须有才华和灵活,但他们不满意这一点。他们想要的是天才!


02

鲍里斯认为,人类的大脑和肌肉一样,可以被培养和训练。为了培养孩子的惊人天赋,夫妻俩对儿子进行了一系列的“训练实验”。为此,莎拉甚至辞去了医学专业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儿子的培训中。

他们把家里的积蓄花在书本、地图和其他学习工具上,孩子一出生就安排了一个完整的“早期教育计划”。

他们把英文字母挂在西迪斯的小床上,不停地给孩子们拼写。然后他们用课本代替了儿童玩具。因此,西迪斯的一生都被各种几何、地理和外语知识所包围。

利用鲍里斯的创新心理技巧,西迪斯在几个月内学会了识别和阅读字母表中的字母。在他六个月大的时候,他已经开始使用一些基本词汇。

鲍里斯认为,幼儿教育的效果似乎非常有效:“西迪斯出生时是个聪明人,但经过我的实验,他逐渐能够自学,对各种知识产生了兴趣。”

西迪斯两岁时就可以阅读《纽约时报》,坐在高脚凳上,用英语和法语打字,给梅西百货写信,问他想要的玩具是否已经到了。同时,他还需要同时学习七种不同的语言,包括法语、德语、拉丁语、希伯来语、希腊语、俄语,以及他自己的一种语言文德古德。

西迪斯自幼努力学习。他没有可以交流的朋友,没有简单娱乐的玩具,他无法理解同龄人的生活,更不用说享受童年的乐趣了。在很多情况下,他都很冷静和沮丧,不像一个孩子。

同时,他的日常行为伴随着严重的强迫症。例如,他不能容忍侍者一分钟后就上菜。如果他不小心迟到,他会不舒服地踢脚,用叉子砸桌子。整个人都不安……

九岁时,他被哈佛大学录取,哈佛大学拒绝了他的入学申请,因为他“心智不成熟”。但他的父母把哈佛推得更远,当西迪斯11岁时,他终于进入了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大学之一。


03

西迪斯的父母对儿子的教育要求太高,远远超出了孩子所能接受的范围。小西迪斯在心理和情感上都是个孩子,虽然智商较高,但无法融入周围环境。渐渐地,人们发现了这个天才孩子的不寻常之处,比如他不该笑的时候,那长长而怪异的傻笑,甚至被送去医院做精神病人。

但儿子的异常并没有让父亲放弃“培养计划”。他要求孩子们冷淡地继续“实验”。

五年后,西迪斯以优异成绩毕业,但他在哈佛并不快乐。

他是哈佛的笑柄。他承认他从未吻过一个女孩。他被周密的审查包围着……在哈佛的生活中,他一直想逃避现实。他想让学术界对自己充满“敌意”,对父亲的“实验”非常反感,渴望过上正常的生活。

毕业那天,他对来访记者说:“我想要过上完美的生活,而实现完美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让自己隐居,我讨厌群众。”

毕业后,西迪斯曾在得克萨斯州休斯顿的莱斯大学短暂地学习和教授数学,但他的天真仍然引起了周围的讽刺和审视。后来,为了躲避公众的视线,他从一个城市搬到另一个城市,从一份工作搬到另一份工作,还经常使用化名。

离开父母后,他决定离开过去,所以他只选择从事类似体力劳动的工作。这一变化部分源于媒体对他的过度追捧,迫使他想把自己封闭起来。西迪斯的传记作者艾米·华莱士告诉媒体,西迪斯鄙视媒体的关注:“我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我讨厌它。”

尽管他在数学领域显示出非凡的天赋和能力,但作为一个成年人,他尽量避免接触数学,并用各种化名写作。这种莫名的仇恨更像是对他“神童”经历的反叛。

从根本上说,他恨他的父亲。对他来说,“父亲”这个词充满了依赖和温暖。他所拥有的只是一台冷酷地向他传授知识的机器,以及一个不断承受压力的独裁者。


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他写了许多书,包括1200页的美国历史。在他的一生中,他至少使用了8个假名。他的大部分著作从未被广泛出版,也没有人知道他默默无闻地创作了多少部作品。

写作给他带来了很多快乐。他的平凡生活也是他童年生活中遭受的压迫和创伤。当他长大后,自由给了他喘息的空间。

在此之前,西迪斯1925年写的一本书《动画与无生命》以5000英镑的价格卖给了伦敦一位匿名收藏家。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著名的黑洞理论,但它诞生于半个多世纪前,斯蒂芬·霍金也写过同样的主题。

1944年7月的一个夏日,西迪斯的房东在波士顿的一间小公寓里发现他昏迷。他因严重中风而在家中奄奄一息。之后,他再也没有恢复意识。他死后一贫如洗。

这一代人疯狂追逐的传奇大脑一直在思考如何一辈子远离汹涌的人群。别人够不到的嫉妒,更像是对他的一种“诅咒”,禁锢了他的自由,剥夺了他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幸福。

多年来,人们都说西迪斯更令人遗憾。那个对自己的才华感到惊讶的男孩是个“悲剧天才”。他年轻时成名一时,才华横溢,但成年后却在公众面前迷失了自我。没有突出的成就。但如果西迪斯选择了自己,那么他的下半辈子一定更有意义。


04

是充满激昂地生活还是平凡地生活?面对这样的选择,西迪斯并不是唯一的天才。

1962年3月7日,在韩国出生的金雄荣也是一个天才孩子。他是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人之一。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在斯坦福比奈智商测试中得了210分,这也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他的童年轨迹与西迪斯不相上下。他5个月就能走路说话,7个月就能写字下棋。2岁时学微积分;4岁就可以读写日语、韩语、英语和德语。

1970年,当金雄蓉8岁时,他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邀请去美国,并去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攻读热物理和核物理研究生。在他15岁之前,他获得了博士学位,然后在美国宇航局担任核物理学家和研究员。

直到他16岁,他继续他的剧本“上帝之子”。但有一天,他决定结束海外生涯,返回韩国。

一般来说,金雄蓉的回归被国内人民广泛期待。他很容易在韩国找到一个辉煌的职位。然而,他却神秘地选择进入韩国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学习土木工程。

毕业后,他成了一名普通的白领,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线。很多人对此深表歉意,但金雄蓉对此并不十分重视。

“对不起,我不是天才,”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只是碰巧学的比别人快。快速的学习能力不能让你的生活更进一步……现在的工作也是我最喜欢的。然而,世界对我的选择有完全不同的反应。”

“每次我对他们说‘我现在很快乐’,但其他人总是对我说‘不可能’。如果我说‘我对现在的工作感到满意’,他们会问‘你为什么……’我曾经被称为天才。这是不是意味着我必须成为哈佛或耶鲁的教授!?我想再次重申:我现在非常高兴。”


05

除了西迪斯和金雄蓉的“天才”之外,还有“逃离”的共同点。逃避父母的期望、公众的关注和被“聪明”绑架的自我。

这种期望不仅存在于天才儿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往往有很大的抱负。我们希望有一天,孩子们会成为成功的科学家、艺术家、医生和律师。但家长过分的权威和过高的期望对孩子的成长并不是一件好事。

科学研究证明,家长和教师的期望对孩子的自尊和学业成绩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孩子觉得自己达不到“优秀”的期望,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认为自己“愚蠢”

如果家长忽视培养孩子的情感,往往会陷入孤独、内向、孤立的怪圈。长期生活在父母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下,别人的失望和严格要求会让孩子感到更加压抑,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多。

人们追求天才的光环,对自己的差异充满了窥探和好奇,却不愿接受自己对平凡一面的渴望。他们是天才,所以他们必须是优秀的,取得别人无法期望的成就。如果他们做不到,那就是“天才的堕落”。

从方仲永到西迪斯,我们听过太多神童献身于他人的故事。未来的人才会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成长,这个世界应该满足和培养他们的才能和远见,而不是排斥他们。

有时候,接受平凡比迎接天才更需要勇气!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0017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