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看见"比赞美孩子更重要
前几天在抖音上看到一个关于"怎么夸才能鼓励孩子"的视频。视频中的老师举了个例子:两个孩子在画画,其中一个画了一幅很美的画。
"家长这时候跟孩子说:'哇,宝宝画的好棒哦,你真的好有画画的天分。爸爸以你为傲,你真的画得很好'
以为是在鼓励孩子,但下次再让孩子画一幅,他就会开始畏手畏脚。他不敢了,因为怕无法超越,害怕得到的赞美失去了,就不画了。"
在对待另外一群孩子怎么说呢?老师又说道:"我不会说他画得好,也不会说他画得不好。"
"我只会跟他讲:'来让妈妈看看,你画了一座山,山下面有一条河。河下面呢?好像这条是小船是吗?'"
"家长可以看到我没有任何一句评价,可是我如实告诉了他,妈妈看到你做到这些了。家长会发现:孩子对画画的兴趣会更浓。"
有时候,家长的几句干巴巴的赞美,不会让孩子更加充满自信,反而会导致亲子之间沟通的结束。孩子需要的远不是赞美,而是他们的努力能够"被看见"。家长对于孩子所做事物的确认,远会比多少的赞美话语要更能表达出对孩子的重视。
经常受到赞美的孩子反而更害怕失败
从事儿童教育的研究者研究发现,"赞美"对孩子并不总是有益的。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研究人员让不同的孩子解答数学题。每个孩子解完题都会得到一句话的反馈。
有些孩子得到的是赞美,比如:"你真聪明。"有些孩子则只得到"你刚才很努力"类似的话。
在做完简单的题目之后,研究人员将难度升级。这时候便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情况。那些得到赞美,被夸聪明的孩子在做题的时候会更害怕失败,他们更擅长解答难度较低的题目,当遇到困难时反而容易急躁,也更难坚持下去,甚至出现自尊水平下降的情况。
赞美孩子的天赋,最后反而是打击到孩子的自尊?这个研究结果不免出乎研究人员的意料。但仔细一想,的确很符合生活经验
因为尽管赞美,不管是对大人还是孩子来说都会让人舒服。但它始终是一种评价。并且是一种把人往高处捧并下一个结论。而这个结论带来的后果就是:当我们得到赞美之后,会常常害怕自己达不到别人的赞美,因此会给自己的心理增加不少的压力。
而在这样的压力下,我们就会更愿意站在原来的位置上不走动。既然我这样做已经是最好的了,那为什么要冒险去丢掉别人的赞美呢?
更严重的话,甚至会出现干脆什么都不做的现象。用放弃来回应和保持赞美。对一个孩子说:"你这篇作文写得真棒,简直完美"或是"你的球技真不错,有天赋。"他会非常开心。但若是让他再写一篇或者再投一个球,他可能就会开始犹豫紧张了。
"赞美"比批评更不利于亲子沟通
"赞美"和"批评"其实都是一种评价,只不过"赞美"是肯定而批评更多是指出不足。在生活中,人们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一开口总是习惯性发出评价。"你这个字太丑了。""你这个事情做得真不错。"……
家长觉得赞美是增加孩子的自信,而批评则会让孩子意识到不足并改正。用"不评价"的方式与孩子沟通,甚至还是一件难事。
但值得家长注意的是:评价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对事物下定义的表达。被评价者面对评价,只有接受或不接受的想法,因为这已经是别人看待事情得出的结论了,很难再有更多的延伸讨论。
而如果是在彼此出于交流的情景里,则可能会造成冷场,即终结话题。因为你都已经下定论了,我还能够说些什么呢?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赞美"甚至会比"批评"更容易终止亲子之间的话题沟通。
因为"批评"是可以反驳的。你说我做的不好,我可以不同意。但面对赞美,反驳是不妥的,但话题接下去就没有什么讨论的必要了。
就像一家人正在兴高采烈地聊天,妈妈突然来一句:"我觉得今天大家都很棒,很好。"话题如果要接着聊下去,只得选择忽略这句话。
孩子需要"被看见",家长应该学会与孩子进行"不评价的交流"
孩子在成长中最需要的不是赞美的评价,而是需要"被看见"。
父母不用通过带有评价的交流来肯定或否定孩子。孩子每做完一件事,家长描述事件或经验本身就好。经验的描述看上去是一件简单似乎又有些"偷懒"的行为,但往往却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家长要相信,对于事物的确认和描述,会让孩子更知道自己所做的是有"被看见"的,即使父母描述错了也没关系。反而能个孩子表达自己的机会,增加亲子之间的沟通。这将远比挖空心思给"赞美"更能让孩子开心。
对学校晚会上表演的孩子可以这样说:"你扮演的是一棵树呀,噢!还是一棵长满了果子的树。那你有名字吗?有呀,还是你自己给自己起的名字。叫什么呢?"
你的这些话里是没有包含褒贬义的,只是在描述具体的过程和情节。这样的孩子就会知道自己做的事情被父母看见了。他们会更加乐于跟你讨论剧情和分享心情,也会有更大的兴趣去把事情继续做下去。
"不评价的交流"只会关注到具体的事件,而不会从中增加自身抽象的判断、主观下定义乃至进行褒贬。
在面对不交作业的学生时,一个不评价的老师会这样问:"最近你都不交作业,是发生了什么吗?"
而一个带有评价的老师则会问:"你最近怎么老是不交作业? "
在这两种问法中,前者的老师主在关心孩子为什么没交作业的事情和理由,而后一位老师则只是在质问学生为什么不交作业。
在第二个老师的提问中也可以看到,其实他根本就不在意理由。只是在对学生的行为做出不满的评价,就好像在说"你就是个坏学生。"这时候被训斥的孩子,只需要认错,无需说什么。
而在前一位老师的问题中,我们则能够更知道孩子不交作业的真相。或许是学生遇到了麻烦,或许是他最近有什么不适,也可能是他在用这种行为表现自己的某种情绪等等。
这时候如果我们采取的是一种非评价的交流,就能够得到跟孩子进一步了解和交流的机会。这时候的孩子也不需要辩解理由,只需要讲述自己的经历就好,这也是我们所关心的东西。
作为家长,孩子的每一次进步都值得赞扬,但"赞美"并非万能。有时候,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父母的关注和关心,而非千篇一律的夸奖。所以从现在开始,请不要再随便"赞美"孩子了,而是将你的注意力转移在他们正在做的事情上,让他们真正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怀和爱吧!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00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