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根据孩子情况,选择正确的激励方法,让孩子越奖励越听话

根据孩子情况,选择正确的激励方法,让孩子越奖励越听话

文 | 小鸿儿妈妈(此文为原创 ,版权归属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很多时候父母教育孩子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尤其是对于奖励孩子这件事情上,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想法和意见。

我朋友孩子今年7岁,平时对学习的态度非常有问题,而且考试常常都考不及格。朋友每天都盯着孩子学习,可是孩子也是耍赖,成绩依然没有长进。

于是朋友就想了一个法子,就是让孩子学习考试进步了,就奖励孩子一件玩具。朋友的孩子也很快答应了,因为刚好孩子想要一个电话手表,于是孩子就开始了刻苦学习,下一次考试确实有了进步。

可是这个事情没持续多久,朋友的孩子成绩下滑了不少,比之前的成绩还要差。

朋友见孩子这般成绩,就和孩子约法三章,就说,如果每次考试都有进步,每次就都给奖励。

孩子也答应了,但是孩子答应的时候反而提出了条件,说,下一次的奖励必须得两件,不然我就不学了。

朋友听完之后都震惊了,小小年纪的孩子还学会了讲条件,这怎么越奖励孩子还变本加厉变的更不听话了呢。

其实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苦恼,就是本来想用奖励孩子的方式让孩子不断前进。

可是没想到孩子这越奖励越不听话了呢?其实是孩子过分依赖了奖励,并且家长没有选对正确的奖励方式。

一、家长最常见的激励方法:物质奖励

“今天你把作业做完了,我就让你看电视。”“今天你把饭吃完了,我就奖励你零食。”这种口头契约都出现在我们很多家庭中。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常常都想让孩子达到某个目的,因此就用物质奖励的方式给予孩子动力。

这种奖励一两次虽然有效,可是时间一久,次数多了,孩子就产生了免疫力了。奖励如果每次都雷同,孩子便会觉得奖励不够,下一次就也不会做了。

所以很多父母为了更够再次激励孩子,就逐渐增加筹码。

还有为什么家长不选择口头奖励,因为很多孩子对于口头奖励都产生了免疫能力,并且中国传统家长就习惯了物质上的奖励给予孩子更多的行动上的刺激。

二、过分依赖奖励,容易削弱孩子“内驱力”

我朋友的孩子虽然前几次都得逞了,拿到了很多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后来朋友不再用物质奖励的时候,他的成绩反而下降了更多,比没有拿奖励之前还要低。

其实这个很好解释,就是因为孩子的内驱力下降了,才使得他们对事情的感兴趣程度与努力程度也同时下降。

孩子在学习的时候,本来就保持某种驱动力,这种驱动力是孩子自己对事情完成的行动力。

可是一旦有认为干预,将奖励去吸引孩子前进,一开始可以增加这种行为动力。

可是时间一久,孩子对奖励免疫,或者奖励停止了,孩子的驱动力就完全下降,变成依赖奖励。

就好比一个机械齿轮,如果只用人为运转,还勉强可以,但是如果一旦加上机油,给予奖励,那么以后人在运转会变得轻松。

可是时间一久机油用完了,机械就会变得异常迟钝,人再去运转也会变得非常吃力。

孩子就如同这个齿轮,必须得由这个齿轮自己的内动力,才会变得更加顺滑和持久。

三、家长如何正确激励孩子?

1、根据孩子情况选择正确激励方式

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性格和行为方式,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有自己的教育模式,所以奖励孩子也要根据孩子的属性。

有的孩子不需要物质奖励,口头表扬就可以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2、提高孩子对事情的参与感

孩子对一件事情是否有兴趣,其实就要看到孩子对事情是否参与。

很多时候孩子都把事情高高挂起,对事情不闻不问,这个时候家长激励孩子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孩子参与进来。

让孩子对事情感兴趣,孩子自然就能够得到这种激励。

3、精神奖励比物质奖励更有效

很多时候,物质上的奖励会让孩子拥有过多的依赖,人性贪婪,孩子也不例外,有了一件奖励就会想要更多的奖励。

正确的激励不是让孩子变得更加贪婪和物质,而是让孩子内心充满精神和喜悦。所以奖励孩子要让孩子从精神上得到满足和称赞。

奖励是一门学问,对于孩子进步,激发孩子的内驱力比什么事情都重要。孩子在得到物质奖励的时候反而会削减自己的内驱力。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小鸿儿妈妈,是一名2岁宝宝的妈妈,也是一名高级育婴师。

有关更多的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更多的人,别忘了点赞 + 转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69928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