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儿女都是清华北大,这位父亲的教育值得学习

儿女都是清华北大,这位父亲的教育值得学习

有人说,一个孩子能不能上名牌大学,取决于老师,因为知识都是老师教的。真的是这样的吗?老师教过无数个学生,为什么只有几个学生能上名牌大学呢?

说明孩子能不能上名牌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老师教的如何。孩子上不上得了名牌关键要看家长。这有的人就不懂了,家长又没有教孩子知识,怎么跟家长扯上关系呢?其实孩子能不能上名校,跟孩子的综合素质有关系,并不单单是因为智力原因。

例如孩子的心态,可以让孩子该骄傲的时候不骄傲,该堕落的时候不堕落;孩子的情绪,有一颗自信心,可以挑战无数困难;有良好的品德,可以获得别人的喜欢,让自己有一颗愉悦的心态。这些综合素质都和考高分,上名校有着必不可少的关系。

而孩子的综合素质,属于家庭教育,都是父母教的。孩子是否有出息,跟家庭的贫穷和富有并没有关系,父母再穷,只要给孩子良好的教育,孩子照样有出息。父母再富有,对孩子不管不顾,孩子照样成为社会的败类。

曾读过一篇文章,一位农民有两个孩子,女儿考上清华,儿子上了北大。别人问:你到底是怎样做的。农民父亲说,其实也没有什么绝招,我每天让孩子们回来给我讲课。

众人感到诧异。父亲解释说,我觉得自己没什么文化,但不能让孩子以后也没文化。于是想出办法,让孩子每天回家当老师,把在学校里的功课都讲给自己听。这可不是易事,孩子必须自己先弄懂功课,再回家给父亲讲,学习的劲头非常大,就这样一路读过高中。

所以,父母的早教最重要的不在于送孩子上什么班,而在于激发孩子内心的成就感——对学习持久的动力。

有人说,世界上没有不爱学习的孩子。要激发成就感,最重要的避免3个错误做法。

一是期望太高。

越是高知家庭,越期待孩子早于人先。如果别人孩子能背10首唐诗,那我家就要背20首。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如果一直期望太高,只会徒增孩子的压力。

二是纠正过多。

我看过一个妈妈辅导孩子做作业。一到连线题,孩子线画得不直,妈妈赶紧纠正。孩子没有按照顺序做,妈妈也要管。管太多,反而锁住了积极性,何来创造力?

三是心太急。

有的孩子比较贪玩,父母就开始碎碎念。其实一切都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拔苗助长的故事不是早就预示失败了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69598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