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孩子从来不会一无是处,每一个孩子都有闪光点,需要家长“看见”

孩子从来不会一无是处,每一个孩子都有闪光点,需要家长“看见”

文 | 朗姐育儿说(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著名的诗人李白,在小的时候很贪玩,父母为此操碎了心,没有人会觉得这是一个将来会名垂千古的人。

一次,他在河边看见一个老妇人在磨铁杵,李白便很好奇地问她为什么磨铁杵,老妇人告诉他她要把这根铁杵磨成绣花针。

李白从中得到启发,从此发奋好学,最终成为千古流传的大诗人。这是有种的“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无独有偶,伟大的牛顿在儿时非常不喜欢学习,甚至不爱上课,父母对他的要求也不高,能够好好的做完眼前的事情就会了,可是他偏偏不爱这样。

从小的时候就成绩太不好的他,虽然无心于学习,但很爱动脑子。所以,在牛顿长大之后见到苹果落地,出于性格的执拗和爱思考的优点,他偏要对此问个究竟,最终创立了“万有引力”说。

诸多实例告诉着家长们,孩子眼前的表现不代表一切,他的闪光点需要家长们去仔细的观察,仔细的发现。让孩子充满生命力的理由和动力的,是家长那发现美的能力和眼睛以及对孩子不完美的接受。

一、为什么家长看孩子,看到的多是缺点?

习惯性批评孩子,是家长们看不见孩子的优点,一举一动看起来都觉得嫌弃,觉得孩子做的不够的重要原因。这是打骂教育,批评教育带来的后果。许多家长会以此为荣,觉得这样能培养一个懂得谦卑的好孩子,却不知道负面的言语会带给孩子更多的伤害。

另外,家长的高要求也是为什么父母的眼里只有孩子的缺点,没有孩子的优点,这是典型的过度焦虑情况,是强大的竞争在支配着成年父母,也在影响着大家对于孩子的教育态度。

正如孩子的期末考试一样,考的再多家长都会觉得不够,害怕孩子落伍,总觉得孩子不用心。这样的环境和压力中,幼儿的成长很难不受影响。

被“看见”优点的孩子,才能充满生命力,满是缺点的孩子在父母看来不仅不够优秀,还会延生出一些负面的看法,比如孩子不上进,比如部分家长“恨铁不成钢”的心理。

这的是因为孩子太不努力才这样吗?不是的。所以家长们要学会自己反思,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永远没有对错和绝对,我们身为父母,也有很大的责任在我们的肩上。

二、“看见”孩子的正确姿势,家长要知道

1、 不吝啬赞美

并不是越被骂的孩子越优秀,之所以一些孩子在受到批评后会努力改变,不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好,而是不想让父母失望,更不想继续挨骂挨打。

这是扭曲了的孝顺和上进,当孩子有一天发现自己深信不疑的事情有动摇的时候,他们的人生观会瞬间崩塌。

因而,不要因为各种教育心理而影响了我们对孩子的肯定,付出了不一定有收获,但是孩子的努力应该被看到,这样才有继续加油的动力。

2、 拒绝语言暴力

什么是语言暴力?

所谓语言暴力,就是个体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属精神伤害的范畴。

那么在平常的生活中,低龄语言暴力这一概念,就是限定了施暴者或受暴者是青少年。

很多情况下,语言暴力的双方关系是不平等的,被施压的一方通常缺乏自卫的力量,比如反驳,未成年人就是其中之一。

家长们总觉得打是亲骂是爱,孩子需要这样点醒才能长记性,可是在语言暴力中成长的孩子,失去的要比得到的多很多。

3、 发现孩子的“美”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优点和缺乏,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要求自己要十全十美,一点儿错误都没有。正所谓“世界上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在孩子的闪光点这方面,缺的不是他们的优秀之处,而是我们发现的眼光。

孩子从来不会一无是处,问题在于,我们通过怎样的方式去认识孩子的优点也就是闪光点。每一个孩子都有闪光点,它需要家长“看见”,也只有家长们看到了这些闪光点,才是新的认知的开始。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里是朗姐育儿说,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68958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