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9月5号,人类史上最著名也是最伟大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在这一天出发了。它携带着地球的各类信息,奔上了离开太阳系,通往银河深处的不平凡之路,它承载着人类文明对于宇宙最美好的期许,也承载着人类文明“基因”。我们希冀他能够在那漆黑而耀眼的星空深处寻找到人类并不孤独的证据。
截止到2020年,旅行者1号已经踏上旅途43年了,它早就已经飞出了狭义上的太阳系,进入到了星际空间。这里就有了一个疑问,为什么经历了连续43年的飞行,旅行者1号没有撞到任何别的天体而导致损毁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的宇宙实在是太空旷了。太阳的希尔球半径大约有1光年,这意味着广义上的太阳系是一个直径为2光年的球形空间。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内,太阳系的物质所占据的空间其实是很少的。不仅如此,这些物质的99.86都集中在在太阳身上,剩下的0.14%构成了包括我们地球在内的8大行星和别的卫星,矮行星等众多小天体。不仅如此,在这其中,仅仅木星一个星球又占据了大部分物质。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太阳系内各个天体之间的空旷区域是无比巨大的,就算是那号称有着数十万颗小行星的小行星带,其实也是一片无比稀疏的空间。如果旅行者1号在这片小行星带飞行的话,它撞上小行星的概率非常的小,小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可以举个例子,在一个足球场正中央,你闭上眼随意丢一颗玻璃球,然后你走到足球场边缘,再随意丢一个玻璃球,这两个玻璃球正好相撞的概率都比旅行者1号撞上小行星的概率要大几十万倍。
在过去的43年里,旅行者1号得益于和衰变电池提供的能量,它一直处于工作状态,NASA地面控制中心的科学家们也能够对旅行者1号的位置进行修正,因此旅行者一号就能够接近天体而又不被天体的引力所捕获。
旅行者1号毕竟是人造物,随着时间的流逝,旅行者一号的核电池也要寿终正寝了。科学家们估计,在未来几年内,旅行者一号就会因为电池耗尽而停止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处于真空中的旅行者一号就只能依靠惯性继续前进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683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