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布衣皇帝中,最著名的就是刘邦和朱元璋了。其实,真要说起来刘邦这个布衣皇帝是名不副实的,因为他好歹还有个泗水亭长的身份。相对来说,朱元璋才真称得上是布衣皇帝。因为朱元璋小时候实在太穷了,可以说是家徒四壁。甚至朱元璋父母去世后,连个安葬的地方都没有。
好在村里有个叫刘继祖的大户人家,平日里就非常乐善好施,看到朱家连块坟地都没有,就给了朱元璋一块荒地,让他得以安葬父母。后来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没有忘记刘继祖当年的恩德,追赐刘继祖为义惠侯,并且可以荫及子孙。在整个明朝统治期间,刘家始终受到朝廷的厚待。
古人十分迷信风水之说,朱元璋虽然身为皇帝也不能例外。他认为,当年埋葬父母的那块荒地,其实就是一块风水宝地,所以才能够荫及子孙让自己成为皇帝。因此,他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之后,对这块坟地十分重视,将其视为皇室祖坟,建成了规模浩大的明皇陵。其实,风水之说并没有科学依据。朱元璋之所以能成功,主要还是靠他自己的努力,只不过他自己并没有看透这一点。
明皇陵中埋葬的除了朱元璋的父母之外,还有朱元璋的兄嫂。虽然明皇陵并不是帝王陵寝,但却完全按照帝王陵寝的规模修建的。明皇陵占地2万余亩,配有享殿、斋宫、官厅数百间,皇陵神道总长257米,石像生32对,皇陵碑文为朱元璋御笔亲撰。特别是皇陵前的32对石像生,其刻工之精美为历代帝王陵之冠,皆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说起来,明皇陵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古代最牛祖坟了,宫阙殿宇、壮丽森严,比很多古代的帝王陵寝还要恢宏壮观。而且,还先后出过16个皇帝。在2003年京沪高铁线路勘探时,为了保护明皇陵,连高铁线路都要绕道,绕道的费用则高达2.3亿元。不过,对于文物专家们来说,明皇陵的价值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因为它是一座珍贵的古代艺术宝库,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其实,当初在修建京沪高铁时,设计和施工单位都没有发现这一问题。在2003年年底的时候,凤阳文物保护管理所的一名叫唐更生的专家,偶然看到有一群人在明皇城门前不远的农田里打桩。他上去询问后才知道,这是在为接下来计划修建的京沪高铁做勘探。有着20多年文物保护经验的唐更生立刻就意识到了不妥,因为这里属于明皇陵的保护范围,原则上是不允许进行施工的。
于是唐更生赶紧给上级递交了一份报告,陈述高铁线路对文物保护的潜在危害。不久之后,铁路的设计部门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先后派出四批专家到明皇陵实地勘探,在和文物专家进行交流之后一致认为“为了保护明皇陵遗址,京沪高铁在这一段的线路需要重新改道设计。”在得知高铁将要改道之后,唐更生的心里总算是舒了一口气。
为了保护明皇陵,京沪高铁将从明皇陵的南侧通过,完全绕开明皇陵的保护范围。这样一来,就比原先的规划线路长了1.3公里。而且,改道之后途径的河流、水库增多,因此也间接增加了将近6公里长的桥梁和285米的隧道。并且,根据京沪高铁的造价来算,光是绕道多出来的1.3公里就要多花费2.3亿了。可以说,为了保护明皇陵,也算是不计成本了。
当然,相对于这座经历了数百年风雨的古代建筑杰作来说,这一切花费都是值得的。毕竟,这些恢宏壮丽的古代建筑,每一座都是古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我们伟大文明的见证,这些都值得现在的人们去保护和珍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671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