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 > 老爷子迷信排宿便,服用保健品达三年!宿便真的有毒?谣言

老爷子迷信排宿便,服用保健品达三年!宿便真的有毒?谣言

老爷子“排便”成魔怔!

#清风计划#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都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各种有关养生、保健的消息真真假假,扑面而来!其中就有一个“排宿便、清肠胃”的观点,越来越深入人心,记得去年上半年,一位中风的爷爷住在我们科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每天都要关注自己的大便,每天早上不解大便就蹲在厕所不出来!甚至心心念念一整天,缠着我们要给他开“**清”,后面他儿子告诉我,他已经靠喝“**清”排宿便好几年,都魔怔了;其实目前的电视广告中,铺天盖地的“排宿便、清肠毒”的保健品,配上夸张骇人的广告画面和各种“专家教授”的“健康科普”,让很多老年人掏了腰包。

说起“宿便”,我蒙了,作为一个经过了多年系统学习,看过的教科书都能拉一车的临床医生,竟然从来没有在哪本专业医学教材里发现过“宿便”这个名词。看来又是一个保健品“专用名词”!“宿便”,顾名思义,应该就是就是长期滞留在人体内的粪便。可能大家一看觉得似乎还蛮有道理,肠道那么长,藏匿一些粪便应该是完全可能的。长期不排出的粪便垃圾可能确实对身体有伤害!然而事实上,这完全是一个臆想出来的伪概念!

大便是怎么形成的?

大便是我们饮用的水和吃下的食物,经过食管进入胃,通过胃的蠕动,和具有消化功能的胃液充分混合形成食糜,经过十二指肠和胆汁、胰液混合后进入小肠。小肠长达4~6米,是食物消化吸收的最重要的场所,在这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被小肠绒毛吸收。被小肠吸收之后,食糜已经成为了食物残渣,但是还含有大量的水分,没有形成固体形态,于是,它们又来到了结肠。结肠的功能就是吸收水分和储存大便。食物残渣在经过结肠时,水分被逐渐吸收,所占用的空间自然就越来越少。当到达结肠末端时,就已经形成了固态的大便,随后在肛周肌肉的共同作用下排出体外。

肠道

现在我们能够发现,食物经过整个消化道,除了阑尾,其他完全就是一条直路!是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储存宿便的!有些文章说的“陈年宿便”,应该放在哪儿呢?

对大多数正常人而言,两天一次到一天两次的排便频率是非常正常的,有些人甚至一个星期左右排便一次,但是只要没有不适感,也可以认为是正常的。结肠可以通过分节运动、蠕动和集团运动三种方式来促进排便。分节运动是指能短距离的推动肠内容物缓慢前进的有规律的环形收缩,结肠的分节运动没有小肠明显。蠕动则是通过粪便前方的肌肉舒张,后方的肌肉收缩,逐步将粪便推送至消化道末端的运动。集团运动则是结肠的一种强有力的蠕动形式,每天大约2~3次,每次都能将粪便向前推进相当一段距离。

在结肠这种功能作用下,正常人是不可能会有大便长期滞留在结肠内的。即便是排便次数少一点,只要没有腹胀、腹痛、排便困难等不适症状,都是正常的,也完全没有必要使用五花八门的产品来清除所谓“宿便”!

便秘

特殊人群要注意!

当然,如果是长期便秘患者,因为大便在结肠内的滞留时间会相对较长,导致含氮成分吸收增加。但是这对于肝肾功能正常的人来说,完全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只是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会诱发肝性脑病或加重肾功能不全。如果是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发现自己有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或排便困难等情况,还是选择到正规医院就诊最好,切莫相信电视广告中的“排宿便、清肠毒”的产品,很多伪劣产品甚至会加重肝肾的负担!得不偿失!

你还在相信“排宿便”的无稽之谈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6196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