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时生》里有一幕,母亲丽子掩面而泣,问,
“我想问问那孩子”
“问什么?”
“有没有‘来到世上真好’的感觉,幸福吗?恨不恨我们……”
奥罗尔是否有恨,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她肯定不幸福。
这是一部一点希望都不存在的电影,却偏偏有着这样一个名字。
《晨曦中的女孩》
虐童题材的电影大家并不陌生,比如今年的韩国电影《小委托人》。
这类电影最让人心痛的地方在于这是真实存在的事件。
同样的《晨曦中的女孩》也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影片还有另一个名字《Aurore》(奥罗尔),这部电影就是献给故事原型受难的孩子奥罗尔(连名字都没有改),和每年因受虐导致精神分裂的儿童。
《晨曦中的女孩》和《小委托人》中都有一个心肠歹毒的继母和默认甚至参与家暴的亲生父亲。
然而《晨曦中的女孩》更加绝望。
《小委托人》中的姐弟从小就没有妈妈,爸爸也从来没有给过他们爱,他们基本上就没有享受过家庭的温暖。
《晨曦中的女孩》则不同,奥罗尔她本来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妈妈美丽善良,爸爸也将她视为珍宝,还有相亲相爱的姐姐。可想而知当把这一切美好的东西一点一点在她面前撕碎时,何其残忍。
并且该电影中还加入了神父这个角色,加深了电影的黑暗程度。
当父爱沦为暴力的赞助品,信仰变为暴力的推动器,家庭成为暴力的行刑场。明天在哪里,光明在哪里?我活着是为了什么?
加拿大,某村庄。
奥罗尔正和妈妈玛丽安在教堂祷告,或许奥罗尔的愿望就是能让妈妈陪着她长大这样简单。
可是很不幸,不久之后妈妈得了肺结核,爸爸不愿相信这是事实,就算倾家荡产也要治好妈妈的病。
然而就在妈妈住院后没多久,爸爸就和他的表妹勾搭成奸,全然不顾妈妈的死活。
多么讽刺。
妈妈还未去世,爸爸却想要其他女人住进家里,替代妈妈的位置。妈妈显然是不会答应的,更何况这个女人还是一个能把自己孩子关在牲口棚里里的人,她是魔鬼。
可妈妈无力地反抗根本没有作用,表妹住了进来,并且把妈妈的东西都扔了。
奥罗尔还亲眼看到了爸爸的背叛,天生敏感的她心里有了阴影。
在妈妈的恳求下,奥罗尔等几个孩子被带到外祖父家生活,那是奥罗尔最后的幸福时光。
而这一切却在一个神父的要求下终止了。迫于神父的压力爸爸很不情愿的接孩子们回家,外祖父也不得不放手。
奥罗尔一回到家便成了表妹的眼中钉,肉中刺。
奥罗尔回到家不久,妈妈便抑郁而终,就在妈妈弥撒的那天,爸爸却和表妹结婚了。
那个女人成了奥罗尔的继母,从此奥罗尔这几个孩子的噩梦就开始了。
奥罗尔的妹妹露西娜中毒死亡,弟弟约瑟夫闷死在婴儿床上。虽然小镇上的人纷纷议论,他们似乎知道真相,但却没有一人敢站出来。
相比继母让弟弟妹妹这样痛快的死去,继母却让奥罗尔在死之前过着人间炼狱般的生活。
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
有网友总结:一个丰满娇艳却蛇蝎心肠的继母+一个肉欲爆棚而漠视女儿的亲爹+一个号称万能实则沉默不语的上帝=一个遍体鳞伤被虐致死的奥罗尔。
最终恶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然而几年的牢狱生活换不回一条鲜活的生命,即使神父自杀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无法让人们忘记他们对奥罗尔所做的一切:
继母在奥罗尔身上滴蜡烛油,剪去她飘逸的秀发,把她的腿打残,用烧红的钳子不停的烫着她娇嫩的皮肤,甚至奥罗尔已经昏死过去都不停手。
继母不分缘由的虐待,让这个家时时刻刻都被恐怖笼罩着,奥罗尔声嘶力竭的惨叫并没有唤醒爸爸的血肉亲情,换来的却是另一顿无情的毒打。
奥罗尔再也不是父亲的阳光,而是烈酒和欲望的产物。
那时的奥罗尔是多么的绝望。
看片的过程中,我无数次想冲进屏幕中,终止这种罪恶,然而我无此能力,只能一边痛心,一边诅咒。
当奥罗尔坐在铁轨上时,她是多么想结束痛苦,和妈妈团聚。
那一刻我真的希望奥罗尔就这样死去,这样她就可以和妈妈在一起了,再也没有人能够伤害她了。
其实奥罗尔曾经看到过希望,然而这一切却被那个自以为代表上帝的神父毁灭了。
这个贯穿始终的神父,虽然没有动手,他同样是杀害奥罗尔的凶手。
也许在小女孩吹灭弥撒仪式上的蜡烛就预言了信仰无法拯救自己的事实。
当这个心中住着小鸟的女孩看到鸽子和朝阳消失时,也代表着她终于可以结束所有的痛苦,去寻找她心中的小鸟和美丽的晨曦。
电影改编的虐童事件只是冰山一角。
生活比电影残忍的多,生活中的虐童事件一直都在上演。
近日,又看到一则令人心痛的新闻:
7岁女儿吃饭慢,妈妈用铁棍挥打近一个小时,当爸爸看到女儿时,她蜷在角落,身上全是伤。但是妈妈还拒绝送孩子去医院,并且连爸爸一起打。
直到下午4点多,孩子躺在床上说肚子疼,爸爸看到女儿脸色惨白,心疼不已,于是拨打了120,可是尽管医生极力抢救,孩子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
眼看着九月份就要上一年级了的孩子竟然命丧生母之手,看着孩子满身的伤痕,网友直接送出四个字:枉为人母。
其实这个这样的家长又怎能成为人。
作为一个两岁宝宝的妈妈,每当我看到这些虐童的新闻,我都不忍心点开,但是这并不能改变它们存在的事实。
既然开启了孩子的人生,就请对孩子的人生负责,愿每一孩子都能拥抱充满希望的每一个晨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60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