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最近有点搞事情。
在不久前,欧盟提出一项提议,要求在其管辖范围内手机厂商统一充电接口,表示这是为了减少电子垃圾产生,延长充电线材寿命。
这项提议,可以说是非常令苹果头疼。
虽然苹果也有自己的理由坚持自家的 Lightning 接口,但这后续还是得看欧盟对提议的执行力度。
而在这几天,欧盟又起草了一项提案,拟在欧盟管辖区内,强制要求销售的电子产品要能够让消费者更方便地自行更换电池。
听起来很荒谬,但欧盟表示,这也是为了减少电子垃圾的产生,提高使用寿命。
不管怎样,这个提案一旦通过,要头疼的可不只是苹果,毕竟,如今的智能手机,基本都采用不可拆卸电池设计!
我们先来看一个东西:
有多少人可以第一眼看出它是什么,并且用过它?听说用过它的人都已经结婚了。
万能充,这种具有时代感的东西,在以前是非常常见的小电器,那个时候,大家的手机都可以换电池,一部手机两块电池是标配,这一块没电了就换上另一块接着用。
还记得小狐上高中时,每周都会带几块电池去学校,然后每天都能在教室电量满满的玩手机。(大家不要学我)
然而,智能手机的发展,慢慢朝着轻薄一体化方向走,不可拆卸电池设计应运而生。
有人可能觉得,这一定是手机厂商的阴谋。
从自由更换电池变到了不可拆卸电池,如果我们手机里的内置电池损耗达到了一定程度,此时我们往往得去厂商售后进行更换,或者干脆换一部新的手机。
虽然在后来也出现了第三方电池,并且动手能力强的人学会了自己更换新电池,但不管怎么说,不可拆卸电池设计无疑是在增加我们的用机成本。
在那个时候,采用了不可拆卸电池设计的厂商都有足够的理由说服消费者。
《史蒂夫•乔布斯传》中有这样一段话:
这款手机完全密封,这不仅体现了乔布斯的完美主义,也展现了他的控制欲。手机无法打开,也不可能更换电池。就像 1984 年最早的麦金塔一样,乔布斯不想让人在里面乱动。由于无需更换电池, iPhone 可以更薄,对乔布斯来说,总是越薄越好。
简单而言,就是乔布斯想这样,但是他所要的理由基本是成立的:为了更轻薄。
而且,苹果不仅在 iPhone 上这么干,后来在 MacBook 上也做了同样的事,并且给出了示意图表示,去除了自由更换电池的设计,MacBook 可以搭载的电池更大了,增加了 40%。
HTC、魅族等那个时候都有类似的说法,总体而言都围绕着机身一体化以及内部空间利用来展开。
然而,在这一设计诞生初期,如果你的手机可以换电池,那就和现在的耳机孔一样,可以猛吹一笔。
特别是三星。
三星一直都在坚持采用可自由拆卸后盖更换电池的设计,甚至在 S5 这一款手机上同时还做到了防水功能。
在那时,还有一则三星广告,嘲讽苹果用户手机没电时只能靠着墙充电玩手机,而三星用户随便一换就能满血。
不过,虽然三星的确厉害,但它那几年在设计上一直没有什么长进,给人留下一个印象:大塑料。
当其它厂商由于一体化设计,使用了玻璃、金属甚至竹子等工艺时,三星为了可让用户自由更换而一直用塑料后盖,在当时与其它手机放在一起,廉价感满满。
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三星用销量证明了自家塑料设计卖不过苹果,所以后来 S6 这一代开始,大塑料没有了,可更换电池没有了。
这一切,是一个消费者与厂商相互妥协的过程,谈不上方向的对错。
目前欧盟这一项规定还处于草案阶段,最后是否实施还是一个未知数。
如果草案通过,当下已经习惯了一体化设计手感的消费者,重新面对厚重的可拆卸电池手机,是否会觉得不适?
快充技术的不断发展,OPPO 已经实现了 65W 超级快充的商用,在这种情况下,你们还会怀念可更换电池吗?
我不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589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