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发,最近一直在家陪孩子学习,这可能是老大6岁以来,第一次陪伴他这么长时间了,但是最近越来越发现,管孩子不易,每天在家只想着看电视、玩玩具,一到写作业、下围棋就各种不情愿,各种嬉皮笑脸,无奈之下,3天内用衣架打了孩子两次,现在写这篇内容的时候,内心其实是矛盾和自责的,但是还是要跟大家聊聊这3年龄段的孩子不能动手打:
① 学龄前——3岁前
3岁前的孩子还处于学习和了解世界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通常动手、理解、学习能力都属于启蒙阶段,是很有限的。家长说的很多话,其实孩子并不能够完全理解,甚至还会曲解父母的话,家长经常会告诉孩子,这件事情不能,这件事情能做,熟不知孩子们很多情况下是记不住的。
同时,这个阶段的孩子通常好奇心是最强的,总喜欢重复性的说一些话、问一些问题,很多没有耐心的父母,这个时候往往就会不耐烦、暴躁甚至是动手打孩子,但是,这种行为会极大的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塑造,很容易使其变得内向。
所以3岁之前的孩子,家长要抱着极大的耐心去对待,切不可随意动手打骂孩子。
② 小学——6至12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刚刚步入小学,开始接受大量的信息、还会接触到很多同龄的小伙伴。这个时候他们的思维是最活跃的时候,也是逐渐开始对事物产生自己想法的时候,很多时候他们可能并不那么赞同大人们的意见,总是希望按照自己想法去做。
这段期间也是孩子性格塑造的最重要的时期,也是孩子第一个叛逆期的开端,如果这个阶段,家长总是打骂孩子的话,孩子很可能会慢慢失去对外界新事物的探索的激情,久而久之,会产生自卑情绪甚至是消极的情绪。
③ 青春期——16岁后
家长们也都经历过青春期,青春期是孩子性格最叛逆的阶段,这个阶段家长越是想去管教,孩子可能就越叛逆。这个阶段也是父母与孩子矛盾最大的一个阶段,所以家长更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温柔去对待孩子,当发现孩子有不同寻常的反应时,家长要从根源去了解孩子这么做的原因,不要以结果去评判孩子的对与错,要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要换位思考,去理解孩子这么做的根本原因。
如果家长只看重结果,对孩子打骂,孩子做事情可能会更偏激,甚至出现离家出走、自杀等的悲剧。
如果孩子犯错了,父母应该如何去教育呢?聪明的父母,通常会这么做
① 让孩子知道犯错误的后果
很多家长害怕孩子会做错事情,往往会“未雨绸缪”嘱咐孩子不要做这个、不要做哪个,但是结果总是差强人意。其实让孩子深刻记住的最好办法,不是不让他做而是告知他犯错的后果,让孩子了解结果的严重性,他们才会“害怕”、“收敛”。
② 不要在众人面前批评孩子
孩子的自尊心并不比成年人弱,很多时候孩子担心犯错后,家长会责备,所以会变得很慌乱,甚至是开始“撒谎”。
孩子如果犯错了,家长不能一味的纵容,该批评的时候要过段批评,但是要选好地点,最好是没人的时候,这样安静的环境,孩子会平静的听你讲道理,如果是在人多的时候批评,孩子的自尊心会受到打击,会有挫败感。
③ 惩罚程度要因事而异
如果犯的错误不大,家长不要大动干戈,反之,如果孩子犯了大错误,家长就必须严厉起来。这样,孩子就能通过家长的态度,判断自己的错误大小了,会在潜意识里去避免下次再犯相同的错误。
④ 让孩子有敢作敢当的勇气
前面有提到,孩子经常会因为害怕被家长打骂,犯了错会下意识的选择逃避或者撒谎,这是非常不好习惯。尤其是那些自尊心很强的孩子,更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
这时候,家长不要立马去责备孩子,应该给孩子做示范,告诉孩子做了错事要勇敢承认,大人并不会因为孩子承认错误,而且责备他。孩子看到家长的行为后,就会学习反思,慢慢的变得有担当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569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