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中科院再破半导体大关!电子延迟降低1000倍,西方:怎么做到的

中科院再破半导体大关!电子延迟降低1000倍,西方:怎么做到的

2020年作为新的十年起始年份,中国原计划将在今年展开一系列​重要科技工程。如中国首个火星探测项目即将开启,中国制造的火星探测器将实现200多天的远征。继去年初嫦娥四号成功登月后,今年嫦娥五号将再次登月,将月球土壤样本采集回来。更值得称道的是,中国将在今年发射天宫空间站的核心舱,中国制造的国际空间站将飞往太空。可是2020年的开局并没有这些工程一样宏大,虽然目前一切充满了未知数,但最终中国人将举步维艰迈向胜利的彼岸。

出品|国器

来自中科院的科研人员成功制取的新型石墨烯晶体管登上自然杂志

2020年的科技突破当从一种新型的石墨烯材料开始,在年代交替的关键时刻,这种新型的材料无疑给电子科技行业注入一支强心剂。来自中科院的科研团队在国际知名杂志《自然》上刊登了一篇文章,文中反复提到了一种名为硅-石墨烯-锗晶体管的器件,在国际材料领域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这种器件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其能实现电磁延迟时间降低一千倍的效果。中科院科研人员制取的这种器件材料,简而言之的作用就是能使电子部件信号的传递和处理速度极大降低。

新型石墨烯晶体管可以实现电子延迟时间降低1000倍的优异效果

超导材料因为其在一定低温条件下,可以实现无电阻和抗磁性等一系列优异特性,被看作改变传统电子时代的关键材料。而石墨烯就是目前超导材料的最佳选择之一,此次中科院的科研人员能攻克硅-石墨烯-锗晶体管这种尖端器件,石墨烯的作用自然不可小觑,也正是加入了石墨烯才使得晶体管的延迟时间极大降低,同时拥有了在太赫兹领域工作的能力,其为今后超高速晶体管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日后半导体电子行业晶体管的研发意义非凡。

中科院研发的新型材料也离不开年轻科学家曹原的研究发现

在硅-石墨烯-锗晶体管材料的突破中,中科院的科研人员们功不可没,但说起这些成就不得不提起一个名为曹原的年轻科学家。因为正是曹原的研究发现,才有了石墨烯可以成为超导材料这一说法,并且曹原在石墨烯超导体材料的研究非常深入,中科院此次成功制备出新型材料,也离不开曹原的研究发现。虽然目前石墨烯这种超导材料尚未实现商用,但曹原的贡献已经得到了国际的肯定。在2018年年度《自然》杂志推选出的科学家们当中,曹原凭借自己的发现雄踞榜首。

随着新型材料投入市场和石墨烯超导体商用未来电子行业规则由我国制定

随着石墨烯超导材料的正式商用,和中科院此次研制的石墨烯晶体管投入市场,意味着中国半导体行业将得到极大的发展,并且掌握国际半导体电子行业的话语权,西方长期保持的半导体电子行业优势将不复存在,半导体行业的产权规则将由中国人改写。因为石墨烯晶体管的应用存在各大领域,从手机电池产品到航天科技设备,都离不开这些最为基本的材料。中科院此次成功制取的硅-石墨烯-锗晶体管,将凭借全球最高效率的晶体管发射结充电技术,在半导体电子行业增添一笔浓墨重彩的颜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56118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