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几个交易日成交量都过万亿,赶上了“当年‘牛市’”的水平,以至于部分交易系统出现“宕机”……
与此同时,爆款基金持续“日光、超募”,基金也再次上了热搜,普通投资人是不是该冷静下?
一位基金公司营销总监也有些担忧——
24日,交银创新领航混合基金限额50亿元发行,申购量超过40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交银创新领航拟任基金经理郭婓担任基金经理不足三年。如此年轻小将发行的新基金都这么火热,难免让这位基金老将“忧心”:郭婓是科技股选手,他管理的交银成长30去年收益接近翻倍,不少渠道都在大力宣传他的去年业绩。
但科技股的涨幅已经比较高了,这个时候仍然强推偏科技风格的基金,其实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应当倡导基金组合配置,更要关注基金经理的长期业绩,让投资者理性长期投资。
去年公募基金冠军刘格菘管理的广发科技先锋近日也打开申购,尽管单个账户单日限额10万元,但仍有逾20亿元的资金申购。
某基金公司人士同样有些担忧:市场情绪已经略显疯狂了,科技风格极致的选手,一旦科技股开始调整,受伤也可能是最大的。
“冠军魔咒”、“爆款魔咒”、“仓位88魔咒”,爆款基金过后市场会否出现走势反转?
上周睿远均衡价值三年刷出公募基金22年历史上的募集(配售前)新高,该基金上限60亿元,有效认购申请金额达到1224亿元,其中还有单个投资者认购9亿元。平安匠心优选混合、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永赢科技驱动混合等多只基金也以超50亿元的首募规模成立。同时交银施罗德瑞思三年、银华信用精选18个月等也一日售罄。
就在这7只基金“一日售罄”,刷新实募规模纪录的“超级发行周”之后,2月24日,14只公募基金又同步首发,嘉实、交银施罗德、博道等多家基金公司旗下均有产品开启募集。截至当天下午收盘,已有基金全天募集金额超百亿,再现“日光基”。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行市场火热的背景下,近日,普通股票基金也再现超百亿规模基金。
不仅如此,在春节假期前的一周(1月13日~1月17日),基金募集也十分火爆,仅广发科技先锋在配售前募集规模就达到921亿元。
截至2月21日,2月以来,公募基金发行规模已高达1016.05亿元,是2019年同期的11倍。
从历史经验来看,爆款背后掩藏着“隐忧”,此次基金爆款频出会是市场反向指标吗?
据新时代证券策略研究分析师樊继拓统计,2009年至今,公募偏股型基金单月发行超500亿的情形共有11次。其中6次随后出现了大级别(半年以上)拐点,3次随后出现了小级别(月度或季度)调整。其分析认为,基金发行成为反向指标主要是因为2008~2018年公募基金在股票市场的边缘化。相比于A股总市值最近十年的增长,公募基金总的(权益)份额在2008~2018年是不断下降的,净资产10年几乎没有增长。
之前公募基金在股票市场话语权不断下降,导致每一次权益基金发行放量都是上涨后期。
这一次不同,可能会重演2006~2007年公募话语权的回归。因为在2015~2018年的市场大跌和震荡中,公募基金业绩相比大部分其他产品(私募、个人、游资),业绩还是可圈可点的。公募基金发行量将不再是滞后指标,而是同步指标,甚至阶段性还能成为领先指标,爆款基金的出现将成为继续看多A股的理由。
一方面受去年基金优秀业绩的影响,市场资金配置公募基金情绪依然高涨,另一方面,伴随着市场结构性行情活跃,普通投资者很难捕捉到相应的投资机会,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投资者通过基金入市的动力。
因此现阶段,投资机构化的趋势使得新基金爆款频频,暂时还难说就是市场见顶的信号。
如今,“买基金”成为居民资金入场的重要渠道,也是科技成长的重要支撑。
爆款基金同样为A股带来了较为长期的增量资金,尤其是交银、睿远新发的定开基金,将会为A股带来新的活跃度,也会为市场增添活力——
近期基金募集持续火爆,加速行情回暖,并为科技成长持续提供资金支撑。年初至2月15日,市场共有22只股票型基金、43只混合型基金、8只债券型基金发行成立,合计规模分别达241.4亿、1023.0亿和47.8亿。上周再有6只股票型基金和12只混合型基金成立,合计发行规模分别达338.3亿和385.6亿。
从当前的机构持仓来看,科技成长是新增基金配置的重点方向。尤其是年初以来多只科技主题基金集中发行成立,规模合计达682.4亿,成为科技成长板块的重要“助推剂”。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543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