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王菲:“看见没,这是我女儿,牛逼不?”

王菲:“看见没,这是我女儿,牛逼不?”

王菲的小女儿李嫣因为“特立独行”地戴墨镜方式上了热搜。

李嫣的神态很大方、举止也分外俏皮。

不得不说:养女儿,王菲是一把好手。

前段时间,看了一档音乐节目——《幻乐之城》,本想着欣赏音乐,没想到被天后王菲和女儿窦靖童的互动感动了。

作为幻乐体验官的王菲在场上迎来了一位最熟悉的唱演嘉宾----窦靖童。

那个被称作“整个华语乐坛都在等她长大”的孩子,继承了妈妈独特美妙的声线,一曲惊艳四座。

窦靖童将自己的才华洋溢在舞台之上,妈妈王菲在一旁赞不绝口,母女两人同台互动吸睛无数。

不少人都说:王菲最好的作品并不是哪首大红大紫的歌曲,而是她的两个女儿。

王菲作为歌坛天后,也是单亲妈妈,她不仅拥有不可撼动的歌坛地位,还有两位优秀而自信的女儿。她是怎么做到的呢?今天小粉手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天后王菲的教育方式。

01

赞美是妈妈的赋能值

《幻乐之城》中,窦靖童的唱演作品《幻月》令人惊艳。她作品中呈现出的不是一场欢娱,更多的是思考。

在唱演结束后,节目中的王菲情绪激动,甚至一度雀跃想要上台和女儿沟通。

她激动不已,连连说“太牛了”。

主持人在一旁提醒:你冷静一点。

王菲直言:我非常冷静,我也非常客观。

王菲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喜好:“这是我目前为止看到最点题的一个节目。”

她并没有因为唱演嘉宾是自己的女儿,从而选择避嫌,仿佛是张扬且大气的赞扬:“看见没,这是我女儿,牛逼不?”

王菲或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母亲”,她有过两次婚姻,与男友谢霆锋开启姐弟恋。但她对女儿的教育,却值得大部分母亲学习。

作为一个“非典型中国式母亲”,她在大庭广众下发自内心欣赏自己的女儿,并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

很遗憾现实中很多妈妈们,习惯性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进行“打击式教育”。

明明十分自豪孩子的成就时,却冷着个脸说你明明可以做得更好。

明明可以表达对孩子的肯定,却选择隐忍赞美。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层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孩子同样如此,甚至更甚。

比起被父母以外的人轻视,他们更为在乎父母的看法。

孩子所感受到的父母的爱和包容是唯一且无可取代的。

△来自王菲微博


与其对孩子说:“邻居家的谁谁谁比你做的更好”不如和煦地说“妈妈知道你为这次考试付出了很多,你已经很棒啦”

赞美到底有多重要,英文歌曲《You raise me up》或许可以告诉你:

You raise me up, 你激励了我

so I can stand on mountains; 故我能立足于群山之巅

You raise me up, 你鼓舞了我

to walk on stormy seas; 故我能行进于暴风雨的洋面

I am strong, 在你坚实的臂膀上

when I am on your shoulders; 我变得坚韧强壮

You raise me up: 你的鼓励

To more than I can be. 使我超越了自我

你要知道,适度的赞美并不会使孩子堕落。

拥有父母的爱意为堡垒,赞美是孩子最坚不可催的盔甲。

02

“你不能去学坏,你可以不太乖”

王菲曾以女儿为名,写了首歌:《童》。

“你是我的依赖,你是天的安排,你来填补空白,你说来就来,你不能去学坏,你可以不太乖。

王菲 - 唱游

对窦靖童的教导,她依然践行着这句词。

窦靖童并不是一个乖小孩,她遵循自己的想法文身。对此王菲的态度是“只要你不后悔就行。

她没有斥责孩子这种看似不乖巧的行为,而是呵护女儿的个性。

涉及到情感问题,曾有记者尖锐地问道,“你会给童童找爸爸么?”

王菲一脸淡定地回应:“童童有爸爸,我是为我自己找伴侣。”

在单身妈妈王菲的观念中,母女关系,是可以各自安好的个体。

作为华语乐坛的大咖,她从来都没有对孩子有过“目标性期许”。

王菲曾经在微博里转发过一段话:“别教育孩子要富有,教育他们要快乐,于是他们长大之后会了解事物的价值,而非事物的价钱。

她不会以过来人的眼光去给孩子安排所谓光明的方向,而是让孩子选择自己该走的路……

窦靖童在这样的呵护下野蛮生长,坦诚且直率。

她从来都很清楚自己要什么,14岁组建乐队,19岁发表首张个人专辑《Stone Café》。

她谦卑且懂礼,也会如年龄相似的同学那般去咖啡店打工挣钱,半弯着腰询问客人的需求。

从她身上,很难看到星二代不驯的光环,更多的是“知世故,却不世故”的坦然。


△窦靖童和妹妹李嫣

王菲的两个孩子虽说同母异父,关系却十分亲昵,窦靖童会嬉笑着揽住妹妹的肩,笑闹着叫“嫣”。

王菲曾在杨澜采访时提到小女儿的兔唇:“我就把她当成正常的小孩,我觉得她很美,真的很漂亮,一点都没有问题。

李嫣的性格稍显腼腆,却同样能在走秀时气场全开,从不畏缩。



△李嫣在Bonpoint的T台上走秀,自信大气

心理学大师海灵格曾提到:“好的家庭,一定有界限感。”

王菲母女之间大概是顶配版的母女关系。

彼此都有自己各自的事业,谁也不是谁的附属品。

可以洒脱且肆意,可以天真浪漫,她们是那么的相似,却也有那么多的不同。

03

陪伴才是妈妈最应该给予的告白

曾有这样的调查:“多少中国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合格”。

研究数据图令人十分震惊,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约有70%的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真正能做到陪伴的父母只占30%……

△来自2016年中国城市亲子陪伴调查

《妈妈是超人3》中的节目组与黄圣依儿子的一段对话曾引起广泛热议:

“妈妈不在身边时,你会感到孤单么?”

“我习惯了。”

安迪轻飘飘的一句:“我习惯了。”究其深处是父母陪伴的缺失。

在演讲中,黄圣依曾表示:不想让孩子被媒体曝光,而让孩子一直待在奶奶身边,她以为离开是对孩子最好的选择,权衡利弊之下,她选择离开孩子,而安迪在奶奶身边,物质条件是十分充裕的,并不需要她担心。

可对孩子而言,真正感受被爱,从来不在于金钱,而在于爱。从来不在于物质多寡,而在于陪伴。

可能很多单亲妈妈们也同样会拼命工作借以让孩子的生活更加富足,但却忽略了孩子容易得到的富足感是妈妈的陪伴。

努力工作之余,怎么给孩子更多用心的陪伴呢?这一点可以看看天后王菲的“陪伴式教育”做法。

她曾陪着女儿去野外爬山,抱着厚重的《本草纲目》,比对植物,陪伴孩子接触大自然。

她会亲昵的称大女儿为“大姐”,二女儿为“二姐”,而自己是“三妹”。

称呼上的随心彰显了陪伴的亲昵。


△来自王菲微博


作为单亲妈妈,她给孩子的陪伴一分都没有少。

对于窦靖童而言,纵然家庭环境稍显复杂,但她从未感受到母爱的缺失。

现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被爱滋养的孩子。

她看似离经叛道,但骨子里却腼腆有爱。

她很柔软,会在妈妈结束第二段婚姻时暗暗安慰:“生活仍在继续,而我爱你。

她很自豪,会因妈妈上春晚在微博上自豪的声称:“看见没,这是我妈,牛逼不?”


△来自窦靖童微博

或许环境纷杂有着太多不可控,但妈妈的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滋养。

孩子对于妈妈们来说是一张白纸,我们生怕他们会磕磕碰碰留下不好的痕迹。

我明白妈妈们复杂且纠结的心理:既渴望孩子变好,又怕他们过度骄傲;既不想禁锢孩子思维,又舍不得放任自流;既希望给孩子陪伴,又疲于现实奔波。

我们期待做孩子们眼中的好妈妈,却又不得不伪装成深沉的大人。

可白纸终将会画上痕迹,内容只能由孩子自己书写。

面对母亲这一角色,我们谨慎且忐忑,在成为母亲这条路上,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给予爱,放开手,让孩子在爱的滋养中,自由地成长为他们自己。

就如李亚鹏对于女儿的寄望一样:“我要给你足够的爱,让你长大后有能力,去爱你喜欢的人,和这个我们存在的世界。”

作者简介:蒲笑,爱做梦的纠结天秤女,终身学习践行者,对文字的魅力深信不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52016.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