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海上蓬莱,陆上天台”之美誉的雪窦山,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西北,为四明山支脉的最高峰,海拔800米。
妙高台就在雪窦山千丈岩西侧,因有峰突起,截出万山之表,称“妙高台”,又名“妙岑岭”或曰“天柱峰”。
清初,妙高台北首,建栖云庵。蒋介石在1927年第一次下野时,回到老家溪口,拆掉了此处的栖云庵,改建了自己的这个别墅。
整座别墅,分为二层,上下平房共六间,用西式平台连成一体,总建筑面积436平方米。
走进大门,一楼中间是个天井,两边平房各一间;别墅的天井中间,保留着一座石塔,是清初雪窦寺方丈石奇禅师的舍利塔。清顺治八年(1651年)石奇禅师重建雪窦寺,使雪窦寺佛光重开,他去世后,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于雍正四年(1726年)建造了这座石塔,以志怀念。因为蒋家祖祖辈辈都虔诚礼佛。蒋非常尊重他,所以在造妙高台的时候,把它移动到这里,并且每次到这里来叩拜。
二楼中间悬挂着白底黑字的“妙高台”横匾,系蒋介石亲笔题写。还有一说,说蒋有意在女字旁下重笔,意为“女子少管闲事为妙”。
妙高台二楼水泥走廊与阳台相连。
二楼会客室是按照宋美龄1948年11月赴美求援之前的嘱咐布置的,墙壁上面还悬挂着她的手绘国画。
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卧室,屋内陈设也是按照宋美龄的喜好布置的。
当年蒋介石办公的地方,如今已是物是人非。
走进展室,陈列和悬挂着众多的实物和照片,记载着一段段历史往事。
蒋介石一生中,从1927年南京政府成立,到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22年中,三次从统治中国的位置上下野,辞归故里奉化。这三次下野,有的是被逼无奈,有的是以退为进,三次下野,三次复职,反映了他善变的政治手腕和操纵权力的机谋。
1949年1月22日,蒋介石第三次被迫下野。他抵达溪口后,在妙高台别墅和另一处下榻地蒋母墓庐分别安装电台,并增设长途线路,衔接南京重要军务,还命令电话监察官,监听桂系三巨头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一切消息。蒋介石在此实行幕后遥控操作,继续发布命令,以图挽回败局。
在此期间,蒋介石在这里接见了军政要员三十余人,妙高台一度取代南京,成为当时临时的政治和军事中心。
妙高台平台中有一块突起的石头,方形光滑,可容一人入座。导游讲,叫“总统石”也叫“升官石”。大家闻听之后,纷纷去坐,讨升官发财彩头。
妙高台前面是风景秀丽的亭下湖,这座人工湖,湖面约5.9平方公里,蓄水量约1.53亿立方米,相当于7个杭州西湖。
妙高台楼房岩石上面建有两个亭子,一个是栖云亭,另外一个是晏坐亭。栖云亭是中式结构,供蒋介石带男客游玩的地方。
晏坐亭是西式结构,供宋美龄带女宾游玩,而且它比栖云亭要低一点。两个亭子一高一低,据说蒋有男尊女卑之意。
“双虎听经”说的是宋朝雪窦寺高僧知和禅师,曾在这里结蓬修行。他每天五更起身,来到妙高台,双膝盘坐在晏坐石上讲经说法,使居住在妙高台下悬崖洞内的两只老虎也听得十分入迷,渐敛野性。宣和七年(1125年),知和禅师在晏坐石坐着死去。两虎相守,久留不去。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4月23日解放南京。4月25日,蒋氏父子悄然离开妙高台,离开溪口,成为绝别。
蒋经国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上午,随父亲辞别先祖母墓,再走上飞凤山顶,极目四望,溪山无语,虽未流泪,但悲痛之情,难以言宣。本想再到丰镐房探视一次,而心又有所不忍;又想向乡间父老辞行,心更有所不忍,盖看了他们,又无法携其同走,徒增依依之恋耳。终于不告而别,。天气阴沉,益增伤痛。大好河山,几至无立锥之地!且溪口为祖宗庐墓所在,今一旦抛别,其沉痛之心情,更非笔墨所能形容于万一。谁为为之,孰令致之?一息尚存,势必重回故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487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