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摄氏18.3度,当南极和南京一样热,我们该怎么办?

摄氏18.3度,当南极和南京一样热,我们该怎么办?


上周五,南极的埃斯佩兰萨研究站量出了南极新的高温纪录摄氏 18.3度,且距离上个最高温纪录仅仅 5年。在地球最遥远的角落,南极正在告诉我们一件重要的事:「全球暖化一直在加速。」

自 1961年有纪录以来,上个最高温纪录是 2015年3月所留下的摄氏 17.5度。

当然,不只 1个研究站破纪录,

除了埃斯佩兰萨研究站量测出新的高温纪录,位在埃斯佩兰萨研究站东南方 150公里的马兰比奥研究(Marambio)也测出摄氏 14.1度的高温,是自 1971年有纪录以来的 2月最高温。



上图为:埃斯佩兰萨研究站测量出高温纪录后的发文,显示全球暖化正在进行中。

世界气象组织表示:正在核实中,但应该是有效纪录。

新纪录就在眼前,世界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丝毫不敢大意。该组织目前正在确认破纪录高温测量当下的条件,是否符合该组织要求。

天气和极端气候小组的塞尔维尼(Randal Cerveny)向媒体透露该纪录「应该是真的」、「就目前资料来看,应该没问题」。

世界气象组织中专门核实埃斯佩兰萨研究站高温纪录的特设小组成员伦威克教授(James Renwick)也同意数据正确无误的观点,他告诉媒体:「纪录当然要经过审查,但是撇开例行审查不谈,这个纪录完全有效,而且该测站维护的非常好。」

创纪录速度惊人

针对埃斯佩兰萨研究站创下的新纪录,伦威克教授称「速度惊人」。他说:「5年后就创下新纪录,速度之快令人惊讶,而且还高出旧纪录将近摄氏 1度。这是当地暖化速度比全球平均快的证据。」

谁知道新纪录会持续多久呢?

「创新纪录的速度惊人,但是谁知道它会持续多久呢?说不定没有大家想象的久。」伦威克教授最后表示。

为什么这么热?

纪录查核工作进行当下,世界气象组织也针对最高温的原因进行调查。目前,原因并不仅仅是「全球暖化」这么单纯。

可能是焚风与全球暖化共同影响

创下纪录的前后几天,埃斯佩兰萨研究站附近纪录到数笔焚风(注 1)发生纪录。这次纪录极有可能是焚风和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共同导致的结果。

注 :当风经过山区,在迎风面受地形抬升、温度降低、水气凝结形成降雨;翻过山顶后成为干空气,沿着背风面山坡向下移动升温,而形成干燥、炎热的焚风。


图为焚风的形成原因示意图。当风从图右侧经过山区,受到地形影响抬升降温、水气凝结降雨;在背风面沿地形下降增温形成焚风。

全球暖化的速度加快,加速了冰棚的融化速度,也间接造成海平面上升。


研究:暖化速度近2,000年最快

2012年的一份研究指出,目前的全球暖化速度是近 2,000年最快。

国立澳洲大学的气候学家埃布尔兰(Nerilie Abram)表示:「一点点的暖化,都会放大冰河融化的效果。结果就是南极半岛地区的冰棚加速崩解。」

南极海冰融化

融化的雪形成的融水会在冰河上四处流动,流入冰棚上的缝隙时就会扩大并加速冰棚的融化速度。虽然冰棚融化不会直接导致海平面上升,但是不代表不会有其他问题。

注 :冰河末段延伸近海洋的部分称为「冰棚」。冰棚已经浮在海面上,因此冰棚融化并不会直接造成海平面上升。




上图为2,000年时NASA的卫星俯拍照片,发现南极的拉森冰棚(Larsen Ice Shelf)因全球暖化而大规模融化。

冰棚像塞子

冰棚的另一项功能是像塞子一样固定后方的冰层,避免它们持续向前流动。当冰棚融化,后方冰层向前移动甚至融化后,「这就会直接导致海平面的上升。」埃布尔兰教授最后说明道。

根据CNN的报导,西南极州的思韦茨冰河(Thwaites Glacier)的冰棚下方聚集了不少温暖的海水,让冰棚的结构变得不稳定。

邻近思韦茨冰河的松岛冰河(Pine Island Glacier),在过去 25年中也出现越来越不稳定的迹象。

高温纪录增加,低温纪录减少

针对这次的高温纪录,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的海洋学家林图尔教授(Steve Rintoul)对此表示:「这只是单一测站的纪录,已经反映出全球暖化的事实,也是全球暖化带来更多高温纪录、更少低温纪录的证据。」

最后我们问一下自己,当真有那么一天,南极和南京一样热,我们人类该何去何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47065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