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有孩子的人TA们身上都有一个很明显的共同特征。那就是他们通常都会“活在当下”(即享受此刻)。因为你会发现,与孩子们相处的时间里,有很多的行为会牵动到过往的情绪,比如儿时的记忆,那时的我们和现在的孩子们一样,似乎可以和任何东西都玩得很开心。TA们从不担心哪里又发生了什么灾难,或者经济状况怎么样。他们只是在享受生活里发生的每一件小事,并为这些经历的每一分每一秒而心怀感激。
孩子们身上的这种心理特质不禁让我想到了学术界和各种媒体渠道所广泛讨论的一种心态:冥想(mindfulness)。最先定义冥想这个概念,是指有意识地专注于当下,并且不对体验展开任何评判的能力。
有很大一部分人并不认为冥想在科学范畴之内。大部分科学家反对的原因是认为我们无法用客观证据支持它的许多前提和主张以及真正的效用。即使到现在,还是会有人对冥想抱有这种看法,但不得不承认,冥想已经在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研究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也有一部分科学者通过一定方式的测验,越来越多的支持了这个不太广为人知的理论,而冥想作为干预措施的一种,也可能因此被广泛地运用到临床领域。科学和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对我们人类的进步至关重要。否则,将寸步难行。
对未来的恐惧是我们产生焦虑的重要原因。任何实用主义者都会告诉你,如果你无法改变或影响某件事,那么担心它的未来走向则毫无意义。但冥想提供了一种具体的方法,可以将你的注意力转移到更有意义的当下。通过冥想,你的注意力将会集中在你此刻的切身经历中。
冥想,属于锻炼思维的方式之一。如果你曾经有过冥想的基础训练,你可能会比较熟悉专注冥想这一种类。对于专注冥想来说,得把注意力集中在世界上的一个特殊物体,或是你身体上的一个特定部位上。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呼吸来调整自己。你的目标是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当下的每一个吸气和呼气上。
这听上去很简单,但实际操作却极具挑战性。你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每一个呼吸中去。可能每隔几秒钟,你的注意力就会从呼吸上转移,每当你意识到这种情况时,就是重新回到呼吸上。
在练习时,你每一次集中的时间都会比上一次多出几秒,所以每次练习你都会有所进步,而与专注冥想有些许不同。另一种方式是要求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当下所产生的任何想法、感觉或体验上 。在整个练习过程中,你不需要预测或者控制任何事,也无需对此作出任何反应。因为下意识地集中注意力在跳跃的思维上,还是会很容易分心,由此影响冥想的效果。
但它的好处在于,可以更轻松。
对于专注冥想来说,通常只有在找到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练习者才能安静地坐下来,专注于呼吸;但几天之后,大多数人都会不可避免地找一些借口来偷懒。但有了这种方法之后,练习者只需要简单地保持清醒,就可以随时集中注意力在当下的事情上了。
比如,在洗澡时,你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水撞击你背部的地方;在公园散步时,你可以专注地观察树木的颜色;吃饭的时候,你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食物的质地上。能够更好地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更加珍惜和感恩自己的生活,就不会让时间白白地流逝,最后只能在后悔中不断质问自己的循环中无法解脱。一般来说,持续的冥想练习似乎能适应大脑内部的结构和功能。到目前为止,实验已经强调了冥想在改善包括焦虑、疑病症、决策、慢性抑郁症、甚至慢性身体疼痛等方面的作用。
当我们成功地将冥想应用到生活中时,大多数人都会变成一个更快乐,也能更令别人感到快乐的人。
我们心中的孩子正等待着从漫长的睡眠中醒来。要知道,这种“孩子气”的冥想训练有许多的好处。每一个呼吸,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想法,或者每一丝感受都值得被留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446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