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被孩子一顿“暴打”,家长是该还嘴还是还手?大部分人都没选对

被孩子一顿“暴打”,家长是该还嘴还是还手?大部分人都没选对

文丨小七(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每个人都是会有想要打人使用暴力的时候,小孩子就更是如此了,因为小孩在成长的阶段,对很多的事物还有感受都是不清晰的,所以当自己的情绪没有办法正确的表达的时候,就会选择用暴力来解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的小孩总是会出现打人的情况。

对于孩子打人的这个行为,也让家长觉得非常的头疼,总是担心孩子有暴力倾向会伤害别人,所以一般都会选择批评或者是打孩子来解决问题,结果却发现孩子下次依然会犯同样的错误,那么家长的这种解决方式是正确的吗?

举个例子:

朋友前段时间带着自己的小孩来我家玩,我们当时正在厨房里面准备中午吃的午饭,然后就让朋友的孩子和我的孩子一起在客厅玩玩具,突然就听到了客厅传来了一声尖叫,然后孩子就哭了起来。

我和朋友跑出去一看才知道,原来是朋友的孩子要抢我孩子的小汽车玩具,我孩子不愿意,所以朋友的孩子就直接伸手去拽,然后打了我孩子一下,而我们出来看到的画面就是朋友的孩子的手一直拽着我孩子的手,谁也不放。朋友看到了之后,直接生气的上去就把他孩子抱开,然后给了他一巴掌,说他怎么又开始打人了。朋友的孩子被打了之后,也委屈巴巴的掉眼泪,解释道自己只是想多玩一下玩具。

这样的一种现象其实非常的常见,小孩子的认知能力是很薄弱的,在看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食物的时候,就会想要占为己有,而一旦这种想法被拒绝的时候,就会觉得非常的难过,这种难过的情绪就会促使他们产生打人的倾向,也就是暴力倾向,但是这是正常的。

而父母在看到了孩子的这种表现之后,就用暴力去解决,以暴制暴并不会根本的解决问题,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和模仿的能力。就像朋友的孩子一样,从朋友的担忧当中可以知道他的孩子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打人,而每次朋友都很无奈的只能打孩子,但是问题也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一、那么,为什么孩子会产生打人的暴力行为呢?

1. 孩子不同阶段的敏感期的到来。

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孩子都分别会有一段不同的敏感期,在身体发育的阶段,孩子对于外界事物的探索,大多数都是通过肢体去进行接触的。所以在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以及未知的东西的时候都会想要去了解,想要去接触。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的小孩子在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想要得到但是却被拒绝的时候,会出现打人的行为。除此之外,在往后成长会有一个物权的敏感期,还有分离的敏感期阶段。

物权的敏感期在不同的阶段也是有一个特别明显的倾向,孩子在五到六岁的时候,对于财产物权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知,他们对于私有财产有了一定的概念,所以当自己的东西被别人抢走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保护心理,而表达能力还不强的时候,他们就会通过打人来体现自己对于私有财产的保护。

2. 孩子的认知是比较薄弱的,想要通过肢体的接触去对外界进行试探。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并不认为自己打人的行为是错误的的,他们最初的初衷只是想要通过肢体的接触表达自己对于物体的好奇,或者是对于一个朋友的试探和接触。但是因为年纪还小,他们的认知还不成熟,对于力度的控制身体的控制能力都比较弱,所以就经常会控制不住自己的力度,在别人看来,就会成为一种打人的行为。但是其实孩子他只是想要去认识新的朋友,想要去和别人进行交流。

3. 通过打人的行为求取别人的关注。

孩子的内心也是非常脆弱的,很多的父母平常因为忙于工作,没有过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所以孩子在父母在家的时候就会通过一些打父母的行为让父母关注到自己


二、对于孩子的这种打人的暴力行为,家长应该如何正确的去处理呢?

1. 家长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正所谓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你不是当事人,就永远不会知道当事人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孩子有时候会出现打人的行为,或者说是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都是站在自己的思考角度的。而家长因为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所以很难去理解。

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先控制自己的情绪,然后选择将孩子带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去询问孩子打人的原因,从而慢慢的去引导。闺蜜的孩子之前也是经常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打人,但是闺蜜并不是用暴力去解决,而是每次在孩子打人的时候,就会把他平稳下来,然后慢慢的去引导他,询问他会打人的真正原因,然后从他的原因处去解决问题,也可以让孩子更好的接受。

要知道孩子其实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总是抱怨孩子不听话,却总是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每次遇到事情自己沉不住气,自己控制不住情绪想抱怨想发泄。可却好意思要求一个比你小,一个比你更不成熟的孩子沉稳和听话。不妨想想,这公平吗?这现实吗?

2. 家长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很多时候孩子出现打人的行为,他们自己也是不知道的,他们并不认为打人是一件错误的事情。或者说有时候孩子情绪达到高涨的时候,却不知怎样表达,就会用打人去发泄自己的情绪。

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发现孩子的问题,然后适当地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孩子非常生气想要打人的时候,就可以说带他去买一些他喜欢的玩具,或者说跟他分享一下今天发生的一些趣事。孩子的注意力都会比较的薄弱,所以当听到了一个新的话头的时候,就不会一直的陷入原来的负面的情绪当中。

暴力是一种常态,而成人之所以被称为成年人,就是因为他们对于自我行为的控制力都是会比孩子更强。在人们最原始的阶段以及心理学的研究当中都可以知道,在遇到情绪比较愤怒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是会产生打人的想法的。孩子只是因为自我情绪的控制比较弱,所以就会将这种情绪直接的表达出来。而对于孩子的这种行为,家长不应该以暴制暴,这样不仅不能从根本的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孩子产生阴影,让这种暴力的行为加剧。

那么你身边有这样暴力倾向的孩子吗?他们的父母又是怎样解决的呢?欢迎留下你的看法。


我是@小七谈育儿。有各种育儿难题,找我。有各种育儿心得,找我。关注我,做智慧妈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4275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