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晚,知乎宣布完成总额达4.34亿美元的F轮融资,据悉,本轮融资由快手、百度领投,而原有投资方腾讯和今日资本则在本轮继续跟投。
在国内外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金融形势较为严峻的背景下,这轮融资更显得难能可贵。
网络问答社区“知乎”在2011年走进公众视线。
内测期间,这个显得有些“另类”的社区就聚集了李开复、王兴、王小川、徐小平等大V级用户。之后,知乎向公众开放注册不到一年时间里,用户迅速由40万升至400万。
至今,知乎已经拥有远超2.2亿用户,其上累积问题超2800万,回答则超1.3亿。
而这个初期给人以高冷严肃印象的问答社区的创始人,今年刚满38岁。作为知乎的创始人,周源更愿意自称“知乎001号员工”。
1980年,周源出生于在贵州,小时候的他酷爱计算机,读中学的时候,他就跟同学去学校旁边的报刊厅买编程的书,讲的是C语言编程,虽然看不太懂,但是他很愿意花时间去琢磨。
1998年高考前夕,他希望了解各个学校的一些情况,跑去父亲单位的计算机室查资料。
那时候电脑远没有现在普及,进机房还得换上拖鞋,穿过两道门。
打开电脑,他查了很多北京学校的主页,网速非常慢,而且硬盘响声很大。在下载信息和图片时,看到它一行一行的出现,这个过程很神奇,也很酷。后来,他就去学了计算机。
1999年,19岁的周源离开贵阳,成为成都理工大学计算机系的一名学生。
当时,周源发现大部分计算机系的学生都在攒钱买电脑,但普遍的用途仅仅是打“星际争霸”和看视频。他决定和几名同学一起组建一个计算机服务部。
周源把组装后的电脑卖给其他系的学生,学生也可以直接到服务部订购组装的电脑。
在意识到自己所在的计算机系没有电脑主页后,周源和服务部的另外3名同学用15天发布了计算机系的主页。
2003年,周源进入东南大学攻读研究生。
2004年,前往上海一家加拿大公司的研发中心工作,负责数据库接口的开发。
一年后,周源发现自己虽然很喜欢写代码、当工程师,但这离他最初「开一家科技公司」的想法距离很远。
2005年,周源辞掉了软件开发工程师的工作,到北京成为了《IT经理世界》杂志社的一名记者。
以期通过在杂志社工作拉近他和他最初想象的世界之间的距离。他把杂志上的文章从创刊到最新一期的全部内容看了一遍。
之后,他写出了报道《桌面神话终结》,这篇关于微软会在未来几年被Google逼入死角的趋势分析报道让他拿到了当期的好稿奖,得到了1500元奖金。
但在做了两年记者后,周源发现这仍不是他想要的工作。
他说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可以发现、采访、写作和发表,但无法去验证,他不是那个让事情发生的人。
于是,他开始创业。
2007年,周源加入了一个极客俱乐部Apple4us.com。这是由当时在《环球企业家》做总编助理的张亮发起的一个群体博客。
Apple4us.com最初只有几个爱好者在讨论苹果接下来会发布什么新产品,但随着时间推移,张亮找来了大量新作者。开始是几个软件工程师、产品设计师,后来又出现了数学研究者、时尚界人士和几位作家。
于是,质变发生了,Apple4us的作者像一群知识野蛮人,在一起提出问题,经历激烈脑力碰撞后,进而提出更多的新问题……
正是在一群知识野蛮人相互间脑力碰撞的时候,周源萌生了一个想法:如果有某种方法让 Apple4us创作者的规模扩大1000倍、10000倍,那这一定是一种新的互联网产品。
为了验证这一想法,周源做出了一个叫 N3(意为:新技术、新商业、新趋势)的网站和Meta搜索,但仅仅几个月后,这个项目以就失败告终。
“人最难看清的就是自己”,周源在复盘初次创业的失败经历时,感叹“焦虑”和“没把握”都只是默认的创业常态。
创业对他而言更像是一种修行,他更愿意踏踏实实把一件事、一个产品做好,去解决用户的真实需求。
创业失败之后,他去西藏旅行,回家之后经历了一段苦闷的日子。
直到看到了国外爆火的Quora,它的产品形态和之前对“一千倍apple4.us”的想象完全一致。
于是,他决定再出来创业。以前的创业团队都比较信任他,都回来一起做知乎。项目很快就启动了。第三天早上他们就拿到了150万的天使投资。
从这笔天使轮投资,再到9年后的今天4.3亿美金的F轮,知乎最让外界津津乐道的,依然是它的商业模式。
面对如此庞大的用户规模和活跃数量,知乎却似乎不知道该如何变现,也难怪很多人说周源可能是“最不会挣钱”的创业者。
与此同时,外界很喜欢拿周源和罗振宇进行对比。
这个比他大七岁、创业晚5年的“70后”,更加懂得如何迎合当下趋势,快速站在了知识付费的风口。
而周源,还在带着知乎这个中国最早、最大的知识问答社区,探索着未来的方向。
对此,周源并不回避。“过去两三年大家一直在提知识付费,却忽视了这个词只是代表一种交易方式,并不是最终目的。” 他表示,知识付费是将知识变成商品和服务,这虽然是大势所趋,但过程却比较漫长。
“不跟风、不动摇”——这也是徐新对周源的形容,“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勇于孤独、勇于伟大的气质。”
2018年,周源在美国见到了“知乎的老师” ——Quora创始人亚当安杰罗(Adam D' Angelo)。
他告诉安杰罗,在知识交易中,移动支付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这让“老师”颇感意外,反复确认是否可以在线上实时完成交易。
周源继续解释道,知识交易只是其中的一个场景,人们可以通过移动端进行线上、线下的任意购买行为。
周源认为,中国互联网目前差不多有10亿用户,有相当多的用户已经有过线上消费经历,但是参与过知识交易的用户数量刚达到千万级水平,“这意味着,这个市场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仍处在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我们需要的,只是时间。”
或许正如徐新所说,“时间的积累就是护城河。”
认清内心真正的追求,不跟风,不妥协,在选定的赛道上执着前行,这是“最不会赚钱的创业者”周源的人生态度。
知乎的理想王国能否落成,我们无从预测。
但是相信内心笃定又有足够耐心的周源,将在他的“长跑型”人生中,为我们带来更加清晰的答案。
来源:中欧商业评论、半月谈、AI蓝媒汇、中国企业家杂志、财经人物第一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42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