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一直是比较热门的选择。主要原因是这些行业收入较高,工作也相当体面。虽然工作强度一点也不小,但相对而言,投入产出比还算令人满意。
在国内众多大学中,开设金融类课程的不在少数,几乎绝大部分大学都有金融相关的专业。在这些大学里面,明显分成几个档次,事实上第三档基本就是底线了。
第三档以下的大学,基本上很少有机会能进入一流的比如投行之类的顶部金融机构。选择面相对而言要小很多。
第一档: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毫无疑问这是最顶尖的大学。虽然说清华北大在学校层次上明显要比复旦和上海交大高半个层次。如果说清北是超一流,那么复旦和上海交大也就是一流的水准。
但在金融业,这几个学校的区别并没有学校的档次这么明显。尤其是复旦大学,和前二者的差别十分有限。
另外一种分类方法,是把清北归于第一档,复旦、上海交大和人大归于第二档,这种分类方法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
无论何种分类方法,清北复交,外加上人大,这基本都可以归于第一档次的大学,就业竞争力远超其他大学。
第二档: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两财一贸作为老牌的财经类学校,自然也在金融业占有一席之地。虽然这几所学校都不是985院校,而是次一档的211院校,但对于这几个学校来所,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甚至他们的录取分数还在一些985院校之上。这几个学校都有一个类似的特点,非常专业,财经类的专业极强,某种意义上和第一档的学校在专业实力上并无太大差别。现在也均被评为双一流大学。
区分度也仅仅是学校的名气不如第一档的学校如此响亮。这个对金融行业来说,完全不存在任何问题。且这几家大学都位于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城市,就业质量极佳。
第三档: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和西安交大
上述7个大学,两所是华东五校,另外几所也全部都是各地一流的大学。无论是学校的名气还是专业评级,都相当不错,但财经类的稍弱。
比如浙大,虽然A类学科一共有39个学科入选,数量还超过了清华北大,但具体到金融类的专业,一个A类专业都没有,更多的是依靠学校的名气。
其他几家也有类似的情况,学校名气相当不错,金融类专业并不强势,综合起来,这些学校基本上都可以排入第三挡,依靠着学校的名气,也有一定的竞争力。
第四档:次一级的财经学院和综合性大学
到了第四档,其实已经很难划分,至少没有前三类有非常明确的分水岭,这部分大学数量较多,在就业市场是主流。这些学校毕业的优秀毕业生也有进入顶级投行就业的,但绝对数量都是个位数,和前面几个档次的大学有明显差距。
综合下来,大概有25所大学属于这个档次。分别为:北外、上外、天大、东南、同济、西财、中财、川大、山大、吉大、湖大、中南、重大、暨大、北师、华师、华科、北航、北理、北交、电科、华工、大工、西工和哈工。
这些大学排名不分先后,虽然彼此的实力也有一定的差距,但在金融专业上,差别并不太大,基本属于同一档次的大学。
未来准备从事金融业的学生,最好能考进前三个档次的大学。这样毕业后无论是学校的名气,专业的能力还是行业里的人脉都有相当的优势。
当然个体之间的差异也不可否认,同一个学校的学生,一样差距极大。清北垫底的未必就能比第四档次学校毕业的顶级学生强到哪儿去。
前几档学校毕业的学生只不过占据了先天优势,后续发展依然要看学生个体的实力和以后的努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395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