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因为在孩子正式步入校园以前,都将有父母负责照顾、教育他们。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父母必须具备正确的教育方式。因为有些时候,父母的一些行为举止不但不是爱孩子的表现,而且会给孩子的成长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前段时间,一位女孩在网络上控诉自己的爸爸。据她所说,自己今年已经14岁了,但是爸爸每次出入她的房间都不能做到先敲门,有几次刚好撞上她在更换衣物,场面十分尴尬。此外,这位女孩说,她的爸爸至今还会时不时跟她一起睡。
对此,不少网友都表示不理解,并且对爸爸毫无底线的行为表示谴责。但是,面对人们的指责,这位爸爸却不以为然,他反驳道:"女儿是我生的,我和她特别亲,那我跟她一起睡觉也不过分吧?"
这位爸爸的观点令不少人汗颜。作为孩子最亲的人,真正该做的是保护孩子,而不是打着这样的旗号去做一些伤害孩子的事情。令人唏嘘的是,像这位爸爸一样,对孩子做出一些毫无底线事情的父母还大有人在,这样一种行为只会对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带来伤害。
无底线行为对孩子的影响
1、模糊性别界限
如果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做出一些触及性别底线的事情,那么将模糊孩子的性别界限。孩子在3岁以后就会萌发性别意识,这时候父母能否给予一个正确的示范将直接影响孩子今后对于两性之间行为底线的界定。
如果父母经常做出触及底线的事情,那么孩子会觉得这种事情是理所当然的,故而在面对其他异性孩子,他们也会通过模仿父母的这些行为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好感。这对两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一种伤害。
2、导致孩子早熟
在孩子性别意识萌发以后,父母依然保持一些过于亲密的举止,将会导致孩子的性早熟。因为这时候孩子已经可以正常分泌性激素了。父母这些亲密的举止将会刺激孩子分泌性激素,进而影响他们性器官的提前发育以及第二性征的提前出现。
性早熟的孩子不仅容易遭到同龄人的耻笑与排斥,而且他们生殖系统的发育会比常人更早结束而呈现出发育不完全的状况。
3、缺乏自保意识
父母在孩子萌发性别意识以后,依然维持一些亲密行为,这将导致孩子产生错误认知,进而缺乏防卫能力。父母的亲密行为会让孩子觉得,这就是两性之间最为常见的。所以当他人侵犯孩子时,孩子完全没有试图抵抗的想法。
因此,父母在孩子3岁之后,应该注意一些生活细节,以免导致孩子对两性关系产生错误认知。
父母应该注意的三大生活细节
1、避免性暗示
在孩子产生性别意识以后,父母就应该注意自身行为,避免对孩子产生性暗示。例如,父母不能再跟孩子一起洗澡、不当着孩子的面更换贴身衣物等等。否则,孩子很可能会觉得这种行为在他人面前也可以做,进而引发一系列不良影响。
2、尊重孩子隐私
随着孩子性别意识的萌发,他们也将随之产生隐私意识。父母可以注意到,孩子睡觉时会关门、开始写自己的小日记等等,这些都是隐私意识作用的结果。对于孩子的隐私意识,父母要给予充分的尊重。
有些父母会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帜,偷看孩子日记或是随意进出孩子房间,实际上,这是对孩子隐私的一种侵犯。一旦孩子发觉,他们的心理发展将会受到影响。
3、避免亲密接触
有些父母在表达对孩子爱意的时候,会选择亲吻、拥抱等方式,这些在孩子萌发性别意识以后是应该杜绝的。因为这些过于亲密的肢体接触,容易造成孩子的性激素分泌紊乱,导致孩子早熟。
我是小鹿妈咪,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每天记录和分享不同的育儿知识及经验,喜欢文章请关注我。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380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