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很多人不知道小学生要不要学文言文,这一篇文章 针对这个问题,给出建议。
前几篇文章,讲述了暑假的计划,以及暑假弯道超车的问题。
这一篇在上几篇的基础之上再进一步深入。
大家心里肯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折腾来折腾去折腾的都是小学生的家长,初高中为什么就没有家长奇思妙想,胡乱折腾了。
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因为初高中家长已经没有时间折腾了,孩子的时间不允许他折腾,科目增多,难度加大,再折腾课内都学不会了。
课内已经用尽全力,家长再折腾,万一折腾不好了,就追不上来了。
说白了就是,小学是可以试错的。
明白了这个问题,大家就会明白:文言文这个东西也是可以在小学里试一试的。
今天就来具体谈一下吧。
小学生要不要学文言文?
我的倾向是“学”。
为什么呢?
因为文言文不同于现代文,说它是另一套语言系统也说得过去。
你初次听英语什么感觉,那你初次听文言文就是什么感觉,如果没有译文,说实话基本不知道作者在说什么?
比着英语唯一的便利就是字你都认识,如果英语单词你都认识,相信翻译英语比翻译文言文容易。
很多人还有一个误解:古诗也是文言文啊,几岁小孩就背得朗朗上口。
可是文言文和古诗考试要求不一样:
古诗讲究意境,大致理解意思,从思想上,内容上,结构上,赏析赏析即可。
文言文,一板一眼,意思不能偏差,还牵涉到古代汉语的一些知识。
文言文难度很大。
初听文言文如听天书一般。
我们回想自己学的文言文,都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所以动心忍心增益其所不能……”这都是当年会背啊,你回想一下《隆中对》《与妻书》你的感觉就不会这么美妙了。
那么,孩子学的时候,感觉如何呢?
当然也不美妙啊!
首先,背诵这一关不过,绝对美妙不起来。
文言文的课,费时多,学生懵,是常有的。
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过渡,文言文也是如此。
小学五年级课本已经在尽力这样做了,比如《少年中国说》已经出现,但是节选的是朗朗上口的骈散结合句,读起来非常顺口,如果整篇背下来就不那么美妙了。
学有余力的家长,可以过渡文言文了。
其次,文言文它自成一个语言系统,先背诵文言文,让孩子有一个接受的过程。
到了初中心理上先不排斥,进入这个系统的认知较快,这就为课堂听课更顺畅打下了基础。
那么,我们如何学文言文呢?
1、先背小学必背文言文。
这个文言文比较短小,比如《守株待兔》《孙权劝学》《邯郸学步》《螳螂捕蝉》还有一些节选,等等吧。
怎么背:就是背一下课文,至于译文自己理解大致意思即可,字词更不需要背。
还有的人买小古文书做题。
完全没有必要,你在增加负担啊!
你现在做,就问你,你记住了吗?
考试要求是不许偏差的,你现在记太早,还增加难度,孩子还会对古文畏惧,进而逆反。
初中高中语文教师都是干嘛呢?
不就是教孩子这些东西的吗?
又专业,又有讲解,又有练习,又有考试,又有反馈,你干嘛让孩子弄厌学了啊?
2、文言文也是有语感的。
背得多了,熟悉了这一套语言系统,碰到没有学过的文言文也能大致翻译下来,而且文言文中很多实词,虚词考纲是有要求的,孩子将所有的文言文学完,再一总结是可以满足考试的。
3、假期是最好的时间。
时间固定,集中,更有利于形成语感,而且背诵速度会快。
4、我们的安排,仅供大家参考。
应该是四年级寒假开始背的《小学必备文言文》,大概是68个。今年暑假背的译文。
这个寒假,因为我忙,直到昨天才把文言文书拿回来《初中文言文译注及赏析》,这个是和课本同步的,是我教学用的。
昨天才开始,一天一篇,意思不懂看译文,译文不要求会背。
古诗不背,因为太简单。
昨天《咏雪》,从开始到检查结束,十分钟以内解决。
哈!背功强大,如果数学也是如此,我该多欣慰啊!
到开学估计能背十八篇,我看了一下能把八年级上册背完,暑假将八下和九年级全册背完。
六年级开始高中文言文,能背多少到时候再说吧,这也只是一个初步的打算。
有人会说,背了到时候难道不会忘吗?
是啊,就是因为会忘,才不让背译文和注释,课文忘点,熟练程度有啊,到时候老师一教,课堂有些东西就能拿下,课下将时间分配给译文,课下注释,语法,刷题。
课文的背诵和这些,在用时上基本是一半对一半。
小学的学习,要的是广度而不是深度。
他的思维能力决定他学不深。
好东西可以反复咀嚼。
不影响最后的结果。
总结:小学时间充足,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学点文言文,方法都在文中,好处也在文中。
自己看看吧!
欢迎关注留言转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348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