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陆地面积最大的几个国家之一,我国拥有多样化的地形和气候,有肥沃的平原、起伏的丘陵,也有开阔的草原和高耸如云的山脉,还有荒凉的沙漠。在我国的内陆地区,沙漠地形其实也是很多见的,尤其是我国塔里木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美国宇航局(NASA)卫星拍摄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拍摄于2019年3月
塔克拉玛干沙漠作为我国最大的沙漠,也是我国沙尘暴天气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冬天或者春天,高纬度寒冷气团驱动的大风中,大量尘埃能被风吹起,使得很多地方的天空显著变暗。根据目前的研究,例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戈壁沙漠这样的地方往往是东亚地区沙尘的重要发源地,并且大量的尘埃吹向东亚人口密集的地区。
美国宇航局(NASA)通过卫星的监测,可以在太空中关注亚洲地区沙尘暴的发展和扩散,在过去的二十年时间里,通过分析卫星数据,NASA也可以寻找20年来全球沙尘天气的变化趋势——在一项关于大气化学和物理的新研究中,来自NASA的研究者们详细介绍了他们的发现:在世界上六个主要的粉尘流出区域,虽然不同区域不同年度之间存在差异,但在大多数地区,研究者并未看到沙尘的明显增加或减少。但在这当中有一个例外,是西北太平洋区域,也就是来自塔克拉玛干沙漠等众多内陆沙漠的沙尘减少了。
根据NASA的分析数据,自21世纪初以来,该地区的沙尘活动有所下降,研究人员发现卫星每年检测到的大气尘埃减少了1.5%,而更详细的分析表明,这种趋势是由于春季(三月、四月和五月)的变化所致。而在其他季节,变化的趋势可以忽略不计。
使用其他传感器、卫星数据和分析技术的科学家也注意到了变化,比如日本的地面激光雷达检测到的春季尘埃减少了4.3%;由中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分析了来自地面气象站和大气模型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25年内,中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春季沙尘暴频率平均每年减少了15次。这样来看,无论是NASA还是全球的其他几个研究组,结果都指向了一个明显的结果:亚洲尤其是我国内陆沙漠输出的沙尘正在明显的减少。
那么这是为什么?NASA的研究者指出,主要因素有三个:风的变化、植被的变化以及土壤湿度的变化。风速的变化会影响沙尘暴的强度,而植被会影响沙尘暴输送沙尘的总量,同时潮湿的表面更不容易扬起灰尘,这三者结合的结果很可能联合导致了这一下降的结果。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北极涡旋减弱了,这种变化将减弱冷锋系统并降低风速,而此前NASA的研究还明确表明,地球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变得更绿了,而中国正是目前全球绿色植被和森林的增加的领导者,有至少25%的增益来自中国。NASA此前指出,中国雄心勃勃的植树造林项目以及为防止过度放牧而做出的努力正引导者中国的绿色植被迅速增加,这也很可能是沙尘输送明显减少的重要原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335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