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
信用周刊 有信者,行天下
近些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企业信用建设,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国家发改委和有关部门一起,做了一些具体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这里面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实现全覆盖,社会信用代码超过1亿企业,存量代码转换率达到100%,市场主体都有了唯一的身份号码,实现一照一码走天下。二是信用信息共享水平显著提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已连通46个部门和所有的省区市,归集各类信用信息超过500亿条,人民银行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入了5亿自然然,2757万户企业信用信息,公示了1.1亿户市场主体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最终形成我们国家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为部门协同监管和社会广泛监督创造了有力的调整。三是信用的法规制度建设大力推进,到目前有27部法律和36部行政法规中明确了信用条款,全国2/3以上的省区市已出台和正在出台信用建设的地方性法规,出台社会信用相关国家标准47项。
第二是实施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也是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信用承诺广泛应用,到目前已经归集各类信用承诺记录超过600万条,在深圳审批中明确告知承诺制,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中明确承诺备案制,使行政审批的时间缩短了50%到90%。二是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的机制加快形成,各地区各部门以信用风险为依据,优化配置监管资源。三是开展失信联合惩戒和守信联合激励,提高违法失信主体失信成本,直致退出市场。
第三是注重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国家发改委牵头,行业协会脱钩,到目前为止有800多家中央国家机关的行业协会,从试点到开始全面实现脱钩,在脱钩当中,我们是希望脱钩的行业协会按照社会组织的要求,成为我们行业协会是政府决策的参与者,企业的服务者和行业自律、市场自律的组织者,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当中的主体作用,同时行业协会自身也要加强信用建设。(本报记者 马睿琪)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94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