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他是位杰出帝王,要懂大唐文化,必须读懂他的改革,不是李世民

他是位杰出帝王,要懂大唐文化,必须读懂他的改革,不是李世民

30万鲜卑人,浩浩荡荡地来了。

洛阳一下子多了几十万异族人。

领导者是拓跋宏,27岁,四岁继位,至此,才亲政三年,之前是祖母冯太后的傀儡。

他是个可怜的人,三岁的时候,父亲哮喘,眼见快不行了,急于立太子,拓跋宏作为长子,自然被选中,母亲因为他被立为太子,被祖母赐死,这是学习了汉武帝的做法,为的是防止后宫和外戚专政,实际上是冯太后清除异己的作为,此后,他失去了母爱,冯太后还不允许他见父亲,多年后,父亲也被毒死,拓跋宏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好在他天资聪慧,手段高明,在祖母死后,得以亲政,施展心中万千抱负。

这次来洛阳,就是他的抱负之一,他希望北魏强大,能够一统中原,所以决定将都城从山西大同迁到洛阳。

拓跋宏与父亲剧照

鲜卑人原本生活在大兴安岭北部,他们用武力征服了汉人,使得整个黄河流域及北方大片土地成了北魏的地盘,但武力拿下的江山,该怎么统治,对一个之前还是奴隶社会的民族来说,太难了,总不能把中原地区,变成一片草场来放牧吧,那实在是不科学的,只有改革,让游牧文明来适应农耕文明。

拓跋宏迁都洛阳画

按照汉人的管理模式,实行均田制、户籍制、赋税制、州郡制、俸禄制等,说起来最奇怪的是,北魏在此之前,做官是不发工资的,当官要获得收入,那得自己想办法,贵族们有收租的权利,收上来的租金又大部分归了自己,所以当时国家穷的叮当响,贵族们都富得流油,这样的改革,当然要面临巨大的阻力,鲜卑贵族们愤怒了,这样的愤怒一波接一波,很可能带来可怕的结果。

拓跋宏游戏画面

但拓跋宏是个勇敢的人!

他果断地选择对自己人狠一点,先是大义灭了亲舅舅,后来连太子也被牵涉进来,拓跋宏对反对改革的人,态度是冷酷的,他强忍着各种各样的痛苦将改革进行到底,我不得不十分佩服他的理性和忍耐,在明知自己生母被祖母害死,父亲被毒死的情况下,他仍然在祖母死前尽了孝道,选择了以德报怨,而面对反对改革的族人,却毫不手软。

冯太后剧照

在一系列行政制度和农业、经济制度执行之后,紧接着他进行了文化制度的改革,大兴儒学,将孔子的塑像立在宫中,自己带头祭拜,他做事总是这样果断。

这不,为了能够更好地管理中原,他寻求武力以外的统治秘诀,他宣布了严厉的法令,禁止说鲜卑族语言,一律说汉语,三十岁以下的族人,一旦说鲜卑语,立即降职;服饰方面,要求按照汉人的标准制定衣帽;只要来到洛阳定居的人,贯籍都写洛阳,死后安葬于洛阳本地;姓氏改成汉人的单姓,自己带头改姓“元”,礼制方面,按照汉人的标准,改造鲜卑族的传统礼制;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由族人带头和汉人士族通婚,一下子颁布这么多严厉的法令,对一个取得强势地位的统治者,反向要求学习弱势一方,实在他难得了。

唐朝长安模拟图

说句题外话,中国历史上不乏游牧民族统治汉人的时期,比如元朝和清朝,统治者一方多是高高在上,希望被统治者俯首称臣,元朝蒙古族觉得,汉人低人一等,即便清朝最开明的康熙皇帝,也要求汉人留辫子,禁止满汉通婚。

毫无疑问,拓跋宏是博大的,有胆识,有勇气,开阔而豪迈,他禁止族人采取了多项措施,但给汉人更加宽松的政策,他来到洛阳,才没有引起汉人的反感,鲜卑族与汉族的最高级融合,由他引发,这时期既是胡人汉化,也是汉人胡化的过程,鲁迅说:“唐人大有胡气”,这个“胡”指的就是鲜卑族。

李世民父子都是鲜卑和汉人的混血体,李世民的皇后同样是鲜卑族,大唐的文化之所以开明,与此关系重大,佛教、儒家、道家在唐朝并存,长安街上商铺林立,熙熙攘攘,外国人不计其数,甚至可以参加科考入朝为官,大唐一派盛世仿佛就在眼前。

唐朝长安模拟图

你可能要问,拓跋宏离大唐远着呢,他32岁就死了,没错,拓跋宏一生短暂,但他亲政的九年不到的时间,但所做的一系列宏大的改革是无法回头的,并由此奠定了大唐的基因,我们只要看看唐诗,看看大唐那些来自西域和北方的乐器还有如今的敦煌,这个问题就一目了然。

李世民身上的豪气和彪悍,开明和大度与拓跋宏如出一辙,也就是说,拓跋宏这一系列的改革,为汉族文化注入了游牧民族的新鲜血液,而这种混合的加强版的血液,正滋养着整个大唐的文明,我们在窥视大唐盛世的时候,才不会有凭空而来之感。

敦煌莫高窟

唐诗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样诗意的画面,它来自北方,南北之间的高度交流,才是大唐新的文化背景,拓跋宏是开创者,他像一个一无所知的武痴,正巧遇见了一群各派的武林高手,每个人的武艺精髓,他都谦虚愿学,于是大家乐意教他,结果,以他为中心,彼此相互切磋,最终武林热闹起来了,武学得到了整体拔高,这才是拓跋宏真正的英明之处。

拓跋宏雕塑

后记,我看过一些书籍,对拓跋宏的评价当然多数是正面的,但对他的改革描述多半停留在纪实上,我看完他的改革之路后,很震撼,在二十多岁的年纪,能够勇于突破,改变现状,不管面临什么困难,那份坚决,实在让人感动,他的这些作为,在中国历史上确实罕见,我还看过一些文章说他的改革,无疑是灭了一个民族,这太荒唐了,他不过是用最柔和的办法,解决最艰难的事情,很可惜,他英年早逝。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9149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