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物体要想离开地球进入宇宙空间,摆脱地球的引力是必须的。而摆脱地球引力的方式无外乎两种,一种就是以源源不断的动力做功提供升力抗衡引力,一种就是通过物体达到逃逸速度摆脱引力束缚。
以源源不断提供动力离开地球的方法,显然在实际生活中是不现实的。虽然用这种方法哪怕是一米每秒你都可以离开地球,但是能量的损耗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好像一个物体达到逃逸速度离开地球显然要比前者经济实惠的多,至少在能源方面二者是不可比较的。
那么。为何一个物体或者飞行器达到逃逸速度以后就能离开地球?并且只要保持这个速度就永远不会落回地球?
什么是逃逸速度?
逃逸速度是一个物体在无动力情况下,离开所在天体或者星系的最小速度。我们地球的逃逸速度为7.9千米每秒。
一个天体的逃逸速度需要多大,取决于天体引力的大小,而天体引力的大小又取决于天体的质量。质量越大的天体,所需要的逃逸速度也越大。比如月球,质量较小引力弱,逃逸速度只需2.4千米每秒!
所以在任何时候逃逸速度都不是一个定值。它是根据天体引力大小决定或者所在星系的引力大小决定,也可以说和质量有关系。二者是成正比例关系。
圆周运动――向心力的作用。
为何说到逃逸速度要说到圆周运动和向心力,其实这两者是解开疑问的关键因素。
飞行器或者人造卫星,其实在宇宙空间中就是围绕地球在做圆周运动。当一个物体围绕另一个物体做圆周运动时,旋转的物体会以中心物体为质心,产生一种离心现象。速度越快,这种离心现象越明显。
就好比你越过头顶甩动一根绳子。绳子的一头被你拉着,另一头绑着个物体,当整个绳子被你用力甩起来之后,那么这个物体就会围绕着你做圆周运动。
你越来越用力你会发现。绳子另一端的这个物体有向外飞出的趋势,你越来越难拉住它,当你松手,整个物体必然是抛飞的结局,这就是离心现象。
在整个过程中,绳子起到了拉力作用。而卫星围绕地球运动,也由万有引力提供这种拉力――向心力。
简单来说,向心力是指物体做圆周运动或者曲线运动时,一种改变物体运动方向,提供拉力,并且作用力指向圆心的力。
有了这种力的存在,物体才能一直改变运动方向,才能一直做圆周运动。
明白了向心力和圆周运动的关系。解释起来就比较简单了。
早期的飞行器由火箭助推器提供动力缓缓离开地球之后,由于向心力的作用,使火箭的上升轨迹并不是垂直方向运行,而是一个曲线方式运动,最终这种曲线运动会发展成一个圆周运动。
当飞行器进入太空到达逃逸速度以后。由于太空的真空环境,飞行器不会像在大气层以内受大气的摩擦和阻力减速,可以保持这个速度很久很久。这个时候的飞行器是做无动力飞行。仅依靠自身的惯性产生的惯性力就能飞行。
到达逃逸速度后,惯性力和向心力的合外力数值是处于0的,这个时候飞行器不离开运动轨道,向心力也不把飞行器拉向地球,二者处于平衡状态。
大家简单了解可以这样认为,由离心现象产生的“离心力”与向心力处于一个力的平衡时,就能够让飞行器处于恒定轨道。而前面我说过,“离心力”的大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快,“离心力”越强。7.9千米每秒产生的“离心力”刚好抗衡了地球引力产生的向心力。(这种说法只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但是其实这种解释是错误的。)
这就是为何逃逸速度能够使物体逃逸引力束缚的原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4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