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卫报》1月13日报道,联合国为避免地球第六次大灭绝,已起草自然协议草案,并设定了2030年终极目标。
根据一份联合国自然协议草案,2020年,为阻止生物多样性的下降,世界上近三分之一的海洋和陆地都应该得到保护。
为了应对科学家所说的地球历史上的第六次大规模灭绝事件,该提案还设定了2030年的终极目标,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
这份由《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UN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起草的草案,预计将于今年10月在中国昆明召开的一次重要的联合国峰会上得到各国政府的认可。此前,各国基本上未能实现2010年在日本爱知县达成的前十年目标。
这个计划草案类似于2015年关于气候危机的《巴黎协定》(Paris agreement),旨在引入对入侵物种的控制,并将塑料垃圾和过剩营养造成的污染减少50%。
该草案受到了环保人士的欢迎,他们呼吁各国政府将协议中列出的目标视为可接受的最低目标。
自然保护运动的负责人布莱恩·奥唐奈说:“今天的草案表明,各国都在倾听,都认识到保护土地和水源在应对气候变化、防止野生动物灭绝、支持人类和当地社区等方面必须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根据该文件草案,到2030年,野生物种贸易必须是合法和可持续的。该草案还旨在促进土著人民和地方社区充分和有效地参与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决策。
计划中的协议是旨在确保到2050年生物多样性得到可持续重视和保护的长期国际框架的一部分。
国家地理的驻校探险家、《全球自然协议》的合著者Enric Sala说: “如果我们要保持在1.5摄氏度(34.7华氏度)以下,防止100万物种灭绝和我们的生命支持系统崩溃,我们需要保护我们的地球,并确保到2030年至少30%的土地和海洋得到保护。”
今年5月,世界顶尖科学家警告说,由于人类活动,大自然正以比过去1000万年平均水平高出数百倍的速度被破坏。
全球珊瑚礁、热带雨林和其它重要生态系统的破坏,已将人类社会置于危险之中。报告作者警告称,除非采取根本行动,否则淡水短缺和气候不稳定等“不祥”后果将接踵而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03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