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末,日本皇室开始努力营造新的形象,从过去高高在上的“君主”,逐渐褪下历史包袱,走入民间,成为日本人的“朋友”和“导师”。当时的明仁天皇,即如今的上皇明仁就是皇室“平凡化”的带头人,他以科学家的身份中和了“天皇”的威严,扭转了日本皇室与民间的“疏离感”。
德仁天皇与雅子皇后
今年,新的天皇德仁继位,他将踏着父亲的脚印走下去,完成日本皇室形象彻底转变的任务,使皇室成为凝聚人心的“火炬”,不过,他的任务并不轻松。
日本皇室的两个潜在问题
日本皇室自二战结束后,始终保持低调,但即便如此,他们仍旧面临两大问题,第一、民间厌恶皇室的情绪;第二、皇嗣的单薄。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日本陷入空前的危机中,一些人认为发动战争,且导致战争失败的罪魁祸首是裕仁天皇,这些人因愤怒而极度厌恶天皇制,希望取消皇室的特殊待遇。这股对皇室持不欢迎态度的势力,始终潜藏在日本社会表面之下,对举行正式即位大典的德仁天皇来说,民间的厌恶情绪是不可忽视的危机。
裕仁天皇与麦克阿瑟
10月22日,在皇居宫殿的正殿“松之间”,日本德仁天皇正式举办“即位礼正殿之仪”,宣读即位致辞:“带着国民的寄托,吾将履行并行使日本国及日本国民统合的象征而努力。”当天包括德仁天皇的弟弟秋篠宫文仁亲王、与上皇明仁的弟弟常陆宫正仁亲王等都出席了大典。德仁天皇虽然在5月时便已经即位并更改元号,但按照传统,只有完成即位大典,在各国嘉宾的见证下,新天皇才算开启新的时代。
明仁天皇的即位大典
由于此前哈吉贝台风灾情惨重,不得不将即位的民间庆典延期举办,当然,延后举行的庆典活动,也算给皇室留下了一个足够的应对时间。上一次天皇的即位庆典并不太平,1990年11月12日,明仁天皇的即位大典,日本全国就出现40起极端人士的抗议事件,仅仅在东京就发生了34起,此外,在即位的庆祝游行上,还出现了极端暴力事件,好在都被及时制止,没有发生严重后果。那些极端人士厌恶皇室,高喊“天皇即位仪式粉碎”的口号,不断组织抗议活动,他们对于日本皇室的反感和敌视,不仅是德仁天皇要解决的棘手麻烦,对整个皇室来说,也是需要深思的问题。
反对天皇的日本人
相较于外力造成的危机,困扰皇室的大问题一直在内部,即皇嗣单薄的现状。根据现今的《皇室典范》,由于德仁天皇只有一女,所以皇位继承人理论上还剩下三位,按继承顺序为德仁天皇的弟弟文仁亲王、文仁亲王的独子悠仁亲王、最后是上皇明仁的弟弟正仁亲王。由于正仁亲王年事已高(83岁),实际上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只剩下文仁亲王父子,他们二人的安全牵动着皇室的未来。为了杜绝意外,文仁亲王和悠仁亲王一同出访时,甚至不能父子同行,必须分乘两架飞机,一前一后行动,这种尴尬的选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皇室如履薄冰的现状。
明仁天皇一家
当然,皇室的困境不仅仅表现在继承人问题上,皇室成员的老龄化、高龄化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日本皇室18人中,有7人超过了60岁,高龄化率超过38%。30岁以下的皇室成员,除13岁的悠仁亲王外,还有6位未婚女性,后者一旦结婚,就会脱离皇籍变成平民,也就是说,等到悠仁亲王继位,即便高龄皇室成员还都健在,女性成员基本都已婚嫁,皇室成员数量将进一步减少。若干年后,如果悠仁亲王结婚后有了男性后代,那日本皇室还能继续存在,但也是“一脉单传”;如果悠仁亲王与德仁天皇一样诞下女儿,那日本皇室恐怕不得不面对后继无人的局面了。
文仁亲王和独子悠仁亲王
二战后,日本皇室数次面临危机,他们都以“未来的问题,自有未来的办法”的态度回应挑战,这种豁达的态度,一方面使得皇室保持了体面,另一方面,也给皇室积极地改变自己留下了时间和机会。
天皇形象的转变
二战后,日本皇室认识到皇家影响力的作用,开始对自身定位进行反思,由裕仁天皇开始,整个皇室内部掀起了一场不亚于“明治维新”的变革。首先,裕仁天皇退居幕后,不再就任何国家事务发表意见,通过沉默平息以往的纷争;其次,明仁天皇继位后,开始执行更加亲民的路线。
裕仁天皇与明仁天皇
明仁天皇走出皇居,活跃在民间,并总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灾区,慰问受灾群众,这种行为拉近了皇室和百姓的距离,再加上他本人鱼类学家的身份,无疑又为皇室形象加了不少分。1990年明仁天皇即位时,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伊拉克攻打科威特,美国与多国部队展开“沙漠风暴行动”,全世界都在战争的阴云中惴惴不安。在其后的29年间,世界局势依然波谲云诡,不时爆发天灾人祸,尤其是日本,作为岛国,常常受台风与地震的侵害,在这种情况下,天皇现身灾区,慰问灾民的行为,对于稳定灾情,团结人心意义重大。
相较于以前“不食人间烟火”的天皇形象,明仁天皇更像是个游走在民间的亲善大使,他偶尔发表的关于反思战争,呼吁和平的讲话,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好感。从结果来看,明仁天皇的一系列“转型”行动成功了,天皇和皇室不再是日本人敬而远之的“符号”,而是确确实实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明仁天皇与美智子皇后
日本有媒体自1973年起,每隔5年会对普通人做一次“日本人意识调查”。从这场旷日持久的调查中,我们清楚地看到日本人对皇室态度的改变:
第一阶段:二战后昭和时代,人们对天皇普遍“没什么特别感觉”,只有一小部分人“尊敬”“有好感”;
第二阶段:明仁天皇继位,平成时代初期,选择对天皇“有好感”的人开始增加;
第三阶段:平成时代中期,2008年后,选择“尊敬”天皇开始变多;
第四阶段:平成时代末期,2018年选择“尊敬”天皇的人达到41%。如果不算二战前的历史,最近几年天皇的受尊敬程度达到了顶峰。
明仁天皇与德仁天皇
也就是说,明仁天皇通过一系列“接地气”“暖人心”的行为,实现了天皇形象的“升级”和“更新”。在《箱子中的天皇》一书中,日本作家赤坂真理说,如果天皇的“象征”是一个空箱子,那空箱子里要装什么?在以往的战争中,“空箱子”装的是军国主义的至高无上权威;在战后,“空箱子”又装进了象征和平的祈愿仪式;进入令和时代,“空箱子”除了继续诉诸和平理念外,还会装上安抚百姓,吊丧问疾的功能。
德仁天皇
新的时代,新的考验
在近几十年的潜移默化中,明仁天皇通过个人实践,让日本皇室成为人民打心底尊重的新存在,尤其是天皇的形象,早已摆脱了因为二战而披上的阴霾外衣,重新成为凝聚人心的“火炬”。日本人愿意围绕在天皇周围,为了美好的生活共同努力。
当然,未来天皇会有什么象征意义,这个课题是开放性的,并没有完整的规划。天皇这个在日本传递了数千年的“道统”,将会演变成什么样,被赋予什么新的功能,对全日本国民来说,是个值得思考的大问题。对于德仁天皇本人来说,接过自父亲手中拿过的“火炬”,保持祈愿和平的态度不变,继续深入民间,安抚百姓,这只是基本工作,作为新世纪的第一位即位天皇,他必须小心翼翼地处理好皇室的两个潜在问题,并拿出大智慧思考日本皇室的未来。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时代,德仁天皇和日本皇室将何去何从,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箱子中的天皇》赤坂真理
《大皇宫:日本天皇家史》姜建强
《天皇与日本国命》戴维·贝尔加米尼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02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