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新闻网讯 (通讯员 陈美烨)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工作部署,契合学校改革发展的内在需求,2019年,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全面启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工作。建设过程中,学校始终遵循“降低风险、提高效能”的基本原则,在评估各类业务活动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风险点的防治,从风控环境、执行机制、制度体系、控制机制等方面着手,突出“执行”二字,在“严”上下功夫,通过梳理制度、优化流程等手段,有效地实现了防范风险的目的,推动了学校各项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是提高认识,建设良好的风险防控环境。
学校通过开展风险识别、风险排查、风险自评等一系列活动,强化风控的宣传培训工作,使风险防控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人人重视风险防范、处处强化责任意识的风控文化,“高度重视、部门协作、全员参与”的风控制度建设环境。
二是明确责任,建立健全的风险防控执行机制。
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确立了牵头部门,明确了学校风险防控的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各岗位工作职责得到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在风险防控中的沟通、联动机制更加顺畅、高效,形成管控合力。单位规章制度落实工作进入常态化、规范化轨道,风险防控工作成效不断显现。
三是狠抓落实,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制度体系。
通过全面细致梳理、优化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制定校级合同示范文本,审批流程全面实现信息化等措施,完善了内部管理模式,理顺了动态运作体系,建立了完善的风险防控制度体系,有效保证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的贯彻落地,为学校合法合规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权责统一,构建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
通过建立校务委员会,优化议事决策机制;梳理明晰岗位职责,确立岗位责任制等手段,使得学校运行机制更加完善,各项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实现有效分离,整体控制能力得到有效强化。
风险防控工作是在中央有新要求、改革有新任务、财政有新定位、反腐有新抓手、管理有新需要时代背景下茁壮成长的,为提高学校发展的合规化、合理化,切实提高控制能力和管理水平,泉城学院定会将风险防控工作落实落地,建立一套高效、科学的管理流程标准化体系,实现学校管理的无缝连接,为学校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97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