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微爸爸育儿课堂(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我有一个女儿,今年八岁,平时我会带着女儿出去散步旅游,最近朋友送了两张泡温泉的优惠券,我就想着带孩子一起去泡温泉,刚好也想让孩子去学习游泳,多一项技能总归不坏。
结果刚开始孩子还很开心,可是一到场地,孩子就开始怯场,还没进水里,孩子就说“这个我学不会”,而且怎么教孩子帮助孩子,他还是非常害怕去尝试。
我家孩子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也常常有这个毛病,面对稍微需要动脑思考的,有一点难度的题目,孩子就说“我学不会”。
她有一种学习畏难情绪,这种情绪非常严重,在学习上只要有任何困难就想着放弃,觉得自己不行。
在学校的时候,老师也说孩子遇到不会的题目常常不选择自己思考,并且觉得自己永远学不会,对自己很没有自信。
其实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毛病,不管是不是学习专业的知识,还是学习一项技能的时候,动不动就选择自我否定,这样会导致孩子形成“习得性无助”,这种状态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这种学习上的“畏难情绪”,会影响孩子学习的进度和习惯,同时还会影响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让孩子越来越自卑。
一、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影响着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其实就是指孩子在学习某件东西,了解新的事物的时候,往往很害怕麻烦,很担心事情或者知识过于复杂从而产生畏惧的状态。
很多时候孩子对稍难一些的知识表现出的抗拒心理,以及拒绝学习新的知识状态,这个时候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就非常低。
自我效能感其实就是对于自己在处理问题解决事情的时候对事情完成度的把握,通俗的来说就是对自己的自信心。
孩子在畏惧学习上的情绪,通常就是自我效能感非常低的表现,同时如果孩子一直保持这种低迷的情绪,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也会随之更弱。
二、自我效能降低,孩子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
自我效能感除了对于自己完成事情结果的预期,同时也包括对这个行为完成度的推测。
在不同领悟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也会不同,但是总体上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低的话,就会对这种失败和学习成就感产生害怕的心理。
习得性无助是指重复失败之后对现实的无奈的心理状态,如果孩子自我效能感降低,对自己没有自信,常常在完成任务最后的结果也不理想,次数一多,孩子就会习得性无助。
三、如何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1、日常小事放手,让孩子更自信
很多家长都非常宠溺孩子,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做好,给他准备好。所以不管什么事情,孩子总会得到一个好的结果,这也是父母所给予的帮助。
但是一旦父母没有及时支援,孩子往往不能自己解决问题,过于依赖父母了。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要让孩子从小事自己处理每次解决问题之后就及时给孩子反馈和表扬,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2、教会孩子分解难题
面对难题,孩子只会选择放弃,觉得学习困难,就常常逃避学习。这样下去,孩子不仅学不会知识,反而养成了遇事就逃避的不良心理。
我们要教会孩子处理问题,面对难以解决的困难,我们要学会把这个困难分解,把事情变得简单,并且要教会孩子遇到问题不能选择逃避,要迎刃而解。
3、鼓励孩子,走出低落情绪
很多时候,孩子都是一直在努力,可是结果孩子不理想,最后孩子产生习得性无助,有的家长还会怪罪孩子学习不好。这对于孩子来说是双重打击,所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得从自身做起。
父母就要多鼓励孩子,让孩子走出低落的情绪,学会如何面对失败,如何面对沮丧。不能责怪孩子,让孩子更难受。
在孩子成长中,他们是不断前进和发展的,也许从总体上孩子的进步不足挂齿,但是对于孩子个人而言,他们只要是进步的就是值得鼓励的,家长们一定要多鼓励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信。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里是小微爸爸育儿课堂,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79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