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创业热潮兴起,新的科技进步,而每个父母也都走在“家庭教育”的创业之路上,且不能退缩,不能回头,需要用无畏的企业家精神,激发父母与子女的成长潜力,在“创业”的旅途中父母与孩子彼此平等相待、互相欣赏、探究孩子内心世界、相互成长……这沿途的最美风景,美好时光,将成为孩子成长的基石和信心的来源!
在“家庭教育”的创业之路上,犹太家庭可谓颇有成功经验!
世界上犹太人的数量大约有一千六百万人,占世界总人口的0.3%,但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22%的得奖人都是犹太人,这个比例是其他民族的100倍。
在全世界最有价值的企业家中,犹太人占近一半,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美国精英和富豪都是出自犹太家庭。技术巨头甲骨文公司的创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谷歌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和拉里•佩奇(Larry Page)……
我们可以巧借犹太家庭的培养妙招!放下焦虑、自信地开启育儿之路。
1、探索、好奇、崇尚创新
犹太家庭鼓励孩子探索与冒险,哪怕孩子犯错,犹太家庭也会将责备变成引发孩子思考的机会;例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坏了,犹太父母不会马上斥责孩子,反而会问孩子为什么杯子不是往天上去,而是往地上掉呢?这是一个解释万有引力的好机会。
我们的家庭环境每时每刻都有各类新奇的事情发生,这些都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材料。好奇心可以让孩子思考,敢于怀疑,随时发问,在犹太人家庭里碰到放学的孩子,第一句话就是:你有提问题了吗?通过提问刺激孩子更高的读书欲望,并且培养出自主学习能力;而创新是在探索与好奇中诞生的,一个有自我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又充满好奇的孩子,他将拥有强大的创新力与未来竞争力!
2、培养孩子养成读书的乐趣
犹太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几乎都要让其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的财产被抢光,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跑呢?”如果孩子回答的是钱或财物,母亲将进一步发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财物,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次调查表明,在以犹太人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在人均拥有图书和出版社以及每年人均读书的比例上,以色列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为世界之最。
在我的成长记忆中,我父亲常对我说:“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家财万贯,而是送你一个读书的习惯,一个你能创造财富的能力!”书中自有黄金屋,也是咱们老祖宗的古训,犹太人和咱们也是不谋而合的。
3、鼓励成就自信
犹太家庭对孩子采取的往往是鼓励教育,而我们往往采取批评式教育,尽管我们已经是新时代父母,却也往往沉浸于“别人家孩子”的漩涡里,数学学不好了,钢琴弹不好了,总有别人家孩子徘徊。长时间会使得自己家孩子自信心丧失,对学习没有动力、更加消沉。人类实在无所谓天才,但人人都是人才,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她的闪光点,不能用考试的分数来统一对待。
曾有一个犹太家庭的母亲对自己的孩子说:祝你取得好成绩,但是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一张试卷无法考核星期天帮助妈妈买菜的你、愿意帮助朋友的你、足球场上最佳队员的你、家里维修小能手的你……它只是仅仅是衡量一个片段,我知道这不是全部的你。
希望我们的父母们都能认识到,我们的孩子不只是分数的代表。
4、儿童期就开始的财商教育
儿童最初无法了解金钱的意义与价值,因此,犹太父母会在孩子开始向父母要东西的时候,就试着向孩子解释他们所要的东西是要用钱去买地,并且是辛苦赚钱得来的。
如果父母不解释,孩子遇到想要的任何东西会觉得只要我要,父母就会给,会给孩子将来造成所需无度的习惯。犹太家庭都会在孩子小的时候给他们建立财富时间表:
3岁:父母开始教孩子辨认硬币和纸币
4岁:孩子要学会简单的计算
5岁:让孩子知道钱币可以购买的东西、钱是怎样来的
7岁:看懂价格标签,培养“钱能换物”的观念
8岁:教他们去打工赚钱,把钱储存在银行里
9岁:孩子要能制定一周的支出计划,购物时知道要比较价格
10岁:懂得每周省下一点钱,以备大笔开支之需
12岁:看穿广告包装的假象,设定并执行2周以上的开销计划,懂得正确使用银行业务的术语
育儿之路上还有更多的修行,父母的成长和修炼之路实属不易,借用生命合伙人书中的一句诗歌:
听说,时间是一种错觉
无论走多远
都希望孩子们能够感知到
我们超越时间的爱
犹太家庭的妙招加上自家的育儿技巧和对子女的爱,相信我们都是优秀的“育儿创业者”!
作者:ELLY育儿园
育儿不易,父母的自我教育才是家庭教育核心;记录育儿点滴,与宝妈宝爸成长共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78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