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从箱根驿传看:“举国体制”背景下的国人竞速

从箱根驿传看:“举国体制”背景下的国人竞速



无论你是带着秉性天赋出生,还是只能不断靠着汗水死撑。请相信,孤单的坚持和努力,总有一天会焕发出它的意义!



***


1月03日,备受国人关注的第96届日本箱根驿传落下帷幕。“夺标热门”青山学院以10小时45分23秒的成绩夺得冠军,重回箱根巅峰!(点击阅读:箱根驿传丨217.1公里,配速258,青山学院重回王位!)


同样是1月03日,中国田径协会发布《关于加强马拉松项目部分优秀运动员参赛管理的通知》。最终,已经确认参加2020年厦门马拉松的2019赛季中国男子马拉松最好成绩创造者董国建(2:08:28);彭建华(2:09:57)、杨绍辉(2:11:40)、杨乐(2:12:01);


2020东京奥运会女子马拉松达标选手李丹;2019年中国女子半程最好成绩创造者张德顺;2019中国女子10000米最好成绩创造者夏雨雨等名将被迫集体缺席,国人期待依旧的“国人竞速”巅峰对决彻底泡汤。



最终,从“举国体制”内退役的杨定宏、李芷萱分别以2小时13分50秒,2小时32分44秒的成绩夺得2020厦门马拉松男女国内冠军。


在距离比赛还有两天的时间发出通知,让人匪夷所思。但愿中国田径协会的本意是希望中国最好的马拉松运动员将最佳竞技状态留在2020徐州“东京奥运会”选拔赛上,而不是受迫于“举国体制”内的各种制约。



放眼世界,基普乔格继续引领世界速度永无止境;放眼亚洲,日本长跑的厚度依然让我们遥不可及;再看我们,“举国体制”背景下的国人竞速,依然举步维艰。


有人说:国家管吃管住,中国运动员就应该“为国争光”。有人说:“中国乒乓球队之所以在世界乒坛保持长盛不衰,依靠的就是“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这些都没错。


作为“举国体制”背景下培养出的运动员,在世界大赛“升国旗 奏国歌”,让世界看到中国竞技体育的崛起,是中国运动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当然,对于将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奉献给竞技体育的运动员,把握短暂的运动生涯积累一定的积蓄和社会影响力,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因为,并不是所有中国运动员都能够拥有像中国乒乓球运动员那样通过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亚运会等综合性运动会以及每年N场国际乒联巡回赛、乒超联赛、广告代言的机会赚取丰厚的奖金。


1月04日,一场“地表最强12人”中国乒乓球队内选拔赛,单打冠军奖金就高达100万!而特步辛辛苦苦打造的中国田径史上最重磅的“国人竞速”激励机制,面对“举国体制”,依然需要绕道而行。



所以,对于田径、赛艇、举重、摔跤等不受关注的“非职业化”边缘项目,“举国体制”首先要让运动员“活”下去,这样才能激励运动员主宰命运,全心全意为国家荣誉奉献终生。


毕竟,“举国体制”背景下,即便中国的世界冠军退役后,从事搓澡工、摆地摊、流浪街头卖艺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是中国竞技体育的悲哀,也是发展路上我们最不想看到的结局。


//

从箱根驿传,看“国人竞速”

//


中国人在马拉松项目上的天赋和空间



天赋就是你看不到的努力!但是说实话,在竞技体育领域,要想达到顶级运动成绩,你不得不在乎天赋的重要性。


1960年罗马奥运会,来自埃塞俄比亚著名马拉松运动员“赤脚大仙”阿贝贝以以2小时15分16秒2的成绩打破奥运会纪录,夺得男子马拉松金牌,成为非洲历史上首位夺得奥运会金牌的运动员。


四十年后的今天,天赋异禀的非洲军团几乎包揽了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等国际大赛中长跑比赛所有金牌,基普乔格更是突破马拉松人类极限“2小时”大关。


当然,非洲人在长跑项目上具有先天的天赋,但不代表白皮肤、黄皮肤人种就没有挑战天赋的权力。以日本马拉松为例,日本人曾在1936年、2000年、2004年三届奥运会上夺得马拉松冠军,八次夺得世界著名马拉松赛——波士顿马拉松男子冠军。



目前,日本男子马拉松纪录是名将大迫杰在2018芝加哥马拉松赛上创造的2小时05分50秒,这个成绩已经具备在世界大赛夺取奖牌甚至金牌。


要知道四枚奥运会中长跑金牌得主,英国长跑名将法拉赫的马拉松最好成绩也只有2小时05分11秒,具有百年历史的奥运会男子马拉松赛会纪录也仅仅是肯尼亚名将.万吉鲁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跑出的2小时06分32秒。


对于同样是黄皮肤的中国人来说,天赋上的差异我们无法改变,但是可以主宰后天的努力程度。日本人的2小时05分50秒,既是黄皮肤的新高度,也是中国人立志追求超越的新标杆。


中国式“箱根驿传”在哪里



体育无国界,强者理应赢得尊重。日本一场大学生接力赛(96届箱根驿传),国内跑圈的关注热度远远超过了奥运会、世锦赛等世界大赛。当我们还沉醉于日本“箱根驿传”带给我们的震撼时,我们也应看到日本“箱根驿传”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日本马拉松后备力量的雄厚。



竞技运动员的成长离不开完整的培养体系。比如: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培养模式下的“少体校、省队、国家队”一条龙培养模式。“举国体制”培养模式要想顺利运行,实现利益最大化。一是需要明确战略目标和培养计划,二是战略目标和培养计划在运动员整个培养过程要保持一致性。


然而,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培养模式隶属于三层机构(少体校、省队、国家队),由于牵扯到利益上的各种纠葛。真正落实到三层机构时,培养目标并不统一。对于省队的教练员而言,终极目标是打好“全运会”金牌战略,而对于国家队教练而言,终极目标则是打好“奥运会”金牌战略。



培养目标上的不统一,最大的弊端就是教练员会想尽一切办法用最短的时间把运动员培养成才(早点出成绩),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


中国马拉松运动员在青年阶段的成绩并不比日本差,但是到了成年后,运动成绩与日本相差甚远,这是因为中国马拉松运动员在青年阶段就开始接受“大负荷”专项训练,导致运动员因基本功不扎实,过早遭遇伤病,运动生涯很快达到瓶颈,最终被迫提前退役。


反观日本,在培养竞技运动员机制上,目标长远,战略统一,重视梯队建设,旨在培养具有世界级水平的运动员。


2018年日本上尾半程马拉松,共有108名大学生选手跑进1小时05分,172名大学生跑进1小时06分,238名大学生跑进1小时07分。而且还不包括特邀选手和其他社会选手。而2019年中国男子半程马拉松最好成绩仅是老将杨定宏跑出的1小时03分43秒。


中国式“举国体制”使命与责任



只为40人!便可以让出半座东京城!(点击阅读:只为40人!让出半座东京城的日本人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这是日本人对待马拉松的态度。放在北马,穿越一条胡同,需要审批多久?


当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射落中国第一枚奥运会金牌时,“举国体制”背景下的中国竞技体育终于摆脱掉“东亚病夫”的帽子。如今,贯彻“奥运争光计划”的中国竞技体育在最近几届奥运会奖牌榜排名始终位居前列。


然而,抛开仅亚洲人热衷的跳水、乒乓球、体操、举重等世界运动“冷门”项目,中国竞技体育在篮球、足球、田径、游泳等世界运动大项上的竞争力并不强,竞技体育整体水平还远达不到世界体育强国水平。



“举国体制”背景下的中国竞技体育赋予了运动员太多的“金牌”使命,唯独缺了一份责任担当。中国运动员几乎整个运动生涯都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更多时候“举国体制”只看重竞技成绩,并没有给予运动员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发展空间。


比如:为了不影响训练,“举国体制”背景下的中国运动员,读书提倡采取“借鸡下蛋”挂名式培养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运动员文化知识欠缺的问题。


比如:即便登上世界之巅的中国优秀运动员,整个运动生涯始终生活在狭小的圈子里,无法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无法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难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运动生涯。


优秀运动员退役后,即便拥有数年国家队运动背景,由于文化知识层面的欠缺,也无法在运动训练、运动营养、运动康复、体育产业等体育相关领域找到自己擅长的岗位。


难以发挥自身所长,为社会继续创造价值,造成优秀体育人才浪费。这也是中国竞技体育和中国体育产业与世界体育强国存在差距的根本原因。


//

国人竞速,不为彼岸,只为海

//



遥望未来,“国人竞速”,并不应是一句简单的Slogan,更应是一句激励中国马拉松前行的座右铭。当我们有了如此强烈的热爱,极其振奋人心的理想,并足够相信未来的美好,便会在沮丧的时候重新振作,在顺利的时候激情无限,不断激励我们砥砺前行。


对于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而言,如果解释徒劳无功时,那就专心去做大多数人都认为对的事。因为你眼中的世界,左右着中国竞技体育的方向和中国体育人的命运。


中国体育人,加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2751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