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作者朱民
近日,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在“变革 变局 变通——全球经济新常态与中国债券市场”会议上作主旨演讲,他指出,2019年美联储开始降息,意味着全球经济将进入低通胀、低利率、低增长的“日本式衰退”后危机时代,这给债券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挑战,也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原文提示:本文根据会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嘉宾审阅。)
感谢李扬院长和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邀请,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做一个沟通和交流,把我对世界金融,特别是对债券市场的观察做一个汇报。我觉得今天的会议集中于债券市场还是挺有意思的,2020年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将“分道扬镳”,会是很有意思的一个年份。我想就我的观察跟大家做一个汇报,题目是“后危机时代:全球债市和股市的分离”。
为什么是后危机时代?在我看来,美联储降息是标志性事件,意味着世界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我们看过去70年来所有的危机,主要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经过两次下跌与上升,即危机导致经济下跌后先有一次强劲的反弹,反弹以后货币政策开始上升,然后会有第二次下跌,这是一个微幅的下跌,之后开始逐渐健康,进入新的周期;第二种模式是在大幅下跌以后,开始缓缓上行,但还没有走到强的地方,经济就又开始走弱,又开始降息,从此经济开始了一个漫长的弱周期、弱增长的徘徊阶段。这两种模式都存在,但更多的是第一种模式,而我们今天在全球经济金融上看到了第二种模式出现的可能,这就是我讲到的“日本式衰退”的模式,所以这是一个典型的后危机时代特征。
大家可以看到,在2008年危机时,美联储将6%左右的利率一下降到0,到2015年才开始逐渐提升,但是刚刚提升到2.5%-2.75%左右就再度下降,完全没有到我们理想的至少5%左右的水平。而利率达到5%才有足够的空间,也意味着经济的足够强劲,所以现在开始降息其实意味着美联储对经济走弱已经有很强的预判,这是一个提前的行为,是一个被迫的行为。美联储降息本应增加市场的流动性,结果却引起了市场巨大的动荡。从各国股指变化看,美联储降息后2天内,美国股指下跌了1.4%、欧洲股指最高下跌了2.9%、中国股指下跌了2.2%,这在以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降息增加了流动性,反而股市会崩盘,大规模地下降,为什么?因为市场很敏感,市场知道这是美联储的预防性降息,美联储已经预测到经济在走弱,且降息的空间、刺激的力度是极其有限的,所以市场下滑了。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特别是发达国家)并没有出现强劲反弹,而是一直保持在中低位。2008-2018年的10年平均增长速度低于2008年以前的10年平均增长速度,低于2008年以前的30年平均增长速度,这是危机以后的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第一次出现慢增长。2018年是全球金融危机后增长的高点,现在全球对明年的预期普遍还是看好的,但我觉得经济还在低位,这是美联储降息间接地告诉我们的一件事。
联合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也显示,2022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会下降到1.48%、日本的经济增长率会下降到0.52%,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会在6%左右的位置平衡。在未来几年,整个外部环境还是在走弱的,经济处于一个低弱的阶段,这又是一个典型的后危机时代特征。
近年来,全球通胀水平一直保持在较低位置。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原先通货膨胀率通常都在6%-12%之间,现在都降至3%-4%,发达经济体的通货膨胀都降至2%以下,欧洲、日本都在1%左右,达不到央行2%的标准。通货膨胀低、增长放慢,这就给了央行降息的理由和空间,所以央行可以把利率水平继续维持在低位。因此,当增长放慢,通货膨胀处于低位,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难以实现的时候,全球都将进入降息通道。据统计,今年以来,各国央行已有上百次的降息行为。在全球金融危机十年后,全球经济并没有完全恢复,利息水平整体仍然处于低位,但目前又一次进入到全球性的降息通道和低利率阶段,这是一个重要的后危机时代特征。
不但降息,负利率现象也尤为明显。日本、欧洲、丹麦、瑞士等国家均进入负利率阶段。全球大约有17万亿美元的负利率资产,这在以前几乎不可想象,表明金融市场对未来的预期极其悲观。
负利率表明了两件事,第一,资本市场对未来极度悲观,以致于哪怕是负利率仍然要投资,因为没有其他的安全资产可以持有,我觉得这是金融市场影响实体经济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指标。第二,当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时,会产生大量的现金流,而十年的经历表明现金流到不了实体经济,这是危机发生以后最大、最根本的问题,即宽松货币并没有把货币引导到实体经济而是影响了金融市场,推高了股票市场,同时压低了债券市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后,宽松的货币政策产生的负利率现象是以前完全没有出现过的事情,所以,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日本式衰退”的后危机阶段。
日本从上世纪90年代危机以后,利率降至零附近,通货不断地紧缩,只是在强大的财政刺激下有所波动,现在是0.3%-0.4%左右。经济增长速度也在零和负之间,只有在安倍政府的财政刺激下有所反弹,现在是0.8%-0.9%左右。整整15年,保持着零利率,0.5%左右的通胀甚至通缩,低于1%左右的经济增长,没有危机,但是也没有活力,我们称之为“日本式衰退”,这是一个特别奇特的现象。
2012年欧元危机以后,欧洲也进入这个状态,利率从零到负,通货膨胀水平在1.5%左右,增长速度也一直维持在1.5%左右,这又是一个典型的“日本式通胀”。
美国的利率则从0开始上升,但无论如何还是只有2%左右,通货膨胀水平也一直达不到2%,在特朗普政府的两次刺激后经济增长可以达到2.8%-2.9%左右,预计今年会降到2.3%,明年会低于2%,后年会继续下滑。美国距离“日本式衰退”或许仅有一步之遥,而且这是很可能发生的。
整个世界都面临进入“日本式衰退”的状态,这是一个根本的结构性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也很大。在这个大格局上,因为经济弱增长、通货膨胀水平低,我们认为,未来两年利率水平会继续下滑。然而,宽松的货币政策必然会继续推动股票市场。与十年前相比,美国的投资占GDP比下跌了3%,日本的投资占GDP比下跌了2.7%,货币进不了实体经济,只能进入金融市场,就一定会推高股市,所以美国的股市不断创新高。
从美国金融市场的估值看,按Shiller市盈率指标测算,在过去的20年里,美国股市估值的长期平均值是17倍左右,现在已经高达30倍。美国的公司盈利水平远低于金融市场估值水平,公司盈利与市场估值之间存在缺口,就是流动性支撑缺口,导致美国股市从公司盈利增长支持,走向流动性支持。
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案例,去年10月份,特朗普政府一宣布要加关税美国的股市就大跌,跌得美联储出面发表官方言论,表示利率会宽松,股市就迅速回升。今年6月份,特朗普政府又宣布加息,导致股市下跌,美联储再一次通过舆论干预市场。当股市上升时,由于利率水平在下降,而且没有大规模降息的空间,所以发达国家的债券利率水平、收益水平都在下降。
2020年将会“股市债券两重天”。展望未来,债券市场中收益率为负的部分从2016年开始大规模上升,占整个债券市场的20%;收益率在1%-2%的部分占比会大幅度上升,达到50%以上;收益率在3%以上回报率的债券几乎会完全消失。在此期间,美国债券市场3个月期和10年期国债利率出现倒挂,而在美国的历史上,利率倒挂出现在1980年代末、19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时期、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然后是今年再度倒挂。大家知道,利率倒挂是未来衰退的先期指标,美联储降息改变了市场的预期,所以现在倒挂有所改善,但是空间还非常小。美国国债利率倒挂不但反映了对未来的悲观预期,而且反映出未来衰退的概率可能会上升,这是一个在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上都特别受关注的指标。
从美国的百年利率周期来看,美国利率水平从1929年危机以后逐渐下降到零,1945年左右经济逐渐恢复,通货膨胀上升,上世纪80年代利率曾高达18.6%,一直到保罗·沃尔克控制了通货膨胀,以后逐渐下降为零。之后每次危机下降后总会迅速反弹,这是为了维持经济的平衡,控制通货膨胀,也为了下一次危机留出政策空间。现在利率又开始下滑,说明我们还处于这100年的下周期之中,还没有走出来。从现在看,由于“日本式衰退”的特征,我们有把握说这个下行的阶段也许还会维持相当长的时间,这就是后危机时代“日本式通缩”。
究其原因,我们现在财政和货币“恐怖”地平衡,把所有方面都滞压住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死结在于政府债务和付息占GDP的比重,2007年所有发达国家的国债占GDP的比重为71.6%,到2014年因为危机上升到104.6%,增长了40%左右,但是付息水平一直保持2.9%。日本的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从2007年的183%上升到2014年的246%,上升超过60%,日本政府的付息水平从1.9%下降到1.8。我们都知道,要维持债券的可持续性,核心不是其占GDP的比重,而是其付息成本有多少。我们发现在过去的十年里,债务扩张了,但政府的付息成本没有上升反而下降,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而我们的财政和金融是如此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低利率、零利率使得政府几乎可以无限地借贷,债务如此之高的同时,利率水平却不可能上升,因为利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政府就会减少相应的财政支出,在日本的案例中是2.5个百分点的财政支出,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府能够承担瞬间的成本。
总体看,美联储降息预示着世界正在进入后危机时代,这是一个低通胀、低利率、低增长的“日本式衰退”的时代,存在流动性宽松、股市上升、波动、债券下压等现象,而由于利率使得财政和金融密切地连在一起,我们仍然处在一个大的利率周期中,而且可能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这给各位债券市场的朋友提供了巨大的挑战,也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因为当世界如此的时候,中国的债券市场、中国的利率水平会变得非常有吸引力。明年会是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大年”,所以祝各位有一个成功的、发财的2020年。
谢谢大家!
THE END
转载声明:本微信公众号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及本微信公众号观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17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