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江西千古第一村,古朴依旧匾额众多,文风昌盛散发无穷魅力

江西千古第一村,古朴依旧匾额众多,文风昌盛散发无穷魅力

流坑古村位于江西省乐安县西南部的乌江之畔,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四周青山环绕,乌江水环绕古村而过,给古村带来了一片肥沃的河滩地,山清水秀​,钟灵蜀绣,自然风光极其优美。古村始建于五代时期,宋朝开始兴起,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古村历经千年的兴衰,规模之大,历史悠久,古宅大院之多更是在中国众多古镇中名列前茅,且保存得​十分完好,十分令人惊喜。

数量众多的匾额

古村至今保存着明代建筑19处,清代建筑250多处。古建筑类型齐全,布局合理,建筑宏伟。且多数古建筑中装饰精美,堂上有匾,门旁有联,三雕精美,古朴而不失典雅。整个村子现存完好的匾额有400多块,且有不少是出自明朝时期的大家之手,如朱熹、杨士奇等,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欣赏价值。

匾额在我国的存在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悬挂于厅堂、楼阁、亭子、厢房的门楣之上,在园林和古建筑群中随处可见。小到民间小院大到皇家大院,都有匾额的出现。而流坑古村数量之多的匾额更加体现了古村当时的繁华和文化的盛传。到流坑首要就是欣赏匾额,匾额代表的寓意颇深,或是表明主人的身份,或是代表家族的荣耀,通过匾额我们或多或少的了解到古宅的历史。

文风昌盛​

流坑是一个重视文化教育的古村,如果村子有三品以上的大官都要衣锦还乡,告诫后世学习的重要性。而且古村也十分重视教育,在明朝科举鼎盛时期,这里更是人才辈出。纵览历史,全村共有文武两状元,进士34名,举人上百人。当朝为官做到宰相、尚书、知县的不在少数,在教育、理学、文学、医学等方面也是人才济济。从宋初到清末,村里的私塾和学馆​历朝历代从不停办,著名的有心斋、雪峰和蓉山三大书院。

古建风采

全村现有明清古建筑260处,包括状元楼、翰林楼、文馆等不少纪念性文化建筑。

状元楼屹立在村中的棋盘街上,外观古迹斑驳,内部遗留下来的匾额、神龛、供桌,无不显示其曾经的繁华与庄重。这是为了纪念宋代状元董德元而建的,用来鼓励后世的读书人能够超越他。但是很遗憾,后世无人可比前人的锋芒,所以此楼的高度也是在村中的古建筑中也是最高的,这是董氏一族的象征。

整个村子凡是大门的敞开的宅院,你都可以进去参观。明代的房屋多为前堂后厅,清朝的多为前厅后堂,厅堂高大宽敞,气势堂皇。地面多为长条青砖铺设,所有的门窗都有着精美的雕刻,题材丰富,多彩多样。明代怀德堂上的雀(爵)鹿(禄)蜂(封)猴(侯)砖雕壁画和永享堂墙壁上的麒麟望日镶雕更是国内绝无唯一,堪称国粹!

漫步在流坑村古老的卵石小道上,很难想象地处偏远的这里古时是如何的发达和辉煌,众多的古建筑古匾额是如何保存下来的。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民风淳朴,才让这个古村在商业浪潮中没有被随波逐流,完好的保存下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0319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