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猪肉的价格一直牵动人心,非洲猪瘟的蔓延让许多“散养猪”、“泔水猪”没有了生存空间。不过,大浪淘沙之后,有一些规范、科学的大型养猪企业在经受住了瘟疫的考验,不仅如此,这些企业的股价一路飙升,走上神坛。
秦英林,河南第一养猪大户。整个2019年,公司股价年内涨幅超过220%,最新市值2045亿元,创始人秦英林更是一跃成为河南首富,登上福布斯排行榜第9名,两夫妇身价超过雷军、王健林、刘强东等一众知名企业家,这也是河南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千亿首富。
2019年第一季度,生猪的毛利率暴跌,从年初的19.68%骤减至7.66%。养猪业大面积亏损,苦不堪言。
不过,机遇在危险中酝酿,即将浮出水面。猪瘟爆发至今,全国有超过100万头生猪被扑杀。全国的生猪存栏量大幅下跌,某些地区甚至高达70%,据第三方分析机构的测算,2019年全国生猪缺口或在1亿头以上。
2019年第二季度,就诞生了“天价猪肉”和随之而来的“超级猪周期”。
秦英林说:“每一次猪周期波动都是行业的一次升级。周期低谷和疫情会让弱势企业和农户彻底退出,但对优势企业来说是盈利和发展的机会。”
对他和牧原股份来说,正是如此。
秦英林的身价飙升源于多年的坚持和积累,他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批下乡养猪的大学生。当年为了脱贫,秦英林的父亲苦心积攒了800元买了20头小猪开始养殖。可是缺乏防疫知识,没过多久就病死了19头,亏得血本无归。
当时获得了河南大学保送资格的秦英林下定决心学养猪技术,毅然放弃保送资格,改为就读河南农业大学畜牧兽医专业。
大学毕业进入国企工作3年后,1992年,秦英林夫妇决定自己创业开始养猪,当时想自建一个养猪场费用需要几十万,可是拼尽全力也只凑到了3万。秦英林决定自己干,自己打井,自己搭电线,自己设计猪舍,足足将成本降低了9成。或许当年创业经历也造就了当今牧原集团的坚持全产业链的商业模式。
猪场开办不到3年,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创。秦英林回忆起1995年的春天。猪仔成片成片地死亡,当时秦英林找遍了所有的专家和教授,没有一个能确诊病因。
秦英林形容,“当时,死亡猪仔已经超过70头,所有人都绝望了。”
危急存亡关头,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的一个电话救了秦英林,教授称病因初步确认为狂犬病,最终秦英林拿到了疫苗,才阻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秦英林说:“这是知识的胜利。”
与传统的散户不同,科班出身的秦英林极为重视引入高技术人才和创新发展。牧原集团启动了百千万年薪计划。100个千万年薪,1000个百万年薪,开出2万元的招聘名校应届生,涵盖工程、智能化、饲料等多个岗位,在养殖业中属于“超高水平”。另外,牧原集团还研发的新型的猪舍、饲料和各种相关设备,也获得了百余项国家专利,牧原集团可以说已经成为中国养猪行业中站在科技金字塔顶端的企业。
有了足够的技术储备和先进的管理手段,等待的就是机遇。非洲猪瘟来袭,许多散户因管理不力,没有相关的防疫技术和手段,导致生猪大面积死亡或被扑杀。
秦英林的牧原集团经则受住了考验,秦英林在公告中表示,猪舍里的空气过滤系统可以有效过滤多重有害物质和病毒,从猪舍内排出的空气也经过过滤、除臭处理。目前,牧原集团的养猪场已经完全有能力防控非洲猪瘟。
大量散户的退场让秦英林迎来高光时刻,但牧原集团终归还是“只会养猪”,公司股价的浮动和猪肉价格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2019年11月,新玩家入场,冷冻肉、进口肉开始出现各大市场,生猪价格开始大幅回落。生猪生产恢复政策密集出台和落地,进一步让生猪市场活跃起来。12月25日,牧原股份收盘价跌至77.78元/股,市值1682亿元,和巅峰时期相比蒸发了502亿元,秦英林夫妇身家则缩水了297亿元。
随后,牧原集团股价再度上行,1月7日,牧原股份总市值达2037亿,秦英林夫妇身价重回千亿行列。不到4个月的时间,这位河南第一养猪企业家的身价如坐过山车一般经历起起落落,也堪称传奇。
目前,秦英林已经意识到的靠单一的养猪业无法吸引资本、稳定公司股价。牧原集团已经开始布局家禽养殖,但其中变数,只有天知道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92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