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到底有没有黑幕一直都是困惑众人的一个问题,就我这些年了解,省考基本没有猫腻,国考除了中央机关会综合考虑考生的个人素质外也都非常公平,至于事业编考试那的确就是见仁见智了,毕竟很多事业单位考试都是内部自行招考,违法违纪成本实在是太低,导致少部分人铤而走险,但现在随着网络的发达,考生维权意识的提高,这种现象我相信也会越来越少的,那么既然招考考试是相对公平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安心准备考试了,说起公考的两门基本功课,说、学...好像跑偏了,是行测和申论,利用休息时间更新的,有时间就会上来更新的,大家有什么疑问可以在下面留言,我会一一解答的 。
时间有限,今天简单说了下几个备考战术和做题技巧,行测是一门包罗万象的考试科目,我做行测其实是有乐趣的,我十分愿意做题,上岸之后没事还做做行测题,希望大家不要把行测当成负担,一定要抓到其中的乐趣,话不多说,干货奉上。
1、真题为王,事半功倍
每年的国考和省考,命题组专家会集中到一起,钻研数周时间方能命出一套卷纸,一套题中包含万象,难易相间,反观某些机构出的题目良莠不齐,模棱两可,甚至是漏洞百出,所以一定要树立真题为王的思想,尽量接触高质量的题型和题目,方能事半功倍。
2、做题要精,举一反三
题目不在于多,当然也不仅仅是做几百道就ok了,当每个题型做了上前道题后,题目的数量意义已经不太大了,一天能做一套真题足矣,但一定要精做,按照考试的时间要求来做,我的建议是推荐某笔的试题打印,然后用软件老对正误,这样能减少事后复盘的时间,可以从头把每一道题在看一遍,尤其是错题,要仔细分析,到底是知识储备量不足,还是思维方式出现错误,知识储备量不足可以多背诵,但思维方式出问题就要重点解决,避免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很多做错的题目再做仍然错,反而正确的题目基本都是正确,现在很多网上题库都有错题库,错题累计到几百道就可以专门突破错题了,突破后你会发现,你的答题技巧和水平一定会有质的提高。
3、专项突破,暴力提分
行测分五个专项,对于初学者来说,先做一套卷纸后,可以大概知道自己每个模块的水平,很多大神基本第一次就能答六七十分,也有很多人复习很久六十分都突破不掉,所以一定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行测五个模块,常识大部分是不可控的,先忽略不计,言语理解重在积累单词和语感,数学题型很多,如果不能全部掌握,建议必须掌握几类题型,切记不可放弃,哪怕会做个四五道,再蒙对 两三道,完美!判断推理需要逐题型突破,资料分析纯属送分,练习的主要就是时间。掌握好每个模块,做到心中有数,最起码,眼睛一闭,五大题型,各个小题型,各种考点,跃然眼上方为成功。
4、依次做题,时间至上
如果你的知识学的不精,那么做题顺序对你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做题顺序某种程度上可以体现你的大局观,对全局的掌控力。 最基本方法是先易后难,先做你擅长的部分再做你不擅长的部分,一眼看去不会的马上略过。再说一下我的做法,我就是按照卷纸上顺序依次去做,首先卷纸下发,不让动笔,但可以在心里做七八道常识,答题后五分钟之内把剩下的常识做完,言语理解按照国考来算,四十道题,最多三十分钟,可以略过三四道题不做,我有时候做太多的言语的时候,觉得累了,会果断把最后几道长的言语给略过,先做数学,用十五分钟快速解决数学题,不会马上放弃,判断四十道题,最多三十分钟,也可以略过三四道题,资料分析二十道,最多二十五分钟,这样现在用时是5+30+15+30+25=1小时45分钟,开始涂卡,遇到刚才略过的题目快速解答,除却个别数学题和判断推理题应该在1小时55分钟全部涂完,剩下5分钟左右可以做一做没有做完的个别题目,实在不会就蒙吧,至此两个小时,135道国考题完美做完,当然你可以在做完判断的时候涂卡,把最后的时间留给资料分析进行时间调控。当然省考120道题时间是非常宽松的,各个模块也不用这么紧张,可以适当做调整。
每个人做题方式和时间把控肯定是不一样的,比如很多考生都是最先做资料分析,认为资料分析简单,但是不排除个别年份资料分析也别别扭做起来,所以做题顺序,见仁见智,自己的做题顺序我是这么考虑的,常识是最不能影响自己心态的,因为本身正确率就不可控,先做常识,如果会的特别多,可以提高信心,对做整张卷纸都有好处,即使也别难,也只会心里说个卧槽,不会影响太多,做别的难得可能就会说:我心态崩了呀!另外先做常识可以提升语感,为接下来的言语做个预热,之后做数量,跟先做常识有异曲同工之妙,接下来判断无话可说,最后的做资料也是有战术的,因为资料分析如果时间足够,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会是百分百正确率,但是往往时间不够,如果最后做资料的话,会给资料分析留出更好的时间让你去掌控做题速度。
以上只是简单的一些战术、战略,更多的技巧因为篇幅有限,不能尽数,以后有时间在多多交流,如果你在备考路上有任何疑问,都可以留言或者私信,一定倾囊相授,毫无保留。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90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