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美国史谈:缝纫机改革了服装业,19世纪美国成品服装业何以形成?

美国史谈:缝纫机改革了服装业,19世纪美国成品服装业何以形成?

序言:缝纫机的发明

1853—1854年间,势利的英国商人W·E·巴克斯特发现,以英国的标准来看,美国的普通工人穿得过分讲究,这就难怪他要对此感到愤愤不平了。

普通工人即使是在干最脏的活,也穿着有光泽的黑色服装,农民是唯一穿着粗布衣衫的一类人。这里的人应该懂得,衣着是为了实用而不是为了装面子,那种蹩脚的毛料服装是最叫人感到可怜又可鄙的了,而穿上与自己的财产和职业不相称的服装,并不表示自己出身高贵。

在19世纪结束前,美国人的衣着民主可能更加使外国人看了惊讶,因为到这时,光是穿衣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社团证明书,是把移民吸引进新生活的一种手段。虽然有些人的祖先穿惯了农民的破衣衫,或者工匠的皮围裙,但他们现在只要穿着这种人人可穿的服装,就能表现自己的身份和别人一样。俗话说"人靠衣装",那么新世界穿衣的新方式就把人变为新人。

缝纫机示意图

20世纪的美国人也许是穿着风格最为相似的工业民族。但是如果没有缝纫机,很难想象会发生这种现象。然而,缝纫机也和通用零件一样,不是美国第一个设想出来的。

1770年,英国的托马斯·塞恩特就已被授予一种缝纫机的专利。到1830年,一个长期以来对这个主意念念不忘的法国裁缝巴泰勒米·蒂莫尼埃得到了一种有效率的缝纫机的专利权,并把这种机器加以改进。

当他的八十架缝纫机在为法国军队缝制军服时,巴黎的裁缝看到自己的职业受到威胁而惊慌起来,于是把这些机器打得粉碎,并把蒂莫尼埃赶出了巴黎。

在美国,缝纫机的发明者有好多个,其中第一个发明者也许就是沃尔特·亨特。他是真正的发明家,他专心致志于发明,对于用自己的新颖小玩意儿来牟利这种无聊的事感到厌烦,所以他的天才没有在史籍上取得一席地位。

早期美国缝纫机

他的发明包括纺麻机、磨刀机、捻线机、烧硬煤的炉子、制钉机、切冰机、儿童三轮脚踏车、蜡烛、书写台灯和等等。亨特有一个当工匠的朋友,一直给他的无数的专利申请书绘制插图。据这个朋友说,亨特为了需要一笔钱来偿还十五美元的债务,很快设计出一种可以获得专利的安全别针。亨特在三小时之内就想出了办法,用一根旧电线做成了一个模型,并把这项专利权卖得四百美元。

到19世纪三十年代初,亨特已在纽约市阿莫斯街自己的车间里制造出了几台真能缝纫的机器。虽然这些机器还比较粗糙,只能缝直缝,而且每缝几寸,就要把布重新调整一下,但它们确实含有后来让别人发了财的那些基本部件。

亨特的革命性的新设想,是一根由震动臂驱动的尖上有眼的针和一个装上把另一根线锁起来的梭子。这真是了不起的想象力,它不再使缝纫机的发明者老是想着去模仿女缝工的手。但要做到靠这种设想去赚钱,亨特却是一无资本,二无组织才能。

伊莱亚斯·豪

然而,别人做到了。缝纫机就是钱,足够使以许多发明者自称的发明者、律师、赞助者、推销员和商人发财致富。一场"缝纫机战"在1850年左右达到了高潮,这场战争中的两大巨人是小伊莱亚斯·豪和艾萨克·梅里特·辛格。他们的斗争不光是为了钱,还为了缝纫机的"主要发明者"的荣誉。

伊莱亚斯·豪生于1819年,是马萨诸塞州的一个农民的儿子。他二十岁时在波士顿一家科学仪器制造厂当雇工。当时,有一个客户想要改进一台针织机,这件事引起了他的兴趣。几年后,由于要养活妻子和三个孩子,他不得不拼命设法在每周九美元的工资外再找些外快,于是他就决定用发明缝纫机来发家致富。开头经过了几次失败,他后来在1844年,灵机一动,也想到了用一根尖上有眼的针这个主意,模拟织机的办法,利用装在梭子上的另一根线。到1845年4月,他在自己机器上真的缝合了一条接缝。1846年,他获得一项专利。

为了使公众相信这种机器的实用价值,他把它运到波士顿的昆西服装厂。他坐在机器前,说可以缝合任何人拿来的任何接缝。他每分钟缝二百五十针,速度约为手缝的七倍。他一共表演了两个星期,使所有前来参观的人惊讶不已。接着,他又提出让五个速度最快的女缝工来和他的机器竞赛。他请来做裁判的那个有经验的裁缝宣布是他胜利,并宣布"机器干的活最整齐也最结实"。

缝纫机线迹与手工缝制线迹对比

缝纫机的发明如何改革了美国服装业?

19世纪六十年代,服装的款式改变了。就像经过改进的木雕机械雕出了前所未有的豪华家具一样,如今的缝纫机也缝出了精心设计的褶裙,从而使人们有机会在衣饰上争奇斗胜。在这方面还用上了缝纫机的各种附属装置:翻边器、平缝器、滚边器、缝褶器、打裥器、抽褶器、吹喷器、打缏器、绗缝器、结撌器,甚至还有一种"模仿肯辛顿手工刺绣而熟练地绣出美丽的机绣制品"的蚀刻器。

缝纫机使用的后果不仅仅表现在美学和人道方面。在美国,缝纫机帮助改变了衣着的社会意义:从来没有这么多的人穿上了合身的衣服,使他们看上去都成了最富有的男男女女。帕顿说:"缝纫机成了一种手段,使勤劳的劳动者穿的和任何百万富翁所必须穿的一样讲究,而青年女工也得以充分满足了她们爱打扮的女人天性。"

伊莱亚斯·豪发明的缝纫机

19世纪下半叶,美国经历了一次服装革命,这次革命可能比现代纺织技术诞生以来的任何一次革命都更为影响深远。1791年,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在其《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中提到,五分之四的美国人穿的衣服都是在自己家里做的。只有有钱的人才雇得起裁缝。起先,这些裁缝在农村里流动,给雇主的来料加工,后来他们在城市定居下来。

19世纪美国"成品服装业"如何形成?

起先,只有价钱最便宜的那种衣服才能在商店里买到。例如,马萨诸塞州新贝德福的一些商店就曾向水手们提供他们急需的服装,因为他们有的刚从长途航行中归来,有的在匆匆忙忙地准备再次出海。水手们把这些从店里买来的衣服放在他们船上的衣箱里,这种衣箱通常叫做"杂物箱"。

因此,他们买来的这种衣服就叫做"水手服",而卖这种衣服的地方就叫做"成品服装商店"。这种水手服成了成品服装的一个同义词。在美国南部,黑人奴隶也需要这种廉价的成品服装,而在西部的新兴城市,新来的没有家室的矿工穿的也是这种衣服。

成品服装示意图

在18世纪的欧洲,到处都有修补和销售旧衣服的处所。直到19世纪中,仅有的供出售的成品服装几乎都是旧货。在服装业出现之前,在机器生产使纺织品价格变得便宜之前,原来由裁缝给富人做的衣裳是穷人穿的成品服装的主要来源。英国经济学家纳索·西尼尔在1836年写道:"在这个国家,穷人穿的大多是为比他们地位高的人当初所备的衣服。"

那时候,买、卖旧衣服都不是什么不体面的事;即使在今天,在一些比较贫穷的国家里,旧衣服也仍是农村集市和城市廉价商店的主要商品。同样,在美国内战之前,买卖旧衣服也是一笔相当大的生意,其中很大一部分旧衣销往南部和西部。像纽约《先驱报》这样的大城市报纸,都登有大量的关于经营旧服装的广告。

美国内战示意图

黑人和水手的工作服在很长时间一直是唯一大量生产的服装。有少数成品服装是做定制服装的裁缝所兼营的副业。对成品服装的需求,在南部和西部增加得最快,为了满足这种需要,服装行业于是就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了起来。

美国的衣着革命在1900年前就已进行很久了,这是一个双重的革命:服装制作方面的革命(从家庭缝制和定制到预制或工厂生产)和服装穿着方面的革命(从衣着显示身份,即人们的社会等级和职业由他们的服装明白表示出来;到衣着民主,即人们空前未有地穿上了同样的服装)。

美国内战时期的服装

在西部的矿工营地里,在车队西去的征途上,在漫长的海上航行中,人们是不能带着精工缝制的全部服装的。缝衣的专门手艺是谈不上的,定做服装的裁缝是绝无仅有的。就在富有的美国人发现很难做到和富有的欧洲人一样雅致时,服装工业的新技术正在使中等境况的美国人比较容易地穿上讲究的服装。

到19世纪中期,缝纫机已在用于服装的工厂化生产。当链状针脚(这种针脚在断线的地方总要松脱)改为双线连锁缝纫法时,机缝就变得和手缝一样牢固了。缝纫机的不断改进,以及诸如缝纽孔器之类附属装置的发明,使缝纫机一机多用,大多数的缝纫工作都能做。同时,能够剪开18层布的裁剪机也使得预制同样尺寸的大批服装变得简便易行起来。

美国内战示意图

19世纪美国服装制造商利用各种人体比例数据,加速了美国成品服装业的发展

成品服装行业直到19世纪的头几十年才开始发展起来。接着,美国内战对男式服装提出了空前的大量需要。1861年年中,这种需要是用来装备一支成千上万人的军队的军服;1865年秋,则是让成千上万复员军人穿着的便服。服装业突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变得有利可图了。对军服的需求促进了服装标准化。政府提供了它所需要的军服的尺寸,使服装制造商掌握了最常见的各种人体比例。

服装制造商利用这方面的资料,发展了服装标准化的新科学,开始按固定尺码生产服装。从1880年到1890年,使用缝纫机的服装制造业的生产总值增加了百分之七十五,大大超过了十亿美元。这主要是由于成品服装(包括鞋子)行业突然发展了,而在缝纫机制品中,成品服装占百分之九十。

尺寸比例统一的成品服装

穿着由工厂生产的各种服装的人在数以成万计地增加。早在1832年,就有了一家美国衬衫厂;大概在同一时期,男式活络领的生产也得到了发展,几年之内,衬衫和领子的生意就变得兴旺发达起来。从1860年到1870年,工厂生产的男式服装的价值几乎增加两倍。其后的二十年中,做成品服装生意的还只是那些先驱人物。

直到1880年,男式服装还不到一半是买现成的。但到了二十世纪初,不穿成品服装的男人或男孩已经很少了。这时,甚至过去雇裁缝的有钱人,也在比较高级的商店里购买服装了。到1890年,在商店里售出的服装,价值约达十五亿美元;美国生产的呢绒约有四分之三用于缝制成品服装。

制衣工厂示意图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统计数字被颠倒过来了。根据当时最精确的估计,十分之九的男人和男孩穿的都是成品服装。成品服装业的先驱者威廉·C·布朗宁在1895年夸口说:"原先对初次问世的廉价成品服装所产生的偏见,逐渐被克服了。有些原以为决不会去穿所谓'别人穿过的衣服'的人,却很快发现上等的成品服装无论是在款式方面,或是在料子方面,都不比定制服装裁缝手工做的衣服差……大量制造的物品的质量大大提高了。"

不仅成套服装和上衣,而且人们穿戴的每一样东西——帽子、衬衫、内衣、袜子、鞋子——现在都第一次开始普遍买现成的了。在19世纪中期以前,能够在商店里买到的现成鞋子都是"直底鞋"——就是说,右脚的鞋子和左脚的鞋子没有任何区别。

制衣工厂

后来,美国的制造商特地按右脚或左脚剪成鞋样,开始生产"弯底鞋"。在1860年前的十年中,成批生产的鞋子的产量增加了,给鞋类带来了一场(用1860年人口普查报告的话来说)"无声的革命"。到1862年,马萨诸塞州工业家戈登·麦凯改进了一种把鞋底缝到鞋帮上去的机器,及时地向联邦供应了数以千计的军鞋。内战后,工人阶级买工厂生产的鞋来穿,但是一直过了几十年,中产阶级和富有的人才有了合意的工厂生产的鞋。

19世纪最后二十五年中来到美国的那些移民的成分,恰巧也推动了服装业的发展。许多来自德国、俄国、波兰和意大利的移民都是裁缝。在二十世纪头四十年的四十万犹太移民中,有一半以上从事缝纫行业。同时,新的缝纫机由于不需什么技能,也把东部城市移民的妻子儿女吸引到缝纫工作中来。

缝纫机示意图

结束语

缝纫机的一个不好听的副产品就是"血汗工厂",妇女和儿童在这种工厂里做计件工,工时很长而工资很低。但是,服装行业的经营单位小,机器价格便宜,那里的雇工要成为雇主,也比其他地方容易。

因此,美国新兴的服装行业能够以许多难以预见的方式成为民主的媒介。美国群众穿衣要靠服装商人,而不是靠裁缝。如果一个民族的境况是由它的服装显示出来的,那么美国在文明国家中是名列前茅的。我们不光是以适中的价格向所有阶级的人提供丰富的服装,我们同时还使他们的服装具有对一个自由民主的民族的自尊来说必不可少的那种款式和特点。


参考文献:

《美国史》

艾萨克·梅里特·辛格《缝纫机的故事》

1791年,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关于制造业的报告》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8291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