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文帝刘恒登基的偶然?管理者成功的必然

文帝刘恒登基的偶然?管理者成功的必然

【开章明义】

刘邦四子刘恒继位是偶然事件么?

刘恒继位前四个儿子先后死去是怎么回事?

刘恒为文景之治做了什么贡献?

刘恒是成功的管理者么?有什么特点?


【文帝继位的原因】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亲是薄太后,本是完全被边缘化的人物。刘恒从小为人低调,八岁被封为代王,前往边疆戍守边关,在代国尊黄老之术、修身养性。

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大肆屠戮刘姓宗室,高祖刘邦的八个儿子被吕后只剩下三个,刘恒是其中之一。着实与他的谨小慎微和低调做人有太大关系。

吕后死后,刘邦旧臣和刘氏亲王联合灭了吕氏家族,推翻了小皇帝打算另立新皇,刘恒当选。

来看看三个候选人的情况

齐王刘襄:其舅舅贪婪残暴,担心外戚专政再次上演。

淮南王刘长:吕后从小养大,担心日后为吕后报仇。

代王刘恒:薄太后出身低微无外戚困扰,本人又比较仁孝宽厚。

小知识:母亲薄姬本是吴国魏豹之妻,当初有人给薄姬看相说所生之子是天子,魏豹窃喜,殊不知自己败给刘邦后,薄姬自然成为刘邦嫔妃,从而生子刘恒。


【文帝继位的代价】

刘恒正妻据说为吕氏,乃吕刘通婚所致,且生有四子,说明与刘恒也算恩爱有加。

但在刘恒继位之前不久,吕氏和四嫡子都先后死去。刘恒继而立偏房窦漪房之子刘启为嗣。

联想周勃、陈平不敢拥立淮南王刘长,担心其日后为吕后报仇,是否刘恒正妻吕氏的死因也和此有关,就不得而知了。

若真的有关,可见刘恒的舍得,真的是有所舍才能有所得

正所谓 卧薪尝胆哪家强?大汉天子看代王。


【文帝继位的谨慎】

接到通知时,看到使臣请其继任皇位,没有兴高采烈,更多是担心为大臣的奸计。于是步步为营,先是派舅舅薄昭先去长安打听虚实,接着在离长安五十里时又派宋昌进城探路。

拥立登基时,三番几次推脱皇位,要众大臣几次请求才说:“宗室,将相,王,列候以为莫宜寡人,寡人不敢辞”。

成功登基后,派心腹掌握中央军权。赏赐平吕且拥立刘恒的功臣。刘姓王重新恢复称号和封地。打击重臣周勃,巩固自己地位。


【为文景之治所做的贡献】

文帝主张黄老之术,深谙《道德经》,无为而治、以人为本。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柔弱胜刚强。他一生都在践行以柔克刚之道。


「躬身节俭」

节俭且一直节俭。不大建宫殿,不贪图享乐。修建宴游露台一看预算百金就取消了。

平时穿粗丝衣服,让妃子也不准穿拖地的衣服,宫室的帷帐不准刺绣花纹。

霸陵的随葬品要求都用瓦器,不准使用金银。亲自为母亲试药的孝道更不必说。

在当时社会上营造了一种节俭务实的风气,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费。


「重农罢兵」

以农业为天下根本,亲自耕作,并采纳了晁错的建议以粮食换爵位或赎罪。最典型的措施是减轻赋税租税。

同时为了国家更集中精力生产,文帝通过安抚感召,南越谢罪称臣,避免了战争。

「法制改革」

连坐法废除,即一人犯罪连累家族一起受罚。

肉刑废除,改为处以笞刑和杖刑。如墨刑即用刀划面额然后涂墨,劓刑即割掉鼻子,刖刑即砍脚,宫刑即破坏生殖器。

继而杖刑又做减免,从几百减为几十,以此来减轻刑罚。

诽谤妖言罪废除,避免了百姓不高兴时因为诅咒天地而触犯法律。


「虚心纳谏」

诽谤妖言罪废除,一定程度上鼓励了进谏。

通过纳谏,文帝纠正了将军魏尚错判一案。

魏尚作为云中郡太守,因上交敌人首级时比原来报告的少了六个,文帝罢其官职并判刑。

但冯唐以“廉颇之所以能经常打胜仗,是因为赵王信任他”来说出魏尚的不被信任而入狱,于是文帝立刻恢复了魏尚官职。


【文帝身后室-霸陵】

文帝刘恒的霸陵有两个特点。

其一是位置,建在长鹿原。而刘邦长陵在咸阳原。之所以没有建在咸阳原,因刘恒为刘盈之弟,在咸阳原没有合适的陵寝可安放,故单独在长鹿原建霸陵。

小知识:咸阳原和长鹿原都有哪些皇帝?咸阳原位于渭河以北,有长陵刘邦,安陵刘盈,阳陵刘启,茂陵刘彻,平陵刘弗陵。白鹿原位于渭河及长安城以南,有霸陵刘恒,杜陵刘询。刘询将陵墓建在长鹿原,考虑为母亲大人,因母亲在咸阳原无合适的陵寝可安放。

其二是建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依山凿穴为玄宫的帝陵,对六朝及唐代依山为陵的建制影响极大。

源于文帝仁孝而要求“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因其山,不起坟……呜呼,仁哉!”


【刘恒是成功的管理者么?】

如果说开疆拓土是创业,盛世开篇是守业;

相对于汉武帝最后的巫蛊之祸、穷兵黩武,我更欣赏汉文帝的仁孝厚廉、始终如一。

古往今来,谁能够不被短暂的烟花蒙蔽了双眼,谁又能时刻擦亮自己那被世俗遮灰的初心?

所谓拥抱变化,变的不只是环境,更是我们内心深处的自我认知重构。

刘恒能够成功,不仅hold住了风平浪静下的波涛汹涌,更是为后续文景之治铺平了道路。

他的成功不是运气,而是有着成功管理者的标准特质

知行合一的初心:实践中来,且始终如一的换位到实践中去。例如节俭从生到死,而非晚年奢华。详读知行合一可爬楼 「单板滑雪速成记知行合一王阳明」

潜伏期的耐心:武装自己,耐得住寂寞,待机会到来。刘恒在代国修炼自己,试想肯定也有过心浮气躁、怨天尤人,但总会回归初心,常勤精进。

机会期的敏锐:不仅看得到,而且验的真,并且抓得住。刘恒对继位机会的小心谨慎,三让皇位的谦卑,以及登基后的大刀阔斧。

决策时的舍得:自古就有忠孝不能两全,如今也是事业家庭都满意的少。为了皇位,也许四子的牺牲也是一种舍吧。

守业时的谦卑:事愿躬亲,身体力行,谦卑纳谏,试错迭代。正所谓管理路上的错了改好,好上加好。


【闲聊】

博古通今,和历史大咖聊天,人家问我啥水平。于是把我的那篇「从张良的功成身退看如何管理领导」发了出来。

一来客观澄清一下自己定位、二来想小嘚瑟一把。没想到人家抛出个公众号,一看我傻眼了,以古论今那真是字字玑珠哇,立刻汗颜自己的班门弄斧。。。

他们说,“刘恒刚开始看着像软柿子,上位了之后才发现是雄才大略”。

他们说,中国与西汉初期历史有些相仿,一些人物的某些特质也可以做对标。

这让我打算做完西汉笔记,不再系统的研究某个朝代了,而是横纵交错会更有意思吧。


原创文章,转载请授权

微信公众号:伟娓道来ing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5515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