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对很厉害的学霸夫妇
夫妻二人都是北大的学霸,在各自的领域中都是高管
这么一对人精,在职场所向披靡
在家中却对刚上小学的儿子没一点办法
孩子不喜欢学习
为了引导孩子学习,俩人也试过不少的方法:
找补习班、一对一家教,就差亲自带孩子了
孩子也并非如大众想象中的调皮、厌学
相反
孩子聪明、有教养,在幼儿园组织的马术中,儿子漂亮的上马还招来了一群小迷妹
看起来哪都好,要是喜爱学习就好了
1、我们常见的观点
如何能让孩子自发的爱学习
对于家长们来说可真是一个难题
“每一个职场妈妈,都欠孩子一句对不起”
“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都会变成日后最深的遗憾”
有很多的文章会宣扬这类看起来惊悚
实际上除了能唤起焦虑外,基本没什么用的观点:
你必须这样;你必须学会这种技巧;为了孩子你要控制情绪
将焦虑唤起后,抛一个重磅炸弹即可
你要小心XXX,不然很可能会毁掉孩子
你说这类理念在胡说八道吗?他们说的还有头有尾
他们通常这样强调:看,你做好了,你的孩子就好了
没错,重点在你,跟孩子没有一点关系
他们根本不关心孩子会想些什么
2、孩子的身心发展
想要了解孩子在想什么
就要了解孩子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
常见的:
3-6岁的小孩子认识、探索世界的方式是以游戏为主
如果偏离孩子本身的发展,那么教育势必是无效的
无论是成人化的逻辑式教育,还是功利化教育
举个例子
在一个研究中有两堆面团,质量大小都一样,研究员当着孩子的面将一堆面团揉成方形
绝大多数4岁左右的小孩无法意识到两个面团是一样的
他们普遍的认为方形面团要大一些
而下一个阶段,6岁左右的小朋友
基本能理解,面团虽然变化了,但两团面还是一样的
所以
如果一味地强制性学习,势必是无效的
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
不妨问问孩子?
3、孩子会考虑什么呢?
回到开头的故事
当着夫妇二人的面,我与孩子深入的聊了一次
你其实一点都不喜欢学习,是不是?
孩子怯怯的看着父母:也还好......
母亲鼓励他:没事,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你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
孩子笑着回答:打游戏啊
作为父亲忍不住的插了一句:你能打一辈子游戏吗? 我看了他一眼示意让孩子自己回答
那万一以后做职业选手呢?
孩子立马给出了否定:不不不,我做不了职业选手,职业选手很辛苦的
你看,孩子并没有无脑的在玩,他有过思考的
4、“我想要一台单反”
那你考虑过将来要做什么吗?
孩子思考着,并没有给出答复,只是吐了吐舌头
爸爸这时候又插嘴了:他哪里会考虑这些
似乎是为了回击,孩子立马做出了反驳:做有意义的事儿
似乎对于回击而感到不满,爸爸不失时机的说:“做什么事,你也要先去考大学”
我看了爸爸一眼,转过头问孩子:具体来说,你想做什么?
孩子犹豫了一下,小声的说:我想做......导演
当导演你得先考......这次说了一半就被妈妈给拦下了
我问孩子:你知道怎样当导演吗?
他回了一句:不是电影导演,我想要拍一些搞笑的小视频,大家都能快快乐乐的那种
你了解了那么多,那你第一步的打算是什么?
“我想要一台自己的单反”
5、尾声
问题解决了
只留下有些愣神的父母
他的父母看着他,就像看一个初次见面的人一样
确实家长似乎从来没听到过孩子的梦想
其实只要耐心问一问,等一等,孩子就会说出来
当然并不是要家长拿这套话术来教育孩子
父母要改变的是理念
孩子还小,让孩子自己去选择,他的人生,他才是主角
别听铺天盖地的育儿文章
分清楚“你”和“我”
结合孩子的成长发展进行教育
这便够了
对于这个话题,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点个关注
有问题,请及时私信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5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