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郑和身份大起底,不要在谣传了

郑和身份大起底,不要在谣传了

郑和(1371年-1433年),波斯名为Hajji Mahmud Shamsuddin,家族取汉姓后,得来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籍贯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人,祖先近可追溯至元代著名政治家咸阳王赛典赤•赡斯丁,塔吉克人,元统称回回,是赛典赤六世孙,曾祖父伯颜(Bayan)在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任中书平章,曾祖母马氏,祖父哈只米的纳,祖母温氏,父亦为元臣,名为米里金,汉姓名马哈只。

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军事家。郑和的一生,是中国明成祖时期海洋扩张外交政策“最惊人的展现”。

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米里金第二子。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和10岁,被俘后,明军大将蓝玉掠至南京,阉割成太监,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永乐元年(1403年),姚道衍和尚收马和为菩萨戒弟子,法名福吉祥,来自穆斯林世家,但却信佛教,募刻过佛教名典《妙法莲华经》。靖难之变中,马和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明成祖朱棣赐马和郑姓,史称“郑和”。因郑和世家为官,有智略,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又十分信赖,永乐至宣德年间共七下西洋。

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

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

郑和有后人,但郑和因为是宦官,无自己的亲生子女,收纳长兄马文铭之长子为嫡子,名郑文铭,字恩来,世袭锦衣卫千户,居南京三山街马府;太平天国时期,马府毁于战火,室家荡然无存。郑和后裔至今已传21代,皆姓郑,后裔分支大体上分布在云南、南京、泰国,民族属性主体上仍然为回,一部分为汉,血脉上,因通婚繁衍原因,郑氏已与祖先塔吉克族人,完全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民族特征,固郑氏于近现代,就是逐渐根据这些意愿与信仰选择了汉、回的不同民族属性。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郑氏一族亦是中国少数民族回化、汉化的一例典型缩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3136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