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的20年代还没过上几天,我们却要开始怀旧了。
《美丽人生》,豆瓣上这部影片的上映日期让我感触颇深,1997到2020年,基本能算个90后的青年了。
然而这并不是它首次引入内地,其实2001年3月《美丽人生》就曾在内地上映,而这一次全国公映的是本片的“4K修复版”,他们甚至还为这部电影做了精致的海报。
《美丽人生》内地4K修复版海报
“美丽人生”这个片名其实是有出处的,它来自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利昂·托洛茨基(Leon Trotsky)说过的一句话,当年他被流放到了墨西哥,在已经得知将被斯大林暗杀的消息后,他望着花园中的妻子,写出了这样的话:
无论如何,人生是美丽的。
利昂·托洛茨基(Leon Trotsky)在注视你
相信看完这部影片的小伙伴早就抹过眼泪了,确实,《美丽人生》所呈现的爱情、亲情、天真无邪,甚至是建立在集中营之上的人性光芒让人难以抗拒。
这也是很多观众迫不及待奔向影院的原因,当经典在大银幕上清晰重现,于我们而言,就是在亲身验证一次关于幸福的预言。
为了不破坏这完整的幸福感,不散决定剑走偏锋,把感性的空间留给大家。
所以这篇关于《美丽人生》的文章,将围绕着电影的方方面面聊一聊那些有趣却可能被忽略了的故事。
有资格发疯的贝尼尼
像贝尼尼这样的喜剧天才肯定是不受控的,当年凭借《美丽人生》提名各种大奖时,他身边的朋友只担心两件事,一是怕他因为涉及大屠杀题材而得不到奖,二是怕他得奖会发疯。
当然,贝尼尼不负众望,在戛纳和奥斯卡的颁奖礼上做到了雨露均沾。
贝尼尼&第71届奥斯卡
想必大家已经看了他在奥斯卡颁奖礼上的名场面,当时《美丽人生》被宣布获得了最佳外语片,贝尼尼兴奋地跳上座位椅背,踩踏着观众席的椅背飞向领奖台……
贝尼尼大型飞行现场
但这并不是最疯的,此前他在戛纳意外捧得了评审团大奖,开心到失了心智,甚至趴下亲了马丁·斯科塞斯的脚……随后还跳起来亲吻了评审团的每一名成员。
贝尼尼&老马的皮鞋
不过贝尼尼的开心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美丽人生》几乎是在最后时刻入围该奖项并直接捧得了大奖。
可以说,幸福来得异常突然。
贝尼尼&老马的西装
那么奥斯卡呢?说到这里,不得不展示一下贝尼尼那傲人的战绩。
1.《美丽人生》是自《焦点新闻》后第二部同时提名“最佳影片”和“最佳外语片”的作品。(后来《卧虎藏龙》、《罗马》也做到了)
从左至右:《焦点新闻》《卧虎藏龙》《罗马》
2.贝尼尼是影史上第四位同时提名“奥斯卡最佳男主、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的幸运儿,其他三位分别是:
第14届奥斯卡金像奖 (1942) 奥逊·威尔斯-《公民凯恩》
第50届奥斯卡金像奖 (1978) 伍迪·艾伦-《安妮·霍尔》
第54届奥斯卡金像奖 (1982) 沃伦·比蒂-《烽火赤焰万里情》
从左至右:《公民凯恩》《安妮·霍尔》《烽火赤焰万里情》
3.在当年的奥斯卡,《美丽人生》最终斩获了最佳男主角、最佳外语片、剧情片最佳原创配乐三项大奖,其中最佳外语片一项击败了《小鞋子》、《中央车站》、《探戈狂恋》、《祖父》这四部优秀的影片。
4.罗伯托·贝尼尼是第一位获得奥斯卡影帝的意大利演员,但在他之前还有一位同样以意大利语出演电影并夺得奥斯卡影后的索菲娅·罗兰,她在第34届奥斯卡凭借《烽火母女泪》夺得影后荣誉。
手捧小金人的索菲娅·罗兰
票房也得报一下。
当年的《美丽人生》一度成为在美国票房最高的意大利电影,而且在意大利的本土票房也很快超过了《泰坦尼克号》。
奥斯卡获奖后,《美丽人生》的票房上升了45%,美国本土放映这部影片的影院也激增了近500家,当时《美丽人生》已经上映了22周却仍未下线,最后国际票房总数超过了2.25亿美元,战绩真的非常可观。
那么贝尼尼本人火到了什么程度呢?
意大利一家民意调查公司发现,《美丽人生》上映后,30%的意大利女性愿意和罗伯托·贝尼尼一起旅行,而小李子惜败,只有20%的选票。
小李子和他的水枪
然而天才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面对《美丽人生》这样的影史经典,导演、编剧、演员都被他一人承包,真的很难不对贝尼尼产生兴趣。
所以不散这次深挖了贝尼尼的前半生,原来是真的有戏。
会吟诗的哑剧演员
贝尼尼常被观众戏称为意大利的罗宾·威廉姆斯,但事实上,他既拥有默片时代喜剧大师在肢体和面部上的表达能力,也拥有罗宾·威廉姆斯的语言魅力。
贝尼尼生于1952年,在托斯卡纳的贫穷家庭长大,他的获奖感言曾特别提到了自己的父母,几乎是用轻松诙谐的口吻说道:“他们给了我最好的礼物:贫穷。”
虽然日子不好过,但贝尼尼的童年却是开心的,他在四个女人的宠溺下长大,也就是他的母亲和三个姐姐。
天生聪慧再加上想做什么做什么的自由,贝尼尼的才华得到了保护。他特别早熟,5岁就学会了在夏季户外舞蹈的休息时间里爬上乐台给大家讲笑话。
同时托斯卡纳还有个传承自13世纪的“即兴诗歌”传统,即兴和押韵是重中之重,贝尼尼的父亲很迷这个,从贝尼尼小时候就拉着他和邻居PK,所以这项童子功基本可以解释贝尼尼是如何做到边发疯边在颁奖礼狂甩诗句的……
贝尼尼&第71届奥斯卡
此外,贝尼尼还是个激情四溢的但丁拥簇者,作为一个托斯卡纳的年轻人,他可以背诵整部《神曲》,他曾在1998年的佛罗伦萨举行了一场户外独奏会,在16000名全神贯注的观众面前演唱了《神曲》里的《地狱》。
随后就是命中注定的三进三出。
12岁左右,他被一位牧师带进了佛罗伦萨一所非常好的牧师学校学习,而就在1964年,佛罗伦萨发了一场大洪水,于是贝尼尼一路逃回了家。
反正……学校没了。
然后他爱上了一个叫Drolin的马戏团,因为没钱,所以贝尼尼每晚都悄悄溜进去看魔术师、小丑、空中飞人和动物(有一头狮子),后来魔术师不仅让他免费入场观看,还让贝尼尼做了他的助手,于是贝尼尼有了新的工作,那就是每晚假装被催眠。
后来因为一次表演事故烧伤了手,贝尼尼就从马戏团逃走了。贝尼尼说,他先是被水救了,然后又被火救了。
第三次,他看准了一个方向,那就是申请秘书学院,最终他成功加入了一个拥有41人的班级,班级里有40个女孩儿。
70年代初,贝尼尼经一位导演指引,奔向了罗马的一个前卫实验剧场,他们在剧场演出《哈姆雷特》等经典剧目,但不正经到离谱儿……比如奥菲莉亚可以是只鸭子,罗密欧也可以是个瓶子……
不过后来他正是因为演出此类滑稽的独角戏才有了名气。
紧接着他遇到了朱塞佩·贝托鲁奇,也就是贝纳尔多·贝托鲁奇的弟弟,他们以贝尼尼的乡村生活故事为素材写了一篇独白,并在意大利本土获得了巨大成功。
在这之后贝尼尼才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电影,那就是由他本人担任编剧并出演的《伯灵格,我爱你》。
《伯灵格,我爱你》截图
贝尼尼在意大利一直很受欢迎,但打入美国市场是需要过程的。
最早他曾在贾木许的《不法之徒》、《地球之夜》以及布莱克·爱德华兹的《顽皮警察》中短暂亮相,并获取了一丢丢知名度,但票房都不怎么样。
尤其是《不法之徒》和《顽皮警察》,票房简直一败涂地。
《顽皮警察》剧照
不过当他尝试在美国重塑喜剧风格之后便大获成功,像《牙签乔尼》和《猎艳狂魔》这样的电影,让贝尼尼在美国和意大利都名利双收,甚至成了全球意大利裔的偶像。
《牙签乔尼》截图
《牙签乔尼》在1991年的票房超过了3000万美元,而在1994这个佳作云集的一年,《猎艳狂魔》的票房甚至超过了同年的《狮子王》和《阿甘正传》,当然,也正是这样的好势头为《美丽人生》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美丽人生与灵感
《美丽人生》的与众不同与贝尼尼本人脱不开干系,贝尼尼曾说“我总是把我的一切都放进电影”,这便意味着一旦动了念头便再难放下。
某天贝尼尼即兴表演了一个身处集中营的男人的独白,荒诞、讽刺、温情……在那一刻全都爆发了,当时贝尼尼的联合编剧温琴佐·切拉米也在场,他们默契地意识到自己已经被这个可怕的想法蛊惑了。
贝尼尼&温琴佐·切拉米
为了拍摄大屠杀题材,贝尼尼和温琴佐·切拉米心理建设了一年,期间他们大量阅读相关书籍,研究纪录片,观摩了《大独裁者》和《辛德勒的名单》。
所以《美丽人生》里其实有一个致敬的细节,卓别林在《大独裁者》中的制服号码与圭多的在狱中的编号是一样的,都是7397。
“7397”
另一推动力是由时代决定的,当时的意大利正在如火如荼地探讨犹太人相关议题,几乎每个书店都摆放着意大利大屠杀幸存者的回忆录,各种交流会和艺术展览的内容也都与此相关。
贝尼尼那时很迷犹太作家普里莫·莱维(Primo Levi)和辛格(Isaac Bashevis Singer),虽然不能说完全受这两位作者的影响,但贝尼尼明白,哪怕是从集中营活着走出来的人也需要去虚构故事的边边角角,从这一点去看,他们并没有太多不同。
普里莫·莱维(Primo Levi)
当然,还有一部分灵感来自个人,贝尼尼的父亲是个贫穷的托斯卡纳农场工人,后来进了德国的劳改营。
在两年的劳改营生活里,贝尼尼的父亲饱受饥饿和劳作的折磨,获释时体重只有七十多斤。
但贝尼尼的父亲才不是一个沉默的人,他回家后不仅乐于以滑稽的方式讲这些故事,还……讲了一辈子!他的故事经常掺杂着毛骨悚然的细节与异想天开的编排,而这些都对贝尼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贝尼尼所饰演的圭多其实就是自己的父亲,一个用讲故事解决一切的人。
而另一方面,贝尼尼承认自己受费里尼和布努埃尔影响极大,尤其是以梦幻的方式去操控现实世界的可行性,贝尼尼觉得这是他们带给他的最好礼物(贝尼尼早在1979年就与费里尼开始合作了)。
费里尼&贝尼尼
贝尼尼曾经把剧本寄给了米兰的犹太人社区,而后遭到了强烈反对,但他仍旧觉得自己的本职是艺术家,而不是一个纪录片制作人或历史学家,最后他决定用虚构去超越真相。
《美丽人生》的投拍并不被看好,因为“大屠杀+喜剧”的组合非常不现实,它的风险在于没有任何值得参考的成功范例。卓别林的《大独裁者》能成功是因为有卓别林,而《辛德勒的名单》严肃端正,毫无喜剧元素。
《辛德勒的名单》红衣小女孩
当年还有个负面例子,足以吓走有类似拍摄想法的人。
杰瑞·刘易斯曾在1971年拍摄过一部《小丑那天哭了》,电影讲述了一个德国小丑被纳粹征召入伍,他的工作是安抚儿童以便把孩子们安安静静地送进毒气室。
可想而知,这部电影从未上映过。
《小丑那天哭了》影像资料
其实贝尼尼的《美丽人生》也有删减上的考虑。
1998年,罗伯托·贝尼尼和温琴佐·切拉米合作的剧本在意大利出版,此版剧本中出现了一些电影中没有出现的场景。
圭多&好朋友Ferruccio
比如圭多无意间目睹了一场大规模的游击队处决,而且发现他的朋友Ferruccio就在其中。这个情节最终没能在电影里出现,可能考量的就是观众对大屠杀的可接受程度。
看见地狱,却,仰望天堂
其实我们是能感受到这部影片的种种不现实的,前半部是“不现实的浪漫主义”,后半部是“不现实的惨痛历史”。
从影像上看,《美丽人生》其实是离历史真相更近的,那些湿透了的、光秃秃的营房还有成堆的尸体,都不曾在卓别林的《大独裁者》或刘别谦的《你逃我也逃》里出现。
《大独裁者》截图
2016年,明镜周刊采访美国喜剧大师梅尔·布鲁克斯对电影《美丽人生》的看法,他非常不喜欢这部电影,梅尔·布鲁克斯觉得贝尼尼既不是犹太人也没有在大屠杀中失去亲人,他根本就不懂二战的残酷,所以集中营在《美丽人生》里被恶意美化了。
喜剧大师梅尔·布鲁克斯
那么这部电影在历史真相上有破绽吗?
有的,而且还是硬伤。
比如,在当时的意大利,一个犹太男人绝不会娶一个非犹太人的女人。
比如,用法语唱歌剧在当时是被墨索里尼明令禁止的。
比如,在集中营里对着广播向妻子表白,是完全不现实的。
所以《美丽人生》在当年其实挑起了很大的争议,不喜欢这部电影的观众一般抱持着这几种观点:
比如,这部电影在大屠杀的戏剧高潮和低谷都设置了对“笑”的挑逗。
比如,只有保持“沉默”才是在尊重受难者。
比如,悲剧才是更高级的艺术,喜剧不是。
比如,《美丽人生》不够严谨,且没能如实展现暴力和杀戮。
尽管这些反对有理有据,却也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儿。
《美丽人生》当年在以色列放映,不仅没有遭到犹太人群体的反对,反而广受赞誉,当时的耶路撒冷市长甚至授予了贝尼尼一枚奖章……
所以,问题来了。
为什么我们会对这部电影爱得死心塌地呢?
原因也简单啦!无非是大家最后都选择去相信人性,我们最终还是认为坚定的人类精神能够战胜业已重现的地狱。
贝尼尼赋予了圭多极大的天真成分,他将暴力和政治都预设为外部因素,并假设观众已经知晓了与大屠杀相关的一切,所以在《美丽人生》里几乎连一个纳粹党徽都没有出现过。
他还亲自解释了电影里的两个细节,一个是男扮女装,一个是假翻译,贝尼尼说这两种设计都是最低级的喜剧手段,他本是不屑用的,但在电影中,他刻意把这两个烂俗梗安插在了十分严肃的关卡,因为主角圭多这么做是想救家人的命。
其实贝尼尼作品中的悲喜交加是带有某种诗意的,他认为只有喜剧演员才能抵达悲剧的峰顶。其实人们的悲伤也并不是因为电影再现了残酷的影像,因为残酷只会催生恐惧。
但我们之所以泪洒影院久久不能平复心情,不正是因为在电影的前半段看到他们曾经极致地幸福过吗?
说到幸福,电影里妻子多拉也正是贝尼尼现实生活中的妻子,他们的恋情始于1983年,结缘于戏剧。
贝尼尼曾说,他的妻子是最懂“笑”的人,这句话真的是有太多浪漫的解读方式,希望大家都去电影院重温经典,动情过后破涕为笑,也做一次懂得“笑”的人。
不散观影团X《美丽人生》全国4城观影活动于昨日落幕,感谢来参与活动的大家,愿新的一年继续相伴看电影。
☜左右滑动查看[精美周边]☞
不管是初次感受还是已经N刷,23年过去,《美丽人生》依旧魅力不减。
新年伊始,不妨让这部经典为你2020的观影列表开个好头~
每 期 福 利
电影票、衍生品、小礼品、大福袋...
每期都会有福利赠送!
留言并转发到朋友圈说出你对今天电影的看法,
我们将结合后台收到的转发截图+留言点赞数抽奖。
今天的福利是:
《美丽人生》5张全国通兑电影票
抽5人 / 每人1张
豆瓣9.5分,看哭数万影迷的传世佳作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戛纳评审团大奖
世界上最美丽的谎言和微笑
4K修复,经典永恒
1月3日起,全国公映
PS:上一期福利已经开奖,
请中奖小伙伴将姓名、地址、联系电话在后台私信给我们!
不散所有的活动只在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
· THE END ·
这是“不散”的 第1110 期 原创文章,早安,我的公主!
相聚有时 / 电影不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31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