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全国人大机关将于近期开通网上信访平台。目前,网上信访平台开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机关网上信访平台开通后,信访人通过“中国人大网”进行注册登录,即可提交信访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领导干部整体作风有所提升,立足百姓,为民服务、为民解难题的意识和能力都有所提升,但有些地方仍存在为了个人政绩,对上访人员采取盯、堵、打压的方式,让百姓无处诉求,个人利益受到损害,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疏远了干群关系。
全国人大机关开通网上信访平台,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让群众有处发声,利益诉求有处表达。这是基于“为民服务解难题”而开创的一大利民举措,在方便了群众反映问题的同时,也倒逼地方政府,日常要做好群众的信访隐患排查工作,对于百姓的诉求要真听、真看、真解决,严禁为了达到所谓的“零上访”而采取粗暴方式压制百姓,造成民怨沸腾。
畅通群众信访渠道是解决群众问题的关键一步,只有问题被看到,才能去解决,开通了网上信访平台,就要切实发挥其效用,不能像某些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无人监管,沦为“僵尸网站”。这要求我们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增强责任意识,对平台反馈上来的信息严格按照流程规矩处理,加强日常监管与维护,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够及时处理。
发现问题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也是增强群众幸福感的直接来源。不断压实基层责任,对信访问题跟踪督办,及时反馈进展情况,让群众有看得见的回应。党员干部在办实事,解难题的过程中不仅提升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敢于担当的意识、为民服务的初心,在为群众解决一件件难题的过程中,不断修炼内心,重拾理想信念。
要切实做好群众的排忧解难工作,不仅要优化信访流程,更重要的是主动发现问题,做群众的贴心人,让群众在问题被解决的过程中,感受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党员干部要不断增强自主能动意识,创造性提出符合当地实际的方法举措,深挖矛盾隐患,化早化小,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做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乡,问题不上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27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