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元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更是一个极为凶残的暴君。证明秦始皇残暴的罪行,除了孟姜女哭长城之外,就是“焚书坑儒”。
通常认为,焚书坑儒是中国历史上是极其残暴的事件:一是使先秦大批文献古籍被付之一炬,给中国文化造成重大损失;二是使春秋末叶以来蓬勃发展起来的自由思索的精神,遭受了一次致命打击;三是为后世文化专制政策的推行开了恶例。
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焚书坑儒对古代中国文化的影响,真的没多大,而且这个事起码有一半是假的。
把焚书坑儒的实际情况介绍一下,看看后儒家们到底是咋撒谎的,又为啥是它对文化的传承没有那么的。
在秦始皇的一次宴会上,秦的博士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王室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私藏的《诗》、《书》、百家语者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
从这一大段里咱们可以看得出来,秦始皇烧的不仅仅是儒家典籍,还有各国的历史记录以及百家语者。更何况《诗》、《书》虽然被后儒家奉为经典,但实际上这两本书都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出生之前的东西,并非儒家所创作。再者,李斯的话里,是把《诗》、《书》和百家语者并列放置的,说明起码在那个年代,《诗》、《书》和儒家典籍四个字,还搭不上边。
如果说焚书烧毁的,包括儒家经典,后儒家生把它靠到秦始皇帝对儒家文化的破坏上,还有点理由的话,那么坑儒的说法,就更不靠谱了。
坑儒事件的由两个术士(方士)的畏罪逃亡引起的。秦始皇怕死啊,就想通过方术和方术之士,给自个儿找到神仙,求得长生不老之药。所以秦始皇帝的身边聚集了一大堆的方士(术士),其中最有名的是徐福。但徐福聪明,带着一大堆好东西还有童男童女跑路了,剩下的一些方士,如侯生、卢生之类的,就没有那么好运气了。他们找不着神仙,更找不着不死药。再加上秦法规定:“不得兼方,不验,辄死。”也就是说找不着不死药是要被砍头的。因此,侯生、卢生密谋逃亡,还说什么“上乐以刑杀为威,未可为之求仙药”之类的话,给自个儿跑路找借口。他们俩跑了,结果秦始皇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下令拷问与侯生、卢生有联系的人。结果这些人互告发,牵连到460个文化人,全部坑杀。这个事件,后世往往和焚书并列,合称为焚书坑儒。但究其原委,所谓坑儒,本只是对方士的一次坑杀而已。当然不能说被杀的四百六十余人中没有儒生,而全是方士,但是由其代表人物可推知,被杀的主体应该是方士,但被杀者也有儒生。司马迁在《史记·儒林列传》中也有明言:“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
事实上,司马迁已经把坑儒事件写的明明白白的了,这就是一个诈骗案,不过因为术士,也就是跳大神的骗的是皇帝,所以杀的人有点多。但人家后儒家就是胆子大,就敢胡说八道什么“坑儒”,整的儒家在秦代好象多么重要似的,连秦始皇都要专门地杀那么一下。当然司马迁在述说这段历史的时候,也撒谎了。在写完坑杀诈骗案相关人员事件(即所谓坑儒事件)后,司马迁接着写到: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於上郡。
说这段是谎言是因为,扶苏所谓的“诸生皆诵法孔子”,也就是都学习孔子的思想,效法孔子的行为,明显是假话。秦以法治国,从上有所好下必兴焉的规律来说,想来学习法家思想的人肯定多于学习儒家思想的。再有,当时秦始皇已经下令把诸子百家的书都烧了,让“诸生”以吏为师,而这些吏都是教导法家思想的,你让那些“诸生”到那里去“诵”孔子之书呢?
而后儒家把坑杀方士变成杀儒生的最可怕后果是,子是不语神怪乱力的,你把一大堆求仙问药的术士都归到儒家学派的堆儿里,是想说明孔子有一大堆不孝徒子徒孙呢?还是想说明儒家文化到秦朝就开始变味了呢?但不管想说明什么,这段话里的“诸生皆诵法孔子”,都是一句谎言,甚至你可以把它称为一个拍向儒家文化的马屁。
其实,司马迁在《史记》中大拍儒家文化的马屁,啥都敢写,啥都敢改,是有传承的。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儒家文化万岁!!!
伟大的儒家文化的历史写手!他继承了儒家文化的光荣的传统。孔子、孟子在这一刻灵魂附体,司马迁一个人代表了儒家文化拍马的的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在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他不是一个人!
儒家文化离被独尊只有一步之遥了,尽管先前儒家思想颇为动荡,如今这些大小儒们依然斗志顽强,为我们读者奉献了精彩的马拍,他们的精神是伟大的!
司马迁是一名纯正的儒家史官,他希望儒家文化能一统思想论坛。因为在秦帝国时代儒家文化的经历太惨痛了,司马迁是伟大的!
说司马迁充分发扬了儒家宗师孔子,及系列师祖之一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精神,开始对基本史实进行胡编乱造,为推持儒家思想的光荣与正确而大拍马屁,并不是埋汰圣人,而是真实的历史。
可能很多人认为孔子没有篡改历史的坏习惯,但不知道孔子做的事情更可怕。比如说《诗经》,原来有3000多篇,被孔子整理后,变成300多篇。而孔子整理的标准,完全是按儒家标准来的,以致于大量的,反映西周、春秋时期本来面目的巨量诗篇,完全消失。
还有《春秋》,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削”,也就是删除那么简单了,他还有改。比如楚王已经称王,孔子非要硬着头皮管人家叫楚子。如果不是别的史籍能证明楚王的熊渠、熊通等人确实称过王,那么这段历史可能会变成另一个样子,楚国的熊渠等人,在周王朝仁德的感召下,一直是老老实实当着乖孙子,西周王朝也一直是和谐无比。
没有关于孔子消毁史籍的记录,但诗三千变成诗三百,肯定不是删改就能完成的,肯定会有统治力量的介入和对大量史籍的消毁。孔子对《春秋》的削理论让也应该是这样。要知道即便是秦始皇的焚书,在秦王朝至为恐怖的法治和执行力情况下,也没有做到把所有秦始皇看不顺眼的书籍清扫一空。大量的史籍,尤其是儒家的各种典籍还是通过各种方式保留了下来。这说明了孔子对《诗经》、《春秋》的毁削是多么的彻底。所以在对古代中国文化伤害这一点上,有人把孔子和秦始皇相提并论,一点也没有委屈了他,甚至应该说孔子比秦始皇更伟大。
当然也可能是咱们冤枉了孔子,《诗经》里头的诗没有3000首那么多。司马迁说孔子把诗三千删成了诗三百,是为了拍孔子的马屁,目的可能是树立孔子圣人以及文化名流的光辉形象。
至于说第二个圣人孟子,咱们说过了,人家是尽信书不如无书的。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正确,可以闭着眼睛胡说八道。
而打孔子(可能还包括周王朝的统治者)、孟子,一直到司马迁,大大小小儒家们拼命篡改历史,拍儒家思想马屁,从而让儒家思想光辉灿烂的努力,在西汉武帝时期终于见亮了。汉武帝对古代中国文化,进行了第三次腰斩,发布了“独尊儒术,废黜百家”的诏令,从此让古代中国进入到了文化思想的“酱缸”时代。
虽然现在一提到“独尊儒术,废黜百家”,人们马上就想到董仲舒,但现在上贡献最大的应该是司马迁为代表的,拼命篡改历史的大小儒们。正是司马迁等大小儒们在历史中拍向儒家文化的马屁,使儒家文化得到了统治者真正的认可。
既然以写信史著称的司马迁都这么干,其他的,类似孔安国之类的后儒家就更肆无忌惮,编出来的各谎言更是漏洞百出。
汉代大儒孔安国,就可以瞪着眼睛编瞎话,说什么秦始皇焚书坑儒,整的好象先秦时期,好象儒家文化多么多么重要似的。
比如《全相二十四孝诗选》中,就有王祥卧鲤(以人的热量破冰取鱼,江冰破裂而人安然无恙)、哭竹生笋等等的,违背科学道理的可笑故事。
王祥卧鲤的事说过了,不多说了,把哭竹生笋的故事讲一下。
哭竹生笋是三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叫孟宗。孟宗少年时父早死,他长大后,母亲得了很严重的病,必须喝鲜竹笋做汤才能好。当时正值严冬,到哪里去找鲜笋呢?孟宗心里难过,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抱着根竹子哇哇大哭。不知道是他的泪水浇灌的,还是因为他的孝心感天动地,忽然地上长出很多的嫩笋。孟宗乐坏了,采回做汤,母亲喝了病果然好了。
孟宗姓孟果然是有道理的,他的老祖宗之一孟姜女眼泪就多,能把长城都哭塌了,孟宗仅仅哭出几根竹笋,还有努力的空间。
更可怕的是,受这种谎言文化从此充斥在儒家文人们所记载的历史里。这一点例子非常多,像赵匡胤、朱元璋等孩子,刚刚出生,浑身还湿淋淋的呢,就在家里放了把火(满室红光,甚至于整条街都红了,不是着火了是什么)这样的,皇帝一定是异于常人的各种记载,虽然不能说百分之百是假的吧,起码有百分之九九点九,都是生编出来的。当然这也是打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开始的,比如他就硬说刘邦的老妈是叫龙给强奸了(当然更可能是你情我愿的通奸),好证明刘某人天生就是个龙种(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这种充斥于历史之中的,历代儒家文人所制造的谎言,让人们至今也无法了解古代中国都发生了什么,历史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而打儒家文化开始的,按着自个儿,或者说自个儿所属利益阶层的需要,什么谎都敢撒的风气,通过文人的笔流传到整个社会之后,这种打着求善的幌子,所谓求善不求真的理由,可以公开地、正常地撒谎撂屁的谎言文化,成了弥漫整个古代中国的主流文化。
再来看看焚书是不是真的造成了文化断层。
事实上,秦始皇虽然下令焚书,但还是留了后手。
秦朝的博士官可以将“禁书”副本保存在宫廷藏书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秦始皇采纳李斯焚书的建议,主要目的是为了统一思想,禁止读书人普遍地拥有和讨论经史典籍,而不是想将这些古人智慧的结晶全部付之一炬。
那么,秦始皇既然没有把书籍焚毁,这些书籍后来又到哪去了呢?答案是:被烧了!
不是说秦始皇保存了副本没烧吗?对!秦始皇没烧,但后来有一个人烧了。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西楚霸王项羽。
公元前206年,项羽率军进入咸阳。他命令手下将咸阳城里的金银珠宝和美女都劫掠一空,然后又下令一把大火烧毁咸阳宫。大火持续燃烧了三个月之久,咸阳宫和里面储藏的经史典籍全都付之一炬。因此,项羽其实才是焚书事件的真凶,而秦始皇却成了倒霉的“背锅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24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