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被日本“卡脖子”后,韩国选了正确但最难的自救之路……

被日本“卡脖子”后,韩国选了正确但最难的自救之路……

日前,日本政府决定从7月4日开始,限制向韩国出口电视、智能手机中OLED显示器部件使用的“氟聚酰亚胺”、半导体制造过程中必须使用的“光刻胶”和“高纯度氟化氢”等3种关键原材料。此举可谓卡住了韩国企业乃至韩国经济的“脖子”。

为应对日本的出口限制举措,韩国几乎动用了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和渠道——大财团一把手赴日、诉诸世贸组织(WTO)、号召企业界“共度时艰”、寻求美国支持与调解、召见日本大使抗议等等。


韩国召见日本驻韩大使长岭安政 (图源:韩联社)

不过,日本政府对此不为所动,甚至不断加码。8月2日,日本政府决定把韩国从可享受贸易便利的“白色清单”中除名。作为反制,韩国政府当天表示也要把日本移出本国的贸易“白色清单”。

日韩互相“拉黑”之后,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8月5日公开表示,韩国政府将力推应对日本限制贸易出口的综合对策,争取在1— 5年内实现100大核心战略产品的国产化。

被日本“卡脖子”后,推行战略产品的国产化,无疑是韩国在反击日本之后正确的自救行动,但这也是最难的一个方式。


推动国产化是自救的正确之选,却是最难的方式

当前,日韩贸易摩擦愈演愈烈,日本明显居于强势。作为当今世界头号半导体产品制造国,韩国为何会被“卡脖子”?

有分析认为,日本供应零部件、原材料和设备,韩国则用其来制造成品的贸易结构,这是韩国受制于人的根源所在。换言之,日本居于半导体产业供应链的上游,而韩国处于下游。

去年,韩国对日贸易逆差为240.8亿美元,其中原材料、二甲苯、机械类逆差85.7亿美元,电机机器、录音设备、再生机械逆差43.3亿美元,电子元器件制造机械、精密机械等逆差35.7亿美元。韩国企业和韩国经济高度依赖日本,所以才被“卡住了脖子”。

事实上,韩国早就意识到了这个现实的隐患,只不过一直未能改变。

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发达经济研究室主任金圭判称,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韩国政府就开始推动提高零部件和原材料的国产化率,但截至2010年,韩国仅在汽车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原材料方面仍没有缩小与日本的技术差距。


现代汽车是韩国最大的汽车企业。

对于制造业国家来说,实现战略产品的国产化,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这就好比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了自己手中。不过,像原材料、零部件等战略产品的国产化绝非易事,一方面国际化的供应链决定了单独一国很难搞定全部,另一方面这些核心技术研发耗时耗资,而且技术壁垒很高。

2013年11月,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发布“第三次材料零部件发展基本计划”,表示为开发出世界水平的十大核心材料,韩国政府计划在2016年前进行1.7万亿韩元(1215韩元约为1美元)民间投资和3000亿韩元政府投资。6年后,韩国政府再次宣布将在7年内对80个核心战略产品投入7.8万亿韩元。

虽然韩国摆脱对外依赖的决心很大,但难度更大。

举个例子,韩国LG化学和韩华L&C等在2013年曾试图推动由日本日东电工垄断的制作触摸显示屏面板必需的氧化铟锡切片国产化,但后来不得不知难而退。

日本仅通过控制3种原材料,就能精准卡住韩国产业和韩国经济的“脖子”,足见韩国面临的困难之重,也预示着韩国推动战略产品国产化的难度之高。

可以相信,韩国会举政企之力推进国产化战略,防止再被别人“卡脖子”。只是眼下,韩国只能忍耐,然后通过外交谈判手段解决困难。

重谈劳工问题是明智之举,却是情非所愿

日本突然对韩国实施战略产品出口限制,直击韩国企业的要害,已在韩国造成恐慌。韩国中小企业团体此前对269家半导体、液晶屏、通信设备和零部件等受日本出口限制影响明显的企业发起调查,发现近六成企业很难坚持6个月以上。

更何况,日本政府还暗示将准备100项对韩出口限制清单。如果日本跟进制裁,将会让已受打击的韩国企业和韩国经济雪上加霜。

此次日本针对韩国出口限制的3种材料,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七至九成,这就意味着韩国很难在其他国家找到可替代货源。

为何日本此番会对韩国出手?

日本在朝鲜半岛施行殖民统治期间,曾强征大批劳工做苦力。去年以来,韩国最高法院数次裁决日本公司赔偿韩国劳工的案件。日方坚持拒绝赔偿,抗议称所有殖民时代的赔偿问题都已在1965年《日韩请求权协定》中得到解决。为此,韩国扣押了日本相关企业在韩资产。

韩国总统文在寅认定日方制裁举措出于政治意图,是为了报复韩国法院的裁决。韩联社认为,日韩政府高层在G20峰会上再次针对二战劳工赔偿事件进行了谈判,但是双方没有谈拢,导致日本采取对韩国出口限制措施。

G20日本大阪峰会,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韩国总统文在寅。

日本认为韩国在这个问题上“完全违反了国际法”,一定要纠正过来。其实,日本首相安倍晋三7月初公开对媒体的表态就暗示了这一点。他声称韩国在强征劳工和慰安妇两大历史问题上“未能信守承诺”,韩国已成为日本“不可信任的国家”。



△ 2018年11月29日,韩国最高法院就日本殖民统治朝鲜半岛期间被日本三菱重工强征的原劳工遗属,以及前“朝鲜女子勤劳挺身队”队员状告该公司的2起索赔案作出判决,勒令日本三菱重工支付赔偿。


在对韩战略产品出口上精准打击后,日本还将韩国从其贸易“白色清单”(编者注:日本从安保角度出发,在出口管理上给予优惠待遇的名单)拉黑。韩国是唯一“上榜”的亚洲国家,也成为第一个遭日本除名的友好国家。

中国社科院日本所副研究员卢昊认为,当前形势对日本更为有利——有美国的战略支持,且与中国的关系持续改善;而韩国自去年以来经贸金融状况持续恶化。日本认为用贸易手段压制韩国可以更有效地击中其软肋,迫其低头。

不过,目前韩国抵抗势头正盛,让步的可能性不大。而日本不惜成本打击韩国,岂能不见效果就收手。预计短期内,日韩都不会轻易让步。不过,虽然双方争端难以降温,但大概率不会进入死结,因为韩日两国的“带头大哥”美国还未出马。


2017年7月,美日韩三国领导人在德国汉堡会面。


当前,因历史遗留问题引发的日韩贸易争端,是一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意志较量,不分出个“雌雄”,双方都难以向国内交代——就此让步会被视为软弱,硬扛下去受伤的还是自己。

对韩国总统文在寅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而言,重谈强征劳工问题是明智之举,但都情非所愿,因为这是一场意志与实力的较量。明年的东京奥运会或许是日韩和解的契机。

撰文 / 李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2336.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